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编者用意,用好“阅读链接”
2020-12-31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陈立花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陈立花
统编版教材非常关注学生的阅读量,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曾经说过:统编版教材专治不读书。因此,编者不可能指望借助教材中的几篇课文就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需要借助阅读链接的方式强化课堂教学的内外整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奠定基础。鉴于此,教师需要清晰定位统编版教材阅读链接这一栏目的定位,紧扣编者的编排意图,从学生具体的学情出发展开教学,彰显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
一、拓展阅读范畴,强化对比阅读
统编版教材中阅读链接所拓展的文本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对教材中的课文形成了知识信息的拓展,教师要紧扣拓展材料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内容感知层面找准两者之间的共性特征,从而拓展文本的阅读范畴,并借助拓展资料与文本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在对比性阅读中不断丰富认知。
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例,编者在课后阅读链接中先后拓展了舒乙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以及斯妤先生的《除夕》这两篇散文的片段,教师可以链接拓展的两个片段,引导学生在同等阅读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两个片段中描写的关于过春节的相关习俗。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对比的方式阅读,人们在过春节时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的民俗习惯,从而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将两篇相同题目的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关注:同样都是描写“北京的春节”,课文与拓展材料在写作方法上有怎样的不同,从而将学生的视角从内容层面转向表达层面。
在这一过程中,阅读链接中的两篇文本材料,已经不仅仅是对学生文本内容感知的拓展,更是深入研读比较的重要资源。教师充分把握拓展文本与课文之间的异同性,挖掘了丰富的教学价值点,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二、把握共性特征,推动方法迁移
语文能力的发展并不在于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方法的实践和运用。因此,关注学生的语文能力,就需要将实实在在的语文方法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从这个角度来讲,统编版教材中阅读链接就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而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把握好课文与阅读链接文本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出整体化教学模式,为推动学生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军神》这篇课文,虽然故事情节单一,但是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所关注的信息和维度却是丰富的:既有正向的情节发展的线索,又关注了沃克医生情绪的变化,同时在沃克医生眼中刘伯承的形象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情节发展线、体验人物情感线,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关注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定位,即从一开始的“邮局职员”到“受伤的军人”,再到得知“刘伯承”姓名,最后到将其视为“军神”。这种紧扣三条线解构文本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教师可以利用这篇文章中的阅读链接所推荐的《丰碑》这篇文章,以此作为方法迁移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以快速阅读的方式概括梳理这篇文章的故事发展线,抓住侧面人物“军长”的情绪变化,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再借助人物称呼,即主人公随着情节的变化形象也在变化,从“冻僵的战士”到“军需处长”,最后升格为“丰碑”的进展过程,从而将故事情节与人物的形象特点进行高度融合,推动了学生对文本人物的主题感知。
三、瞄准对应联系,强化印证深化
在统编版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阅读链接并不是大段的文字,而是一两句话的介绍。这样的阅读链接就是对要学习的课文进行背景的拓展。巧妙地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的主题,也提供了文本解读的另外视角,从而将学生的认知推向一个全新的境界。
比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桂花雨》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琦君的散文代表作,文章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教师常常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所说的那句话: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代表着怎样的主题和情感呢?很多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但更多的是一种猜测,教师可以拓展课后阅读链接,借助作者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解读进行印证,并借助资源中所提供的其他信息,引导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更丰富的视野为学生解读这篇课文提供重要的支撑。
在这一案例中,课后阅读链接所提供的片段就像是调味品,虽然笔墨不多,但对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把握阅读链接中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调味出整节课所拥有的大餐。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敏锐地把握了拓展文本与教材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紧扣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巧妙运用了拓展的内容,深化了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感知,更借助其他资源,将学生的体验推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最终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统编版教材不仅编选了大量优质的教学资源,也设置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助学系统。阅读链接作为其助学系统中的重要板块,就是要精准地把握编者的真实用意,并结合具体的学情和所要教学的内容,遴选出最适合的教学策略,从而凸显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为推动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