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源提升农村小学生语文思维力的研究
2020-12-30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何庄小学谢京京
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何庄小学 谢京京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思维能力是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比较稳固心理、意识倾向的某种能力,主要包括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情感思维能力、概括思维能力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备受关注的课题。农村小学大多位于偏僻之地,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除了课本之外,课外书的阅读量较少,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影视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丰富小学生的认知,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充分利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思考兴趣是提升学生思考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影视资料结合起来,展示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的画面,再择机设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比如,在教学《亡羊补牢》一课时,教师首先和学生作了这样的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老师给你们播放一个寓言故事的动画片。”播放完后,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个故事吗?对,就是亡羊补牢,这是一个成语,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在学生提出疑问的时候,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去问问我们的老师——词典吧。”学生听了老师的话,带着好奇心查起了词典,这种激趣促思引导学生自我解疑的方式,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再如,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动画片《守株待兔》,然后提问,谁知道这个动画片的片名是什么?你知道片名说的是什么意思吗?教师播放这段动画,再围绕课题引领学生解疑释惑,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对课文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有效拓展思维训练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知识如浩瀚的海洋,而课本内容仅仅是语文知识体系的构成部分。我们要实现丰富学生语文知识,促进语文综合能力发展的目标,课文内容还是相对单薄的,还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同时达成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影视资源的应用,可以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接,引领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课文中具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猴王出世》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观看影视,感受猴王形象”的教学环节。教师给学生播放了《猴王出世》的电视剧片段之后,要求学生将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与观看电视剧片段的感受结合起来,用一个词语或者句子概括出猴王的形象特点,学生稍作思考就写出了“野性、猴精、泼皮、机灵、爱动”等词。学生观看了猴王出世这一段后,一个鲜活的猴王形象呈现在眼前,丰富了他们的想象。这对于他们思考和总结猴王的形象特点起到了助力作用。又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网络上搜索《三国演义》的相关视频,从中了解各个角色的特点,以及每个角色的代表性事件等,勾画人物关系图,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创设恰当教学情境,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创设具体的环境与氛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甚至使学生产生置身其中的感觉,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对课文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利用影视资源创设情境深受农村小学生喜爱。因为影视是他们比较熟悉的艺术形式,将影视资源应用于情境创设中,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比如,在教学《鲁宾逊漂流记》一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鲁宾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热爱航海,喜欢冒险,但是他的航海梦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遇难来到了绝望岛后,他是如何面对的呢?(播放电影中的片段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述)“我身上只有一把刀……”通过观看电影,对照文字,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接下来,教师又设计了“聚焦情节,展开想象”的环节,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荒岛求生指南”。这样的情境创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聚焦故事展开想象,训练了学生思辨能力。
四、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就是从不同方向、途径以及角度去思考语文问题,从多方面探求多个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具有创造性、开放性的特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限,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学生阅读较少的经典作品。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较之于课本上纯文字的阅读,他们更喜欢影视资料的观看,促进他们快速了解经典作品,对其中的故事情节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红楼春趣》一课教学之前,教师了解到阅读过名著《红楼梦》的学生屈指可数,教师就给学生推荐了相关的《红楼梦》短片,学生明白了课文中出现的人物角色,了解了《红楼梦》作者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并激发了他们阅读原作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五、充分挖掘情感因素,培养情感思维能力
情感的物质外壳很多时候是以文字来呈现的,无论是“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还是“愁容满面”“涕泪交加”,都传递着人类的情感。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语文思维能力中,情感性思维能力是重要的组织部分。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要结合教育内容,融入影视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情感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金色鱼钩》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整理好体现抗战胜利、红军过草地的影视资料,感受抗战取得最终胜利所经历的艰苦卓绝历程,感受红军过草地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认识到红军长征的重要意义。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有太多太多震撼心灵的英雄故事,需要学生从更多的影视资料中去了解,随着学生对这些内容不断深入的了解,就会更全面地体会老班长舍己救人的革命精神,促进学生情感性思维的提升。
六、融入相关影视片段,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概括能力是一个重点环节。在概括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当今的信息社会,学生没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就不能很好地传递和表达信息。因此,在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概括能力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随着影视资源的不断丰富,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为这些丰富的影视资源与我们的小学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影视资源也是备受学生欢迎的艺术形式。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影视资源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充分利用其所具有的综合性、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并概括知识点。
比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时,教师针对学生缺乏对其背景知识了解的实际,选取《越王勾践》电视剧的相关视频放入课件,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理清并概括出了这一故事的脉络。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影视资源的实践与尝试,使学生掌握了语文的理解和思考方法,提升了学习效果,取得了一定成绩。相信我们只要善用其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一定能够培养出具有较强思维能力的小学生,为他们将来成为有用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