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研究
2020-12-30孙鹏懿
孙鹏懿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沙 410081)
当今互联网普及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群体中重要的一部分,经常借助互联网以便捷地获取形式各样的信息资源。然而,互联网信息资源良莠不齐,传递的价值导向也更加多元化,一些不良的信息会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和“三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转变传统思维,基于互联网新的教育环境,化弊为利,合理、科学地利用网络热点现象,迎合大学生网络话语方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 网络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网络热点是指网络世界中出现的、为广大网民广泛关注并引发网民谈论的话题。网络热点之所以能够引发网民的广泛关注,不仅和事件或者人物本身有关,能够触及到网民的利益点、兴趣点,而且也与网络热点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有关。
网络热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高关注率。网络热点受到了广泛关注,而且借助二次传播乃至多次传播,关注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二是影响范围大。网络热点由于参与的网民人数众多,因此产生的传播效应强,影响范围大。三是具有现实性。网络热点尽管存在于网络世界,但却是客观世界的另类反映,它一般是对社会热点事件、人物的真实再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大学生是网民群体中重要的力量,而且对网络话语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往往与社会生活高度融合,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网络热点极易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一些网络热点的人物、事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加上网络强大的传播效应,必然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1]。
网络热点作为信息技术时代的产物,呈现出双面性影响。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热点,就能形成积极、主流的正向舆论场;否则,网络热点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舆论工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热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化弊为利,使网络热点成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2 网络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义
2.1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信息化时代,教育资源成为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教师教学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而教材资源又受教材版面和内容制约,教育资源相对贫乏,而且不少教育资源存在相对滞后性,教育效果不显著。网络热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更具有时代感,表现出鲜活性,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2]。
2.2 迎合大学生信息“口味”
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利用互联网进行交际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中规中矩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大学生信息获取的“口味”。网络热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利用网络热点事件、人物等,迎合大学生信息“口味”,从而选择适合学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信息内容,用学生喜欢的话语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热情。
2.3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网络热点之所以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这与网络热点的社会效应有关。它往往集中体现出社会的热点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网络热点,能够引起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率,让学生的眼光摆脱学校的局限性,逐步转向更广阔的领域,从而使大学生摆脱狭隘的个人主义,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大学生对社会、国家、学校、家庭的热爱之情。
2.4 培育积极的网络舆论场
大学生思想敏锐,对新生事物热情较高,对网络舆论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热点的融合,将引导学生围绕网络热点问题理性展开讨论和交流,辩证分析网络热点现象,深入挖掘网络热点的本质,大学生这一群体理性、客观地认识与评价网络热点,有助于引领正确的网络舆论,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场[3]。
3 网络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
3.1 合理选择网络热点
网络热点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因其具有两面性,是一面双刃剑,要尽量避免网络热点产生负面效应,积极推动运用网络热点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网络热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对网络热点进行合理的取舍,从而扬其利、弃其弊。
3.1.1 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网络热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热点的选择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网络热点,不仅能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借助网络热点,引导学生逐渐对网络热点现象的表象进行剥离,能够深入到网络热点的本质,从而借助网络热点的社会效应和传播效应,引发大学生情感认同,并在思想深处受到触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强化网络热点筛选意识,进一步提高网络热点的辨析能力。因为,很多的网络热点具有迷惑性、虚假性,一些网络热点会随着事件的发展不断改变方向,甚至出现逆转现象。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很容易出现网络热点选择不当问题,从而影响网络热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4]。
3.1.2 及时对网络热点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和调整 教师在运用网络热点时,必须要对网络热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运用情况进行预设,包括网络热点可能产生的积极效应和负面效应,重点对网络热点在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进行预设,并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尤其是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提高对网络热点的解读能力,确保合理地运用网络热点,使之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引导学生借助网络热点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并消化吸收,同时用思想政治理论指导学生理性对待网络热点。
3.1.3 网络热点的选择必须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目标 网络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的融合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借助网络热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因此,网络热点的选择不能盲目追求传播效应,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有助于学生理解思想政治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因此,在选择网络热点作为教学资源时,教师要深入解读课程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并提高学情解读意识,从而达到网络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要坚持内容为主,形式为辅,即网络热点的选择首先要紧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次追求运用的形式,从而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3.1.4 网络热点的选择需要进行创造性加工 目前,一些教师在利用网络热点时,存在简单的拿来主义现象,导致网络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高度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网络热点时,能够改变传统资源运用思想,创造性地对网络热点现象进行处理。首先,要剔除网络热点中的负面因素,避免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误导;其次,加强对网络热点资源的有机整合,从而使网络热点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
3.2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阵地作用
网络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大学生是网络热点的重要传播者和接受者,在网络热点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2.1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网络热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必须要基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首先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时代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空洞式的说教;其次要强化信息化意识,能够合理运用网络热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最后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目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主要围绕一本教材,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的贫乏。不仅如此,教材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案例的选择,常常具有滞后性,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发挥。这就需要利用网络热点的传播效应和社会效应,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富有时代感[5]。
3.2.2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网络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是简单地在思想政治课中呈现网络热点,而是需要将网络热点有机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中。这就需要教师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辩论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围绕网络热点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再以辩论的形式,辩证解释网络热点。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在课后利用网络热点,促进学生自觉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反思。例如,可以布置学生围绕网络热点展开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撰写调查报告,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养。
3.3 搭建网络交互平台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不断涌现,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热点的融合要善于借势,搭建网络交互平台,使之成为网络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路径。
3.3.1 利用网络平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而且数据信息处理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例如,在微博上投放网络热点事件,引导学生进行留言跟帖。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留言探知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思想状态,并发挥网络热点的资源价值,引导学生转变思想,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
3.3.2 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互动 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学生之间的思想交互。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新媒体交互优势,借助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微媒体平台,例如QQ、微信、微博等,为学生提供思想交流互动的机会。通过这些平台,让学生的思想围绕网络热点得以碰撞。此外,教师可以基于网络热点和思想政治课融合的需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从而抢占网络舆论高地,在大学生中培育舆论领袖,从而形成理性、健康的舆论场,引导学生利用思想政治理论理性对待网络热点,并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消化吸收。
3.4 全面融入高校教育
网络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是一个方面的简单融合,需要教师基于全面融合的思想,将网络热点有机融入高校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
3.4.1 融入高校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够进一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网络热点有机融入到学生社会实践中,从而形成课堂、课后立体化的融入体系。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大学生围绕某一网络热点现象展开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调查活动,包括采访、实地调研、发放问卷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社会生活,深刻认识网络热点本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综合素养。
3.4.2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文化是高校教育教学理念、育人思想等的集中体现,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基于网络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需要,在校园文化中融入网络热点。首先,融入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健康的环境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校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有机地融入网络热点,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热点,并将之立体地渗透进高校寝室文化、廊道文化、墙面文化中,高举正能量的大旗。其次,融入校园网络文化。高校基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借助网络热点现象,引导大学生理性地处理好网络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网络文化,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支持[6]。
4 结 语
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充分利用网络热点资源价值,将之有机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网络热点传播迅速、传播效应大等优点,全面推动网络热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也表明,网络热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切实可行,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当然,网络热点具有时代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处于不断变化中,这就需要教师基于两者融合的重要意义,不断创新网络热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让网络热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