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12-30王英洁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思政政治

王英洁

(北华大学文学院,吉林 132013)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关注,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了在高校中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提高广大师生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在当前课程思政背景下,立足于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十九大精神与高校课堂结合起来,深入推动高校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促进高校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现代文学作为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现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特别重要的成长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如果缺乏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和导向,极有可能会发生偏差。正因为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对大学生在思政方面的教育缺少应有的认知,使得在具体课堂中融入相应的思政教育十分必要。

近年来,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设和增加了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并且配有专门的思政教师进行授课。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专门的思政课程一般都是在大学生低年级或者是刚入学的时候开设,并不能贯彻始终,高年级基本上就没有相关课程。其次是课时较短,收效不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再次是涉及和涵盖的内容比较有限,也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是偏于理论,缺乏可操作性,特别是和现实的结合还有一定差距。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也不高,因而取得的实际效果也并不理想,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力不大。

另外,在目前的大学教学模式中,缺少独立的思政教育体系和完善的教育机制,导致相关的专业与思政教育相脱节。在大学的专业课上,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很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个大的概念来说,由于其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要常抓不懈。但是目前来看,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基于此,学校方面应充分重视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号召广大师生都要采取积极的行动予以回应。比如在中文专业的必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授课当中,可以融入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所讲授的主要是从1917年到1949年这样一个特殊历史阶段文学发展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很多关于时代和历史的重要话题。通过讲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学、文化的光辉灿烂,建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对其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本质,都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都属于意识形态塑造的范畴。因此,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和结合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之中,使得这种意识形态教育可知、可感、可见、可闻,真正为大学生所接受。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承担着引领和导向的作用,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认知和思辨能力,进而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识体系[1]。

2 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2.1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其中包含和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人文精神,国人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思政教育是大学阶段的重要目标,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2]。其中,教师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基础之上,充分结合实际,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也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学生,使得学生懂得坚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建立起稳固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主动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文化精髓,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2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塑造其良好人格品质。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外来的文化普遍缺少辩证分析的眼光和态度,无法做出全面正确的价值判断,解读具有盲目性和片面性,有的甚至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片面强调西方模式的先进性,认同西方的生活习惯、价值追求甚至宗教信仰。中国现代文学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文学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内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爱国意识、爱国思想和爱国情怀于其中,为学生输送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精髓,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其国家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自豪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要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才是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保障[3]。

对于教师来讲,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培养爱国情怀和爱国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只有充实自己,立场坚定,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3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品格素质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也是我国实行人才兴国、人才兴邦战略的核心和关键。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储备的主体部分,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品格素质,增强其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将更多的思想政治理念和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当中,锤炼和锻造大学生的政治立场、道德操守和价值追求,特别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融入学生的自觉行动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结合具体作家如鲁迅、老舍、丁玲、郭沫若、巴金、曹禺、茅盾等人的生平及事件,向学生阐述其非凡的人格魅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结合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使得学生主动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体会和学习这种精神品质,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除了学好基本的功课,大学生也要时刻关注和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发展,更要关注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和时代的发展统一步调。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其他国家而独立发展。眼光和视野开阔了,立场更要坚定,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中,融入相关的思政内容,通过课堂的互动讨论等环节,由教师予以正确的引导和修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4]。

2.4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理想和信念教育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梦和强国之梦的中坚力量,但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尚未完全建立和形成,明辨是非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蛊惑和煽动,导致在诸多价值取向之间不断摇摆和动摇,甚至误入歧途,造成种种不良后果。

因此大学教育必须密切关注并有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当前全面开放大背景下能够明辨是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西方文化,去粗取精,进而大力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本民族特色文化能够始终保持优势地位。当然,作为教师更需要提升自身政治敏感度和觉悟力,通过课堂授课,有条不紊地推广正能量,对学生进行正向影响。

3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课堂融入思想政治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将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并融入德育教育是实现大学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改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短板,积极利用课堂进行思想教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不仅可以为高校发展带来助力,同时对于学生步入社会后的人生选择和事业发展也必将起到显著作用[5]。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思政政治
高校现代文学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现代文学源头下的韩国文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