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2020-12-31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中心小学杨雪群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中心小学 杨雪群
德为立人之本,也是当前社会评价一个人是否成才的主要依据。一个人的优良品德是通过他的外在行为展示的,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目前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当前学校德育的实质要求。通过探讨、分析,并在课堂实践后不断反思,我认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萌芽阶段,如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学生分析问题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指导与点拨,并充分调动学生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首先,要坚持“先生后师”的原则,充分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不让问题流于形式;其次,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再次,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要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为解决问题提供多种途径。
例如,在《还是排队好》的课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养成遵守排队规则的习惯,可以通过礼物派送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对没有拿到礼物的同学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你为什么没有拿到礼物呢?刚才发生了什么事?”“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因为其他同学抢了我的位置,所以没拿到礼物。”“我现在的心情很不开心。”教师进而引出接下来的问题:“插队会让其他同学感到很伤心,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每个同学都拿到礼物呢?”通过一系列提问与回答,让学生感受到排队的重要性,并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活力。
二、营造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
小学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集中,要想让其在一堂课中始终全神贯注地听课是不现实的。生活化的情境对于小学来说更为具象化和亲切,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便需要小学阶段的教师结合学生这一特征探寻有效的手段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便应用了很多深受学生喜欢的情景,教师要利用好这些素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可以直接应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情境素材,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将生活中的场景套用于课堂之中,调动学生的体验感,促进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运用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体会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乐趣。
例如,在《我们不乱扔》一课的教学中,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课前布置学生寻找生活中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填好观察记录表,学生也可以把观察到的拍下来。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大家一起观察父母、同学、教师、陌生人等做出了哪些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行为。教师在和学生观察图片和视频的过程中提问:“有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这位同学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在生活化的情境下,学生就会争相指出其他同学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观察表中,或是使用多媒体设备拍下来,并指出他们的行为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的分析更加透彻、深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情感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就在自己身边。这样的课堂,学生倾听的兴趣提升了,参与的热情也高涨了,体会到了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乐趣。
三、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学生互相交流的习惯
集体的思维十分重要,通过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思维百花齐放,学会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学会遇到问题和同学一起商量。正是在这种互相倾听、交流的环境中,让学生学会了互相尊重与理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合作学习的内涵,从而慢慢养成了交流的好习惯,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一课的教学中,把全班分成六大组:分别是太平组、鳌头组、三街组、温泉组、良口吕田(山)组、良口吕田(水)组,以说、猜、演、画等趣味活动探究相应的美景。在小组学习中,教师指导正确的分工方式,依据成员的个人能力分配任务,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交流和讨论时,要求学生把握正确的态度和原则,让学生能够学会理解别人,倾听、分析别人表达的观点,也能够勇敢地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观点不同的时候,能够冷静地与学生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个成员均拥有自身的任务,充分感受到自身在小组中的价值,成员与成员之间密切配合,相互交流,从而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又如,在教学《我是班级值日生》一课时,课前我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各自搜集资料、互相交流、统一意见,并一起整理出相关的观点。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我们的班级中,值日要做哪些事情?为什么要认真做值日、当好值日生呢?听取了学生的分析后,我说:“同学们的合作精神真的很棒,集体的力量真是强大啊!”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与同学交流,每个人都要积极地和别人展开探讨,这样才会让大家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学习的效率也更高。”
四、创设模拟情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
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态度,道德与法治课中创设模拟情景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积极参与到社会与生活中,培养其良好的习惯。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踊跃参加,教师除了要关注本次教学活动是否顺利完成,还要关注是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参与习惯。
例如,在学《吃饭有讲究》一课时,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围绕目标采取模拟情境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参与进来”,引导学生根据对食物营养的认识和了解,进行模拟配餐。活动是孩子的最爱,它充当着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灵魂角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对话。对话是师生互动的基础,但不意味着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强压在学生身上,而是通过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感受等,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的好习惯。
总之,形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无律到他律,从他律再到自律。我们应该相信,在教师有毅力、有耐心的教学下,能够真正让思想品德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明白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在点滴的行为中养成持久有效的好习惯,并让每个好习惯都伴随学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