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柏地黄汤治疗生殖系统疾病五则

2020-12-31李廷付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阴部舌质滋阴

李廷付

(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 东海 222300)

知柏地黄丸见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方由钱乙的六味地黄丸即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加黄柏、知母8味中草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降火作用。笔者在临床辨治生殖系统疾病过程中灵活运用知柏地黄丸汤剂加减,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1 绝经前后诸证

王某,女,49岁,2015年10月8日初诊。颜面烘热1年余,在妇科门诊屡用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刻诊诉2014年6月绝经,近1年自觉颜面烘热,烦躁失眠,时有头晕,盗汗,口苦口干,纳谷不香,舌淡红苔薄黄少津,脉沉细。西医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辨证为肝肾阴虚。治以滋阴补肾为法,佐以平肝。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药用知母10g,钩藤20g,生地20g,刺蒺藜20g,山药10g,黄柏10g,山茱萸10g,丹皮10g,茯神10g,泽泻10g。5剂。水煎服。2015年10月13日二诊,颜面烘热,烦躁失眠明显好转,头晕、盗汗、口苦口干好转,仍纳谷不香,舌淡红苔薄黄津少,脉沉细。10月8日方加焦三鲜各10g,7剂。2015年10月21日三诊,颜面烘热及烦躁失眠症状消失,无头晕,无盗汗,无口苦口干,纳可,夜寐安,舌淡红苔薄白,脉沉。10月13日方,7剂。观察3个月,绝经诸证未作。

按:绝经前后诸证主要由于妇人绝经前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引起体内神经内分泌调节失常。中医认为乃女子七七之后,肾气衰弱,天葵渐竭,阴阳两气失调导致[1]。病者绝经2年,自觉颜面烘热,烦躁失眠,时有头晕,盗汗,口苦口干,纳谷不香,结合全身情况及舌淡红苔薄黄少津、脉沉细等,辨证属肝肾阴虚。现代医学研究表明[2],知柏地黄汤加减对体内性激素有调节作用,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故用知柏地黄汤滋阴补肾,加茯神养心安神,加钩藤、刺蒺藜平肝潜阳。诸药配合,滋阴补肾,养心安神、平肝潜阳。阴阳调匀,则诸证自除。

2 带下病

章某,女,31岁,已婚,2018年2月26日初诊。带下赤白3月。此前妇科门诊体检示:阴道炎症。白带涂片检查正常。在外院治疗多次,无好转。刻诊诉带下赤白,量中,质稍稠,伴阴部灼热,烦躁口干,纳可,夜寐不安,平时腰酸无力,月经量少,颜色红,无血块,时有小腹部发热,舌质红,舌苔少,尺脉沉细。西医诊断为阴道炎。中医诊断为带下病,辨证为肝肾阴虚。治以益肾滋阴,清热止带为法。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药用知母10g,金樱子10g,黄柏10g,鸡冠花15g,生地10g,山药10g,芡实15g,山茱萸10g,茯神10g,泽泻10g,丹皮碳10g;5剂。水煎服。2018年3月3日二诊,带下色白、质中,阴部灼热及烦躁口干症状减轻,夜寐安,腰酸无力症减,小腹部无热感,舌质淡红,舌苔少,尺脉沉。2月26日方,14剂。随访半年,带下正常。

按: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疾病,现代医学认为主要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阴道及子宫颈部的炎症反应。中医认为,带下病是由湿邪影响任脉及带脉的功能,导致带脉失其约束,任脉不能固涩所导致。患者带下赤白、量中、质稍稠,伴阴部灼热,烦躁口干,纳可,夜寐不安,平时腰酸无力,月经量少,颜色红,小腹部发热,结合舌质红,舌苔少,尺脉沉细等。辨证属肝肾阴虚,治以益肾滋阴,清热止带。现代药理研究认为[3],知母可有减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故用知柏地黄汤滋阴清热补肾,加茯神养心安神,鸡冠花凉血止带,金樱子、芡实补肾固涩止带。诸药配合,滋阴补肾,清热止带。肾水足,虚热去,赤带止。

3 经行口糜

杨某,女,34岁,已婚,2017年9月4日初诊。经行时口舌生疮1年。诉近1年来每逢经行则口舌生疮,疮面鲜红,伴口干口燥,咽部不适,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色黄量少,月经正常,舌质红,舌苔少,脉沉细。西医诊断为口疮。中医诊断为经行口糜,辨证为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为法。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药用知母10g,牛膝15g,黄柏10g,龟甲15g(先煎),茯苓15g,生地10g,白茅根30g,山药20g,丹皮15g,山茱萸10g,泽泻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2017年10月5日二诊,诉昨日行经,口舌生疮好转,口干口燥、咽部不适及五心烦热好转,大便不干,小便色黄量中,月经正常,舌质红苔少,脉沉细。继服前方7剂。2017年11月4日三诊,现经行第1天,诉口舌未见生疮,无咽干口燥,无五心烦热,小便不黄,舌红,苔薄,脉沉,续服前方7剂。观察1年,经行口疮未作。

按:经行口糜是伴随妇女月经周期中出现的月经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体质及内分泌代谢失常等有关。中医认为,主要是火热内蕴,值月经期冲脉气盛,气火上逆,灼伤口舌,常由阴虚火旺和胃中积热所致[4]。治疗以滋阴降火为法。患者每逢经期出现口舌生疮,伴口干,咽燥,尿黄,便干,五心烦热,结合舌象脉象,辨证属于阴虚火旺。故用知柏地黄汤滋阴降火,酌加龟甲加强滋阴清热之力,牛膝引药下行,白茅根清热利湿,诸药合用,滋阴清热,凉血泻火,经行口糜自消。

4 阴 痒

赵某,女,56岁,已婚,2016年10月24日初诊。阴部瘙痒半年。本院白带涂片镜检示白细胞少许,未见滴虫及霉菌。经外用及内服药物,瘙痒时有好转,但多次复发。刻诊:绝经8年,阴部瘙痒半年,伴带下量少,颜色黄,头晕心烦,口干,腰酸耳鸣,纳食一般,夜寐安,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舌苔少,尺脉沉细。西医诊断为老年性阴道炎。中医诊断为阴痒,辨证为肝肾阴虚型。治以滋阴降火,调补肝肾为法。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药用知母10g,当归12g,黄柏10g,苦参5g,生地10g,女贞子10g,山药10g,墨旱莲10g,山茱萸10g,炒麦芽15g,茯苓10g,徐长卿10g,泽泻10g,路路通20g,丹皮10g。5剂。水煎取汁240mL,分早晚2次饭后服,3煎取汁300mL坐浴。2016年10月29日二诊,阴部瘙痒明显好转,见带下量中,颜色白,无头晕心烦,口不干,腰酸耳鸣症状消失,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少,脉沉。继服前方7剂。2016年11月6日三诊,诉外阴部无瘙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续服前方7剂。随访3个月,瘙痒诸证未作。

按:本病的阴痒属于老年性阴道炎范畴,西医认为,老年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局部抵抗力减弱,致病菌入侵引起炎症反应。中医认为,主要是脾、肝、肾功能失常,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生风化燥,阴部肌肤失养所致[5]。患者阴部瘙痒半年,伴带下量少,颜色黄,头晕心烦,口干,腰酸耳鸣,小便黄,大便干,结合舌象脉象,辨证属于阴虚火旺。治疗以滋阴降火、调补肝肾为法。故用知柏地黄汤加女贞子、墨旱莲滋阴降火,酌加当归、苦参、路路通、徐长卿活血祛风。诸药合用,滋阴清热,凉血祛风,阴痒自止。

5 精液不液化

吴某,男,28岁,2018年3月6日初诊。婚后未育2年余。2015年秋季结婚,2年来夫妇同居,性生活及性功能正常,无避孕措施,配偶未能怀孕。女方检查示双侧输卵管碘水造影,显示双侧均通畅,超声监测排卵正常。多次检测精子质量功能分析见密度正常范围,精子存活率、活动力皆正常,1小时内精液不能液化。中西药多次治疗,精液仍液化不良。刻诊诉精液量约3mL,质稠色黄,口干烦躁,头晕耳鸣,阴囊潮湿,舌暗红苔少,脉细滑。西医诊断为精液不液化。中医诊断为精滞,辨证为肝肾阴虚,湿热内蕴。治以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为法。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药用知母10g,薏苡仁30g,黄柏10g,白花蛇舌草30g,生地15g,仙鹤草15g,山茱萸10g,蒲黄10g(包煎),茯苓10g,泽泻10g,山药10g,丹皮10g;10剂。水煎服。2017年3月17日二诊,诉口干烦躁好转,无头晕耳鸣,阴囊潮湿症状减轻,复查精液40min内完全液化。原方再服10剂。2018年3月28日三诊,无口干烦躁,无阴囊潮湿感,查精液示密度、活力及液化均正常范围。原方继服10剂。2018年5月30日来人代诉,其妻已孕。

按:精液不液化是导致男子不育病的常见原因之一[6],发生率为2.51%~42.65%。中医称精液不液化为“精滞”,由于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或湿热内蕴,耗伤肾水,阻遏气机,导致气化失常,出现精液不液化。病者精液质稠色黄,伴口干烦躁、头晕耳鸣、阴囊潮湿,结合舌暗红,舌苔少,脉细滑等。辨证当属于肝肾阴虚,湿热内蕴。故用滋阴降火的知柏地黄汤加白花蛇舌草、薏苡仁、蒲黄、仙鹤草清热利湿。诸药相配,阴阳调和,气化功能正常,故能有子。

猜你喜欢

阴部舌质滋阴
阴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超声引导辅助阴部神经痛治疗的研究进展
阴部神经调节在肛门直肠疾病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小内裤里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