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模式下的宏志班初中教学浅议
2020-12-30余发辉
余发辉
【摘要】分层走班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视野对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状态,将同一个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个班级.同时它又按照学生在思维能力、学习状况、进展态势等方面的变化及时地将班级进行调整.换言之,班级不是固定的,学生也不是固定的,旨在让学生在这种动态的调整中素养得到最大发展.笔者学校的A班称为宏博班,B班称为宏远班,C班称为宏志班.明显地,对宏志班而言,学校期望他们不要为暂时的落后而落志,所以教师要给予宏志班更多的关怀,以让宏志班成为特色班而不是所谓的差生班.
【关键词】分层走班;初中数学;宏志班教学;教学模式
宏志班学生相对宏博班、宏远班的学生来说,无论在学习成绩上还是在课堂反应上都会稍逊一筹,分层走班将这类学生集中到一个班级,就是为了给他们更多展示的机会,以前给宏博班、宏远班学生的机会,现在就成了他们独自的舞台.
一、发挥资源优势,强化数学基础
就宏志班的学生来说,他们只是在综合素养上与宏博班、宏远班学生有差距,但具体到某一门学科,某一个章节,有些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不差.没有分层走班之前,这部分学生没有被教师重视,现在教师可将这些学生重视起来,让他们成为班级数学学科的明星,这样既发挥了他们的优势,又促进了班级其他学生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将语文学得好的学生组织起来,一般来说,数学学得不好,不代表语文学得不好.以华师版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为例,好多学生就是对用配方法解方程的概念理解不了.教师先将概念抄在黑板上,让语文学得好数学不一定学得好的学生读一遍,他们竟然能读出情感来.在数学课上表扬一个学生读题读得好,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好感.接着,教师让读题的学生将下面这句话缩写,“配方法就是先把方程的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如果右边是非负数,就可以直接利用开平方法求出它的解.”他们缩写为“配一个完全平方,再开平方”.明显地,这样的解读让那些看不懂定义的学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因此,可以这样说,宏志班的学生不是不可以抓起来,也不是不可以提高,关键是教师如何将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
宏志班学生的优势需要教师去发现,如果教师能发挥他们的优势,就可以改变他们的弱项.比如,在教师节或者元旦等节日的时候教宏志班的教师会收到学生做的贺卡,贺卡所用的材料很常见,却都挺好看的,有的还会叠几个好看的立体的五角星用彩线串起来.教师应看到宏志班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因此,教师可在课上多让他们动手操作,在发挥他们能力的同时渗透相关的数学题目,进而让他们的能力与兴趣得到迁移.
以八年级下册矩形折叠问题为例,折叠问题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它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等,所以宏志班的许多学生在遇到这样的题目时看都不看,直接跳过.其实这类题目,既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找到宏志班学生可以优化的点,帮助他们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将折叠前后的图形进行对比,让他们在直观中形成这样的认知,即折叠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并且这两个图形关于折痕所在的直线对称.教师这时可以做一些提示,让他们观察视频中最应注意的部分,逐渐感知折叠前后图形的关系.换言之,对于宏志班的学生,教师要避开他们思维的弱点,尽量让他们在直观的视图中感知数学知识.接着教师可以发挥宏志班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拿出一张矩形的纸片,并在纸上标出A、B、C、D,让他们按照要求操作.教师边表述,学生边操作,没折叠好的学生会问别的学生还差哪个步骤,或者是哪句话没有领会清楚.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欲望,每个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愿景.最后教师让他们将折叠的图形画出来,让学生看着画的图思考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哪些相等的边,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发散思维.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学习能力
学生之所以需要分层,一方面是由学生的基础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造成的.因此,当面对宏志班学生的时候,改变教学方式就刻不容缓了.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学着讲,之前都是教师讲,现在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以x2-8x+1=0这道题为例,教师让每个学生讲一小点,讲好的学生坐下,后面的学生接着讲,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讲,第二个讲的学生对第一个学生来说又是一種补充,能让他们打开思维,汲取别人的想法.第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道题的二次项系数是1,可以直接运用配方法求解;第二个学生说,移项可以得到х2-8х=-1;有学生紧跟着说,配方得х2-8х+16=-1+16.接着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学生自然得出(x-4)2=15.学生所讲与他们的认知状况是相对应的,所以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破绽,纠正错误.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学着问.之前总是教师去问学生,现在可以让学生去问教师.宏志班的学生做的都是一些基础题,这样让他们更容易发现问题.以这道题为例,“如果二次三项式4x2+mx+1/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的值是多少?”这道题对宏博班、宏远班的学生来说不算难,但宏志班的学生就没有几个做对的.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4/3 或者是-(4/3).教师让写出这两个答案的学生相互问对方为什么.在问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学习了对方的思考路径,进而能将自己的答案扩充,最后他们的结论是±(4/3).可见当教学方式改变时,学生的能力也在改变.
最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学着与教师互动,即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对话.其实让学生去讲、去问的时候,教师就是在渗透这样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宏志班的学生来说就是给他们生长的空间.还以图1的教学为例,师生之间进行着这样的对话.
教师问由已知条件能得出哪些结论,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想一想.学生拿着自己折叠的纸片,边揣摩边回答,由折叠可知∠AFE=∠CFE=65°,由矩形ABCD,AD∥BC,得∠DEF与∠EFC互补,可求得∠DEF=115°.教师接着问,在折叠过程中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这次许多学生都能说出∠FEG=∠DEF=115°.接着教师又将大致的思路说了一下,对于宏志班学生来说,要给他们一定的思路,让他们的笔有可以写的东西.教师接着说,利用角的差,此题很容易就解出来了,∠AEG=∠FEG-∠AFE=115°-65°=50°.学生做完,教师与学生继续互动.教师问,由第一问你们能得出哪些角相等.学生说,由折叠知∠AFE=∠CFE,由平行知∠AEF=∠CFE.教师继续问,类比这两组角相等,还能得出哪些角相等呢.学生说,由折叠知∠DEF=∠FEG,由平行知∠DEF=∠BFE.教师表扬说,同学们想得真不错,再仔细观察,图中还有相等的角吗.有学生发现同角的余角相等,即∠BAF=∠GAE.
由此可见,改变教学方式就是让宏志班的学生多一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讲就是让他们有开口说话的机会,让他们问就是尊重他们思维的表现.
三、优化学习方式,增强学习信心
分层走班模式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改善其学习习惯.
首先,宏志班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在统一班里,学生的学习任务都是一样的,难的题目宏志班的学生也要做,但他们根本不会,太多不会做的题目使他们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分层走班模式下,教师根据宏志班学生的状况,在选题上更好地对接了学生的大致水平.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有难度的题目放一放,先做与他们最近发展区相邻的题目.以下面这道题为例,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面积为1,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和为多少.这道题對宏志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步骤,也就是说,教师想看到他们思维运作的过程.有的学生写上了第一步:设两条直角边的长为a,b,斜边长为c,题目要求a+b的长.写到这儿的学生说明他们能厘清题目的大致条件.当教师问:“斜边长为 5 这个条件能用起来吗?”有的学生想到了勾股定理.教师让他们将式子列出来,即a2+ b2=5.教师接着提问:“还有一个条件怎么用?”学生自然地想到了面积公式,即ab=2.“现在这道题转化为什么了?”学生将相应的条件再次罗列,发现题目转化成从a2+b2=5,ab=2中求出a,b的值.教师的引导,是让学生养成思维转化的学习方式,要将数学的文字转化为相应的数与量的形式.
其次,分层走班模式能让学生养成遇事分析的习惯,能从看似繁乱的表面找到思维的突破口.对宏志班学生而言,他们的分析能力都较弱,但教师不可因此放弃对他们分析能力的培养,相反教师要让他们养成分析题目的能力,即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分析题目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自己来分析题目.还以图1的相关题目为例,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将矩形ABCD纸片沿折痕EF折叠,点D的对应点为点G,点C恰好落在点A处,若AB=4,BC=8,求线段BF,AE 的长;求线段EF的长;连接线段EC,那么四边形AFCE是菱形吗.读完题目,有的学生想到要求BF,那么能不能从已经知道的相关的线段中找出与其相对应的量呢,这其实是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教师引导他们设BF=x,然后就有了当BF=x时,CF=8-x,再依据他们折叠时获得的认知,即AF=CF=8-x.教师让他们再做进一步的具体分析,学生将这些线段聚集到一个三角形中,然后发现在直角三角形ABF中,已知AB=4,BF=x,AF=8-x,用勾股定理可得AB2+BF2=AF2,即42+x2=(8-x)2,解得x=3.有了这样的分析学生很轻松地做出了第一问.因此,教师在讲解题目之前,不妨让学生学着去分析,让他们的思维在分析中得到展示,得到发展.分析其实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也是他们选择最好的解题方式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是基于优化教学方式的理念提出的,而优化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在生长中获得最大的发展.
结束语 分层走班是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到自信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成长中的坐标定位,使他们有的放矢地修正自己.
【参考文献】
[1]顾飞.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4).
[2]王亚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中国教师,2018(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