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美术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生活中的线条》教学例谈
2020-12-31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周永霞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 周永霞
“一个人只有当他具备审美能力时才算是完全的人。”审美素养是人的一种必备的素养。小学美术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为重要任务。审美素养包含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经验等要素。审美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仅靠教师的讲授所能培养的,而要通过学生经历丰富的审美活动,自主实践体验,自己探究理解,自我欣赏感悟。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进行审美教育责无旁贷,关键是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我在美术教学中,设法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积累学生审美经验。现结合《生活中的线条》一课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优化美术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一、美化情境,润泽审美情趣
传统的美术课堂缺少审美情趣,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情感与兴趣,教师讲解,学生听讲,教师示范,学生临摹。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是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审美情趣是指审美情感与审美趣味,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倾向,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标准。为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我们要发挥美术的情感特点,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美化教学情境,趣化美术内容,调动学生美术兴趣,给学生积极影响,点燃学生审美情感,润泽审美情趣。
美化情境,就是创设富有美感的情境,不仅场景形象具体,而且场景美丽迷人,不仅给学生直观感知,而且赋予美的享受,吸引学生注意,拨动学生情感。美化情境,可以借助各种美术材料,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手段,点亮学生眼睛,丰富学生视觉感知,激发学生审美意识,使学生兴趣浓厚、情感充沛地投入美术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线条》一课时,我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制作了一个精美的课件:蜿蜒的盘山公路,笔直的高速公路,平静的湖面,起伏的海面……美丽的画面,悠扬的音乐,动静的结合,营造了一幅唯美的意境,不仅给学生视听享受,激发了学生审美情趣,而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曲、直线条的不同视觉感受,引发了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线条表现力的探究。
二、让引结合,蕴育审美能力
“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目标。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让引结合,既要让学又要引学。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束缚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不能对学生放任不管,任由学生自主探究。如果只让学生自由学习,不对学生有效引导,那样只能让学生盲目探究,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若要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必须做到“让”“引”兼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指导学生鉴赏美、评价美,引领学生表现美、创造美。
我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让”“引”结合,蕴育学生审美能力,既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活动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当好学生的引路人,给学生提供审美支架,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提高学习效果。我在美术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丰富的审美活动,为学生搭建审美历练的舞台,如组织学生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训练他们的视觉感知能力,掌握美术欣赏方法,提高审美感受能力。组织学生开展美术造型活动,让学生亲手实践操作,动手完成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美术造型表现能力。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线条》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线条的视觉效果,我给学生展示各种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斑马的花纹、猎豹的奔跑、平行的电线、缤纷的烟花等产生的线条,让学生动手拍球抛球,亲手挥舞绸带,在亲身体验中感知线条的动感效果,带领学生共同欣赏米罗、吴冠中等大师的美术作品,理解线条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教师要让学生动手绘画,尝试创作,用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三、合作交流,丰厚审美经验
审美经验是审美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学生在审美活动中感受、知觉审美对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愉快的心理体验。审美经验是美术学习的宝贵财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认知,提升审美理解,促进审美创造。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经验,丰润他们的美术素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培养学生的审美经验,一方面要依靠学生自己,亲历丰富的审美活动,从而获得对审美对象的外形、线条、色彩等方面的感受与知觉,以获得直接性审美经验;另一方面要依靠合作交流,通过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获得间接性审美经验。我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借助合作交流,丰厚学生审美经验。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线条》一课的最后环节,我设计了展示评价环节,在学生造型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展示各自创作的美术作品,相互进行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分享碰撞,分享自己的造型技巧、审美观点与创作方法,引导他们批判质疑、补充完善。学生的审美经验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提升。
让我们以审美素养培养为指向,优化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效,在美化情境中润泽学生审美情趣,在“让”“引”结合中蕴育学生审美能力,在合作交流中丰厚学生审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