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2020-12-31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与各个领域的发展融合。《2010年至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由于学生是中国互联网应用的重要人群,互联网在学校教育的地位愈加重要,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1.1、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首先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1989年美国图书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从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将其简单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查寻、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最终信息素养的定义由Doyle在1992年的《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定义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一个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我国的熊扬华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在1989年首先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他将其总结为人们在实践中加工、传递和吸收利用信息的一种潜能。1993年,谢德荣首次把信息素养引入到教育学,认为教师需要具备组都的信息素养。
1.2、教师主体地位的改革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主导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无论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是对是错,都要以教师的教授内容为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辐射式传播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条件越来越低,教师无法像以前那样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取而代之的是“双向型”、“启发式”的开放教学。这样的教学形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创新教学形式,提高自身知识储备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做好准备。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把教师和学生定义为“共存”的、“交往”的“主体间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权威性被弱化,倒逼教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增加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而学生从原来知识和技能的单纯受体,变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究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相互交流、反馈互利的有机统一体。学校要抓住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便利条件,建设多样化的学科体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要为教师的信息化培养做好相应的制度建设。
1.3、教师知识和技能发展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对教师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来满足传播最新知识和技能的专业要求,信息化处理能力是教师知识和技能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到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的观点。在政府的推动下,“互联网+”学校教育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相关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推动,给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形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教师要提高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提升信息化的处理能力,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信息化教学过程中。
1.4、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教科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他们更乐于通过网络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互联网上的数据各种各样,详细的、简洁的、正确的、错误的混在一起,学生在茫茫的数据海洋中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正确信息。学生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错误的理念和观点。如何帮助学生在海量的网络数据面前快速的找到正确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正确的加以运用是现代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教师要学会协助学生了解信息时代的特点,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术优势,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的正确传递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选择、思考、运用能力,以及找到适合自身要求和价值的知识技能。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和技能的主动获得者。
2、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建设的主要问题
2.1、教师理念跟不上时代
虽然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但是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时代。部分教师错误的认为在课堂上用上PPT教学就算跟上了互联网时代的脚步。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有的教师缺乏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一套教学理论教一辈子的教学理念中,依旧喜欢粉笔配黑板的教学,对于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不认同。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不但要对本专业具有深入的认知,还要掌握跨学科的多维知识。在科研和教学的双重压力下,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部分教师在种种压力面前屈服,降低对自身教书育人的工作最求,不再关注最新的专业信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敷衍了事。
2.2、政策体制不完善
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需要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体制为依托。但是在短时间内为每位教师提供符合其自身条件的精准指导是不现实的,容易出现关爱缺位和理念错位。当前的政策体制没有一个明确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制度设计,教师在进行自我信息能力提升遇到困难时,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回应。目前,一部分为提高教师信息能力的制度,由于成本过高、难度过大,又或者是违反教师个人能力提高规律而无法得到有效实施。教师在面对新知识时,由于受专业知识、软件应用能力等因数的制约,又缺乏外部的条件支持和保障,往往有心无力。
3、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方法
3.1、培养教师主动学习的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面前,教师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高质量的完成自身信息的实时更新。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浏览信息和应用信息的习惯,定期开展翻转课堂和头脑风暴,利用大数据对自己近段时间来的学习进行分析,确保教师自己能够跟的上信息时代的变化。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需要通过积极的实践才能够得到不断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坚持“技术观”的思想理念,通过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最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来强化自身信息化素养。在互联网上找到最新的优质课件,借助观摩他人的优秀课件,与自己的课件相对比,反复推敲,找出别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达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目的。
3.2、重视科研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学校要认同教师的科研努力,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通过科研来引导教师学习、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不断利用互联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也锻炼了自身信息化的能力。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信息化教学竞赛,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和展示的平台,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过观摩学习,亲身参与信息化教学设计、制作,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解决自身不足,最终达到全面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完善自身能力的目的。
3.3、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学校要根据时代要求,推出适合教师信息素养要求的培训机制。按照教师的学科种类、年龄、学历层次等,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培训前可以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培训后给每位教师建立学习档案,确保每位教师参加的培训有收获、不重复。教师的培训内容要侧重于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互联网应用软件技巧和互联网信息查找技巧等内容,切实解决教师在互联网信息化更新过程中单打独斗的问题。学校的培训方式除了传统的实地培训外,还要积极推动网络培训的方法,在方便教师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的同时,培养教师运用互联进行工作学习的习惯。
3.4、完善政策体制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紧迫的,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投入到自我完善信息素养的建设中,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政策制度作保障。学校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将教师信息素养纳入教师日常考核、年终评价、职称晋升等各项教职工的管理工作中,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薪资挂钩。通过建立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常态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与此同时,无论是人才培养政策、教学团队建设政策,还是教学项目改革政策的制定和修改,都要有意的向教师的信息素养建设方向倾斜。《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形成普遍用,经常用的信息化新常态。教师的信息素养关系到国家信息化战略的贯彻落实,社会、学校都要关注教师信息素养建设,加大对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政策研究,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4、小结
教师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行业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当下互联网时代,教育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互联网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为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强化自身业务素质,为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