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全科医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分析
2020-12-31陈淑华岳蕴华靳令经马艳婷李友梅
陈淑华,岳蕴华,靳令经,马艳婷,李友梅,薛 杰
(1.同济大学医学系,上海 200092;2.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 200090;3.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
全科医学作为医学发展的新趋势,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全科医学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实现对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可及性、综合性、协调性的长期而全面的负责式照顾,是保障国民健康的重要枢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已广泛开展接近30年余,仍处于初级阶段。据国家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全科医生约30万,大多数是专科医师转岗培训而来,占所有医生比例约3.6%,远低于国际要求的50%,与目标值还存在40万的缺口[1]。调研国外文献发现,尽管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有较完善和成熟的全科医师培训体系,全科医师队伍也未能满足初级保健工作量的需求[2]。由此可见,全科医师短缺状态、不及专科医生受欢迎的现象已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综合我国政策及现状,结合文献,现对影响全科医生职业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
1 医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度
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直接影响其毕业后的职业选择。然而,我国的医学生在本科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前,并未全部接受系统、规范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教育。一项对122名医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调查研究发现,67.21%的学生对全科医学概念理解正确;91.80%的学生对全科医学略有了解,其中,45.69%了解来源于浏览网络、70.49%的学生认为医学生有必要学习全科医学课程、38.52%的学生认为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培养全科医师非常必要、60.66%的学生职业规划方向尚不确定但有兴趣了解全科医学[3]。对全科医学相关内容了解程度高的医学生,愿意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全科医师的比例高于了解低的医学生[4]。由此可见,医学生全科思想教育的缺乏或质量不高,可造成全科专业医学生对全科医学专业认识度不够,或者全科专业以外的医学生对全科医学不认同,致使全科及非全科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全科医学的信心及意愿不强烈。
2 国家关于全科医学建设政策
全科医学的发展和全科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国医疗改革建设的重中之重。2011年国务院颁发《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到,预计2020年前培养30万名全科医师[5]。2018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8〕3 号)提出,到2020年,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师培养制度基本建立,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 2~3 名合格的全科医师,至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师,全科医师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约30万全科医师,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量达3.46人[6]。由此可见,我国关于全科医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全科医师数量和质量并不匹配,全科医师队伍还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1]。因此,优秀全科医师激励制度还需要国家层面政策支持及导向。
3 民众对全科医学政策的理解
在社区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发现,部分社区居民不理解全科的概念、不完全接受国家对全科的政策,表现为社区居民对全科医生的工作配合力度不够,对档案管理等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全科学员社区实践受挫。例如,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很多居民不愿意配合;已经建立家庭档案的,随访效率不高或电话联系不上;联系上的居民不愿配合[7]。这不仅增加了全科医生的负担,还降低全科医生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导致全科医生对职业产生迷茫、消极的态度,导致全科学员对其现在及将来需履行的职责存有抵触心理。由于社会价值得不到体现,有部分全科学员即使完成全科医师住院规范化培训,最终却未选择从事全科医生职业;还有部分全科医生有比较强烈的离职意愿。
4 全科医学教育资源
全科医学教育资源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中起到核心作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队伍对医学生有强大的影响、一个好的全科医学老师可以给学生最高的启发,可以提高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科医学价值认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认同感。目前,我国全科专业医学生普遍存在专业认同感不强,基层服务意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8]。另外,在基层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缺乏优质继续教育带教老师。基层全科医师对继续教育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其师资、形式和内容急需提高[1]。除此之外,全科规培带教导师对基层实践基地的性质及服务内容了解欠充分,对培训细则研究不足,不能有针对性地培训学员的全科思维,全科学员的技能知识仅仅是专科知识的叠加。我国目前全科规培学员所在的综合性医院虽设置了集“医教研”一体的全科医学科,但部分医院和医学院校落实不到位,全科医学科的教研室功能定位不准确,甚至有所偏差,大部分全科规培带教导师为专科医师转岗培训而来,规培学员的社区临床技能和知识得不到提高。因此,优质的全科医学教育资源缺乏将直接影响潜在的全科医生职业理念及职业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已经从业的全科医生职业能力及职业规划。
5 医疗机构提供的职业培训及职前培训
全科医生的职业培训及职前培训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9,10]。职业培训可加强全科医生规培期间的全科服务理念及全科思维;职前培训可增加全科规培学员入岗前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更长时间和更密切的社区工作培训使他们更有可能选择全科医学[11]。然而,我国全科规培学员在综合性医院的知识和技能仅仅处于专科知识的叠加,规培学员与病人一对一的咨询经历、社区临床学习经历非常少、在整个培训轮转过程中,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感染科等科室轮转时间较短,培训计划不明确,致使培训效果不佳,在社区不能学以致用。全科规培学员在职业培训期间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应用的存在脱节现象[4]。另外,完善的职业培训可让规培学员体会到职业的社会价值及成就感,影响规培学员最终从事全科医学。成为优秀全科医师的意愿[12]。虽然,我国全科医师队伍在不断壮大,但不否认尚存在部分全科医生职业培训和职前培训还有待规范,职业技能和职业理念有待提高,甚至存在职业选择受劳动力因素驱动而非职业吸引力的现象。这些因素涉及从业人员对全科医学理念的理解,也有可能阻碍全科医学的长久发展以及优秀的队伍建设。由此可见,规范、全面、有效的职业培训或职前培训非常重要,其关乎医学生或全科规培学员成为全科医生的职业选择,更关乎全科医生是否真正体会全科医学魅力及是否具备长期从事全科医学的职业抱负。
6 职业前景及职业吸引力
职业前景及职业吸引力是影响全科医师职业选择的现实因素。职业吸引力可直接影响全科医生的数量。据调研,影响我国全科医师职业前景及职业吸引力的因素如下:①薪酬待遇低,绩效分配不合理;②职业安全缺乏制度保障;③职业晋升路径不通畅,职业发展受局限;④承担工作任务过于繁杂,影响自身素质提升;⑤基于社区工作的挑战性较低;⑥全科医师的社会地位低,与主流医学存在脱节;⑦社区卫生服务宣传不足,工作难以开展;⑧缺乏接触学术榜样和基于初级保健的研究机会[4]。以上几点致使医学生以及现有的全科医师对全科医学的职业前景不清晰,影响他们最终的职业选择。
7 医学生自身因素及家庭背景
医学生个性特点可影响职业选择。个性敏感、同情心强的学生更愿意选择全科医学,因为他们更看重工作满意度、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与病人的亲密关系。这类医学生认为全科医生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职业[13]。女性从业人员更愿意选择全科医学,因为女性更看重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的平衡[14]。
医学生的个人经验可影响职业选择。医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全科医师或者家庭成员中有从事全科医学的更愿意从事全科医学;一些把成立诊所作为职业目标的医学生认为全科医学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职业选择,在他自己的诊所可以实现全科医学理想;另外一些医学生在社区实践过程中体会到了真正作为医生的感觉,而在综合性医院只能旁观且价值存在感不强,因此更容易选择全科医学[14]。
家庭环境也可影响医学生职业选择[13]。在中国,很多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抱负受家影响庭,甚至有些学生报考医学乃家长安排而非本人意愿。在长辈们并不能理解全科医师的情况下,医学生很难做出从事全科医师的职业选择。
总的来说,面对当今形式,应该夯实基础,早期强化全科思想教育,有必要在各级医学教育(医学生、研究生1~3年级和全科医生职业培训)中开展全科实践教学,加强全科医学特有的职业培训及职前培训,内外兼施全科政策的宣传与解读,提高优秀全科学员的发展空间,规范全科医师师资管理,使全科医师能够拥有一个令人满意。有效和可持续的职业生涯,让更多的医学生愿意从事全科医学、更多的在职全科医生可以安心执业,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