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发现,让遇见成为美好的开始

2020-12-30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叶霞春

小学时代 2020年23期
关键词:纸屑静电摩擦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叶霞春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的起始课,很多学生都经历过生活中的一些静电现象,诸如脱毛衣时听见噼啪声,梳头时头发随梳起舞,开车门时瞬间的麻刺感……他们能说出自己的所见所感,但未必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本课即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活动引导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电的本质,为学习本单元之后的内容打下基础。

一、挖掘生活,充分体验静电现象

在教学一开始,教师便带领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来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师:看,老师现在手里拿了一把大家非常熟悉的塑料尺,这里还有一些碎纸屑(投影),你们有什么办法使碎纸屑自动靠近塑料尺?

学生上台演示,都是拿着塑料尺在自己的头发上反复摩擦,然后靠近碎纸屑。有的学生演示的现象比较明显,有的学生演示的现象不怎么明显,他就继续在头发上多摩擦几下,再靠近碎纸屑,效果就好多了。

应该说,教学一开始,教师利用这个小活动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学生在台上演示的时候,下面有一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在摩擦塑料尺了。教师便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领取碎纸屑后分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试一试,并鼓励他们寻找“不在头发上摩擦”的其他方法。体验过后,学生纷纷有了收获。

生1:塑料尺在外套上摩擦,也可以吸起碎纸屑。

生2:塑料尺在毛衣上摩擦,也可以吸起碎纸屑。

生3:塑料尺在红领巾上摩擦,也可以吸起碎纸屑。

生4:塑料尺在手里(皮肤上)摩擦,也可以吸起碎纸屑。

在全班学生都真切体验过后,教师追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情况吗?”一些学生已经嚷出来:“这是静电现象。”教师顺势小结:“是的,这就是静电现象,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起像碎纸屑这类轻小的物体。”然后继续追问:“那你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是你见到或者体验过的?”

生1:梳头的时候,有时候头发会跟着梳子起来。

生2:有时和妈妈拉手,有触电的感觉。

生3:我坐汽车时,上下车时,碰到汽车的一些部位,有被电击的感觉。

生4:脱毛衣时,有时脸上有刺痛感。

生5:有一次,拿梳子梳了头后,我把梳子靠近水龙头,发现,水龙头的水流自动向梳子靠近。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又及时做了一些补充,如:冬季脱帽时,头发纷纷竖立起来;科技馆中,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后,头发都竖立起来了;自然界中的闪电现象……同时,还演示了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再次靠近头发后吸起头发的实验,令学生们惊叹不已。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梳理了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但我们为什么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这样的认知矛盾正好引入了对正负电荷的学习和研究。

二、反复选材,着力保证实验成功

我们知道,只有在干燥的天气里,才会有明显的静电现象。笔者关注了开学后的天气情况,决定马上就开始这一课的教学,因为难得遇上还算比较好的天气。即使如此,教师还需要不断地甄选材料,否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次没有多大意义的探究了。经过多次的试验和比较,尽可能地选择现象更为明显也更为安全的实验材料,比如:将普通玻璃棒更换成了有机玻璃棒,学生操作更为安全,增加了吸管、塑料尺等材料,同时通过悬挂材料的处理优化了对于电荷间规律的认识,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现象明显,学生的现场感受度立刻上升。课堂中,经常能听到学生情不自禁的呼喊。

生1:老师,快来看,我们的吸在一起了。

生2:我们的一直在转圈圈,好像在捉迷藏。

生3:我们的一个靠近,另一个就往后退,还转,好像想躲起来一样。

生4:我们的还没靠得很近,它就自己吸上来了。

生5:它们和磁铁好像啊。

在实验后的交流中,学生都热情参与,“吸引”“排斥”等词语的概括已经非常到位,这也再一次说明了在选择材料的道路上,科学老师只有更用心,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效率。

三、充分体验,绽放学生思维火花

在“认识电荷,寻找规律”这个环节中,教师在学生已经知晓了有“正电荷”“负电荷”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刚才的实验中,很多物体都带上了电,它们可能有的带上了正电,有的带上了负电,那么,任意两个带电的物体相互靠近,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在交流了自己的猜测后,进入了本环节的分组活动。学生通过充分的体验之后就会发现:两个摩擦后的物体靠近时,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交流时,教师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思考:这跟我们前面所学的什么性质极其相似?学生基本上能想到是磁铁。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推测: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有怎样的相互作用呢?学生经过思考,基本能结合三年级所学的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推测出正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之后,学生的问题紧跟而来:“老师,那我怎么知道哪个带的是正电,哪个带的是负电呢?”此时,教师顺势介绍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规定,然后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这个规定检测一下自己小组内的实验材料呢?学生跃跃欲试,探究欲望一触即发。

备课过程中,笔者也思考过其他教师的做法,有的教师是在学生认识了“正负电荷”后,就讲解了科学家研究后关于“正负电荷”的规定,再让学生完成玻璃棒和橡胶棒的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得出电荷间的规律。笔者是这样想的:如果只准备玻璃棒和橡胶棒让学生实验得出电荷间的规律,一是实验材料过于单一,而且似乎有验证的嫌疑,为实验而实验。因此我还是利用第一个活动中的材料让学生充分体验、观察、感受电荷间的现象,在众多的体验和感受中思考,作出电荷规律的推测,这样的活动安排会令学生的思维更有价值。

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发现其蕴藏的奥秘,为今后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纸屑静电摩擦
噼里啪啦,闹静电啦
“调皮”的纸屑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静电
会“跳舞”的纸屑
会跳舞的纸屑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摩擦是个好帮手
静电魔力
静电纺丝制备PVA/PAA/GO三元复合纤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