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童心,量好语文教学的内在尺度

2020-12-30江苏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能达校区倪新琴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童心文本课文

江苏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能达校区 倪新琴

对于儿童来说,好的文本应该是能够贴近真实生活的,要能够在浓郁的童真、憧憬、自由和灵性中展现出儿童独有的情趣和哲理。入选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是打开儿童认知和情感的一把钥匙。真正的语文教育,应该基于儿童并促进儿童发展的,应该积极倡导以儿童独有的方式贴近文本,力求回归儿童本真、顺应儿童思维、关注儿童发展。否则,文本教学就如同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停滞不前,无法真正促进儿童生命的健康成长。

一、借形揭理,在方式置换中触摸儿童本真

著名诗人、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诗人用鲜活的形象来思维,并不证明真理,却一直在揭示真理。”富有童趣的文本其内在的道理并不是直接和盘托出的,往往都是蕴藏在相关的事、景和情感之中,要想真正捕捉文本中所蕴藏的真理,就必须要在理解事件,或感知美景,或体悟情感的基础上,提炼出文本所蕴藏的真理。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把握文本的内在意蕴,直接介入到学生真正的生活实际之中,还原文本所呈现的鲜活画面和情境,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其中,去描摹、去渲染、去观察、去互动、去探究,感受文本的独特魅力。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书戴嵩画牛》一文时,课文描述了牧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指出著名画家戴嵩作品中科学性错误的故事,作者苏轼相机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那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就应该完全延续着作者表达的思路,完全接受文本故事和作者观点呢?显然,故事是以作者的视角描写的,结论也是从成人视角进行总结的,学生是否这样阅读故事?是否这样思考问题?如果教师硬拽着学生以成人的角度来解读,这样的教学是远离童心的。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思考:首先,要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很多学生在阅读这篇故事时,感兴趣的并不是杜处士,也不是戴嵩的这幅名画,而是故事中这个小小的牧童,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极富童趣,与学生的认知相吻合,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这个牧童的角度来理解故事;其次,要以儿童的视角进行理解。作者苏轼作为这个故事的第三者有自己的认知,故事中的杜处士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故事中并没有出场的戴嵩也可以汲取相应的教训,但这些都不是学生所需要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文中牧童的视角入手,体会从这个孩子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由此而形成的感知和收获,这才是学生真正所需要的。

正所谓“童心者,真心也”,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维度解读、感知故事,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才是符合童心语文的做法。教师要巧妙地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和情境,将文本资源与学生生活、学生经验统整联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生长。

二、体验感知,在情感共鸣中彰显儿童之趣

有人认为,学生阅读的文本一定是简单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学生文本虽然简单,但有着优美而深远的意境、丰富而广阔的空间,并且蕴含着鲜明而直观的意境,契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审美情趣。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直击这种画面,形成认知上的共鸣,学生情趣就会与文本情趣相融合,童心就能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彰显。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天窗》一文时,文中主要描写了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童年时代,在夜晚和雨天,被关在屋子里,透过天窗展开的想象。这一经历,就与当下的学生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学业考虑,将孩子限制在有限的空间中,孩子们常常会借助于某一事物,将自己的思绪放飞到屋外。这样的文本与学生之间有着天然的链接点,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能够将这两者之间的链接点发掘出来,引导学生将童心介入到文本中。为此,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紧扣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描述,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相机出示“小小的天窗成了你唯一的慰藉”。此时,学生跟随着作者的文字进入到“夜晚”和“雨天”,他们已经不再是一个课文的学习者、旁观者,而是生活在作者童年时代的参与者、体验者。在文字的浸润下,他们一起透过天窗聆听着声音、驰骋着想象……将自己的心灵完全交给了作者、交给了文本,交给了文本中的每一个孩子。

如此教学,学生身上所洋溢出来的童趣就在课堂中弥漫开来,文本语言所裹挟的情感也在学生的心中充盈起来,童心浸润课堂,真是一种美事。

三、互动对话,在赏析评价中倾听儿童之言

语文教学要关注评价,童心语文同样不能缺失学生自身的评价。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潜心吟诵,在触摸文本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感悟和评析的契机,让学生更好地明文本之意、品语言之味、悟文本之情,多倾听学生的解读、学生的感知、学生的评价,善于、乐于悦纳学生的天真无忌的语言。

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大小多少》时,教师在学生感受到“大小多少”的概念之后,紧扣文本所呈现出来的数量词,故意表现出情不自禁的样子,故意将一些数量词说错,如“一只黄牛一头猫”“一堆鸭子一只鸟”等,随后就有学生指出:老师虽然读得很有感情,但都读错了。学生们的分析开始了:有的认为“头”应该用在个头大的动物上,“只”要用在个头小的动物上,应该是“一头黄牛一只猫”;有的认为是鸭子走来走去,不能用“堆”。教师接着追问:老师的个头是不是比你们“大”?那么,“头”“堆”可以用在老师身上吗?最终,学生明确这些都只能用在动物或者事物身上,是不可以用在人身上的。

试想,对于此文中量词的使用,如果教师以条款的形式罗列出相关的注意点,并要求学生直接生硬地记住,那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这篇案例中,教师则采用了以错误导入,学生聆听纠错的方式,顺应了儿童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高涨的学习气氛下,学生轻松而扎实地掌握了量词使用的方法和原则。整个过程,童心四溢,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迁移练笔,在品味悦纳中唤醒儿童之思

童年是学生语言感知、积累、内化的重要阶段,每个学生内心都蕴藏着丰富的言语生命潜能。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文本的范例价值,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在感知中品味、在品味中积累、在积累中内化,直至在内化中运用,并在这样一系列的感知过程中,激活生命之思,形成学生独有的认知体验,鼓励学生在迁移性实践运用的过程中,将积累和悦纳的语言,以及学生形成的思考,融入其中,真正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服务。

比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编选了著名作家沈从文的《腊八粥》一文。沈从文虽然是一名文学大家,但这篇文章的创作视角是独特的,他摒弃了成人那种一本正经的叙事方式,也没有运用大量华丽的辞藻,而是借助只有五六岁的八儿这个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等粥”和“喝粥”的过程,相机展现了腊八粥引人垂涎,美味可口,更展现了八儿这个人物内心的渴望与焦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积累描写腊八粥的精妙语言和独特的言语形式,紧扣关键词语感受人物内心的焦急之情。学完该篇课文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描写自己参加的一次习俗活动,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展现自己参与过程,而是要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融入所参与的活动中,以儿童的语言来表达童心。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童心,将童心作为言语表达和迁移训练的重要载体,在学生仿写的过程中,鼓励其发表属于自己独特认知的声音,让学生语文学习的童心真正激荡起来。

童心阅读、童心表达应该是语文教学理应追求的方向,教师要能够站在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认知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彰显语文学习的童真童趣,让学生们真正栖居在语文的世界中。

猜你喜欢

童心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背课文的小偷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童心绘天下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