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翻译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30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译文工作者人才

孙 丽

(太原学院外语系,太原 030012)

翻译活动在我国已有近千年历史,但是翻译行业则是随着社会发展和需要而出现的新兴服务型行业。据《中国翻译服务业分析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翻译服务行业的企业数量急剧增加。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之间人们的交流桥梁,其社会重要地位不言而喻[1]。社会对翻译人才需求量剧增,同时也对翻译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从目前现状来看,很多专业的毕业生从事英汉双语翻译时深感力不从心,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翻译作品的质量也差强人意,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这与翻译教学的模式与内容陈旧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超过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翻译本科的培养目标为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科学体系化地提高其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大量需求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 新时代背景下翻译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新时代英汉互译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法律翻译、典籍翻译等行业需求增加, 翻译作品多元化和复杂化要求翻译人才具备综合性的能力。

1.1 健康的身体及过硬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工作者,健康的身心是很重要的。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各种跨行业翻译的任务与日俱增,口译、笔译工作者需要面对大量的翻译任务,加班完成突如其来的工作可能是常规的,没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过硬的抗压能力,则无法应对高专注度的翻译工作。

1.2 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

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决定了翻译工作者的价值观、世界观和职业观,面对各种翻译任务,翻译工作者需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较强的政治敏感度,翻译工作者在对外交流活动中应保持积极的正能量,才可以较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1.3 较强的英汉双语素养

翻译的过程是明确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彼此的异同之处,根据语言差异并运用语言技巧,将两种语言进行转换。翻译工作者的双语素养尤为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双语的感知能力和转换能力。

1.4 娴熟的翻译理论及技巧

翻译理论是任何语言转变的深层规律,在翻译工作者的翻译过程中起到了方向指导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各种翻译技巧,娴熟的翻译技巧对于翻译工作者而言是有效的武器。

1.5 扎实的翻译技术

以往的翻译工作者只需要掌握Word文字转换软件即可,随着大数据和术语库的引进和使用,翻译工作者的工作需要高效准确地与科技接轨。合格的翻译工作者需要具备较强的搜索信息能力,现代化的翻译技术设备及软件操作技能是新时代翻译工作者的有效工具。

1.6 良好的学习成长能力

任何一名翻译工作者都不可能只做某一行业的翻译工作。一名好的翻译工作者应该随时做好学习各种专业领域的“杂家”。翻译工作者接到翻译任务时,应努力通过网络、书籍和专家咨询,通过专业途径获得跨行业、合理完善的知识是翻译工作者做好翻译工作的准备。

1.7 全面的职业能力

翻译工作具有自身的行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翻译工作者对待翻译任务和翻译教学时,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是翻译团队对人才的要求[2]。

2 现阶段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首先,许多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极其重要的翻译实践课所占比重很小。由于专业教师缺乏,忽视中国典籍文化方面的翻译训练,而这正是在“一带一路”倡导下我们需弘扬的国之瑰宝。有些院校甚至缺乏英汉语言对比、文化比较类的课程,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影响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发展前途。其次,翻译专业的很多教材内容陈旧,没有收入新的语言词条,例句陈旧。新时代背景下,需要翻译工作者能够利用强大的网络数据库系统完成翻译任务,但部分任课教师对相关机器翻译软件的操作知识并不熟悉,机器翻译实践课形同虚设。翻译软件设备陈旧,利用率不高,学生无法感受到机器翻译的便捷性。

2.2 师资队伍专业性及能力欠缺

有些院校的翻译教师是由外语系专业教师兼任的,对于翻译课程的教学还停留在过去的模式,即对照参考译文来讲解,无法让学生明白译文的优劣及改进办法。对于学生的译文评判过于机械化和死板,甚至有的教师将翻译课程上成了精读课,这些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专业成长都极为不利。也有部分课堂虽然讲授了课本中的翻译理论知识和基本技巧,但是由于翻译实践不足,加之教师对翻译行业内的基本流程和认识不够,只能是照本宣科和模仿修改,学生会认为翻译课程没有任何语言规律可循。可见教师的综合翻译能力还需提高。

2.3 教学方法陈旧老套

以往的翻译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英汉互译实践,然后以参考译文为模板做翻译技巧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只是以参考译文为标尺,让学生机械地掌握翻译技巧和理论,学生的翻译行为很被动,很难做到翻译技巧和理论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翻译教学只局限于课堂之内,没有充分拓展到课外资源。而课外的翻译资源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和日常常用表达,教师如果忽视了这一环节,学生的翻译练习就显得呆板无味。另外,由于学生笔头的练习很少,缺乏有效的一对一译文指导,学生在修改译文时,也会机械地抄写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对自己的译文没有明确的认识和修改方向,因此,高年级同学报考CATTI或者MTI时,深感实践机会和翻译能力不足。

2.4 实践学习机会不足

翻译本科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口、笔译的真实场景和操作流程,学生可以真实体验到每一个环节的任务。但由于实践机会匮乏及学生的能力有限,翻译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会选择英语教学作为毕业实践活动,就业进入翻译公司等机构时,往往因为译文难度不适或者不了解行业术语及翻译技术,不能胜任翻译工作。

2.5 语言测试目标缺乏

CATTI翻译资格考试作为一种职业考核手段,是国家认可的人才评价方式,它既是毕业生进入业界的敲门砖,也是检验翻译工作人员翻译能力和质量的试金石[3]。翻译资格考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其系统化及科学化的考试模式已被业界普遍认可,这对翻译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翻译资格证书能反映出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和语言的综合应用水平。作为教学效果的检验手段,以CATTI 为标准,科学地更新教与学的方法是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语言测试是为教学服务的,实际教学中,应将教学与语言测试进行 “无缝”对接,使二者相辅相成以实现共同发展[4]。

3 翻译人才培养的教学对策

3.1 课程设置以科学性和实训性为主

翻译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双语转换能力,翻译课程的设置应服务于翻译能力的培养。相关院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水平的学生开展翻译训练和翻译技能训练等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新的翻译考试要求,让学生体会CATTI考试机试的感觉。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训才能将翻译的步骤、方法技巧和理论内化于心。此外,开设名家译作欣赏课程,让学生体会翻译大师在字、词、句和篇上的翻译特色和用心,让学生在欣赏中接受美学等翻译理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翻译水平。

翻译专业的学生即使具备良好的翻译能力,但如果不熟悉跨行业的专业知识,也很难出色地完成翻译工作,而能够跨行业翻译的复合型人才正是现在业界所需。因此,根据翻译专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非外语专业的选修课,扩展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对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提供翻译理论实践课、翻译技巧及方法,为日后成为翻译人才提供可行性。除了理论和实训课程外,高校应真正引进CATTI实训软件,使学生熟悉翻译行业的操作步骤和流程,体会大数据带给翻译行业的便利。同时,随着地域经济的发展,院校可以开设体现本省市旅游及文化特色的翻译课程,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翻译提供知识保障。

3.2 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

翻译专业的教师除了夯实英汉双语知识素养外,翻译的常见技能和理论专业知识也是必备的。目前,国内的翻译教师大部分是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的,没有经过系统的翻译学习,翻译实践经历有限。因此,相关院校可以为翻译专业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教师的知识体系能够及时更新并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

根据翻译教学的应用及合作理念,产、学、研相结合成为教学发展的趋势,即将翻译教育建立在学校与政府、企业、研究院和商界的合作伙伴关系上,将社会需求整合后根据各校特点建立多方合作机制,以期达到合作双方共赢的目的。对于本科院校来讲,翻译教学除了要为学生提供课堂实践的机会,也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邀请企业人员入校举办相关知识讲座,教师及学生深入企业体验翻译实践流程,使师生接触到真实的翻译流程和工作状态,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3 教学方法创新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吸取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精华,并结合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交互式翻译教学方式[5]。例如:在教学中,可采用深受师生好评的“翻译工作坊”训练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了解和熟悉翻译商业环境的要求,通过对学生译前准备工作、译中出现的困惑和译后的心得体会等方面的关注,学生通过修改小组成员的译文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提高译作质量[6]。

同时,通过多种课外活动培养翻译人才扎实的英汉双语功底和两种语言互译能力。例如:将校园广播站的新闻译为英语,或者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旅游标识语、路牌广告语等公共场合的翻译错误并做修改译本等,也可以邀请翻译专业研究生回到母校做经验交流。同时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的实用的APP或者网课进行自主学习,利用零散时间提炼总结翻译亮点,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3.4 增加学生实践教学

对于翻译院校而言,翻译专业必须要有充分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学校应积极利用现实和网络资源,如企业提供的语料库和术语库作为教学素材,将翻译教学与翻译实训完美对接;与网站合作,让学生就网站内容分类翻译和校改进行分组作业,这些实践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学习眼界,提高了学生的翻译兴趣,并能够接触到校园以外的翻译环境,为学生、教师、校外企业三方互动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3.5 设定语言测试目标

根据翻译资格证的《大纲要求》,CATTI三级难度相当专业四级至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之间,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口笔译实践经验。翻译本科院校应积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大三或更早开展CATTI 考试的课程或者相关选修课程,重点讲解题型和采分点的设置、考试的流程和答题技巧。同时,注重学生的日常积累,教师可以给学生以综合考试为基础的“每日一练”,夯实学生的翻译基础。从2019年11月起,由于翻译资格证的考试都已确定为机试,因此院校也要注重学生的机考模拟训练。

4 结 语

教育的目的始于学生、社会和学科的需要,翻译教学不是传统的强化式、培训式,而是合作式、任务型教学。在语言服务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素质翻译人才的紧缺既是对业界的一个挑战,也是一次重大的学习机遇和进步契机。各大翻译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地方和区域发展的新优势,开创翻译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模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翻译人才[7]。

猜你喜欢

译文工作者人才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人才云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