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建模教学的案例赏析
2020-12-30邬剑娜
邬剑娜
【摘要】建模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掌握数学模型构建方式,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准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注重数学模型教学设计,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活动设计,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活动有效性,加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提出几点关于数学建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建模;案例分析
高中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借助数学建模促进课堂活动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在课堂活动中的每个环节渗透数学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当深层次了解数学建模,在课堂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应用数学建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一、优化数学概念教学,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高中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概念是重要的知识内容,但数学概念较为枯燥无味,数学建模活动能使概念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学习,体会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际的数学模型构建中,教师需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通过归纳和总结得出概念.在数学模型构建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指数函数”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可以构建“棋盘放米”的数学模型,有效利用数学模型开展课堂活动.“第一个空格放2粒米,第二个空格放4粒米,第三个空格放8粒米,第四个空格放16粒米……在第六十四个空格中需要放多少粒米呢?”教师借助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构建相应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第一个空格放2=21(粒);第二个空格放4=22(粒);第三个空格放8=23(粒)……在具体课堂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分析和计算,对其中的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其共同特点,加深课堂活动体验.结合学生的体验和疑惑,学生通过相应的思考和假设,可以得出放入的米粒数量y和空格的排列数的关系是y=2x,结合具体的模型对其进行抽象性总结,归纳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学生利用相应的列表,画出相应的图像,对整个图像和模型进行分析,进一步构建数学模型.教师通过这样的数学模型构建,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对指数函数概念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层理解指数函数概念,并且组织趣味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开展自主探索活动,培养数学建模意识
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大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思维得不到培养,也不利于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索活动,借助多种方式加强引导学生.教师还应以教材知识作为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加强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利用数学模型,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在某商店销售活动中,某种商品销售价格是每500克15元,国庆节来临之际,商店开展相应的促销活动,从10月1日开始,之后的20天内,商品价格按照一定的趋势下降到每500克10元,从第21天开始,到第50天,价格回升到每500克13元,假设市场销售的价格是s,销售的时间是t,写出s和t之间的关系式,求出11月2日的销售价格.”教师结合此种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本质进行分析,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让学生初步了解函数知识内容.以此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开展深层探索:在整个函数中,哪些属于自变量,如何才能利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借助这样的课堂活动方式,组织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构建意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更好地构建数学模型奠定基础,同时提高数学模型教学质量,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引入趣味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构建模型
高中数学模型教学中,应当注重课堂内容趣味性,无论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对故事都有着一定的兴趣,故事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数学知识内容,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结合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深层次分析问题,结合问题提出相应的假想模型,最后做出最佳的选择,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活动的质量.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的教学中,为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趣味内容:“A想要向B借30万元钱.B思考一会儿说:‘我可以借给你30万元钱,但是,还钱的方式由我来定,第一天还1分钱,第二天还2分钱,第三天还4分钱,第四天还8分钱……就这样,你还到第30天,我们两个人之间就两清了.A听到之后,非常开心,想要满口答应,但是,回头一想,还是要回家商讨一下是否可以这样.”在讲述故事之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A应该答应B的要求吗?说出其中的原因.”在這样的情况下,教师借助趣味内容吸引学生,让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学生学习中,教师让学生根据故事,借助数学模型,开展计算活动.“如果按照B所说的方式,A需要归还B多少钱?”借助学生的思考和计算,加深对等比数列的理解,构建相应的假想模型,提高数学模型教学质量.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入趣味问题,组织学生模型操作,如:“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38.5万千米,有人说将厚度为0.1毫米的纸张对折50次的厚度远远超过了地球和月球的平均距离,你认为这是真的吗?”让学生开展折纸活动,计算出折纸50次之后的厚度是多少,开展相应的验证活动,优化数学模型构建活动.
四、加强课堂引导活动,树立模型构建信心
高中数学课堂中,模型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模型构建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在数学模型构建中,有着一定的步骤,技巧性比较强,不少学生认为模型构建较为困难.为了树立学生模型构建的信心,教师应根据课堂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感受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掌握数学模型的构建步骤,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模型构建能力.例如:在A和B两种产品中,利润和投资关系如图所示,产品A的利润和投资成正比例关系,产品B的利润和投资成平方根正比关系.如果企业筹集了18万元生产A和B两种产品,想要获得最大利润,如何对18万元进行分配,获得的最大利润是多少?面对这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应结合课堂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建模活动.问:“应该如何表示A,B两种产品的利润和投资的表达式?”结合题目的叙述,观察相应的图像,让学生列出相应的利润和投资表达式,如A产品的表达式是f(x)=k1x,B产品的表达式是g(x)=k2x.结合学生所列的表达式,继续提问:“如何求出表达式中k1和k2的值?”结合相应的图像中的坐标,完成计算和求解,得出表达式中k1和k2的值.之后,继续提问:“如何来表示A,B两个产品的总利润?”根据题目中总投资的金额是18万元,应该怎样求利润呢?如果假设生产B的投资金额是x万元,那么生产A的投资金额是多少?最后,让学生根据总利润和投资的关系,列出相应的关系式,开展相应的求解活动.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借助课堂提问加强和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开展问题分析活动,降低问题思考难度,活跃课堂活动氛围,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最终树立学生数学建模的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