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环境对园本课程的重要性

2020-12-30环荣仙吴慧丽

好家长 2020年10期
关键词:建构创设区域

文 环荣仙 吴慧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幼儿园环境如果只具有欣赏价值,不能与幼儿互动,就无法发挥出它的教育价值,不能引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欲望,更不能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和操作来建构经验。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环境为课程的准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一)精设户外环境,提供有准备的课程资源

幼儿园户外环境具有丰富、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是构成幼儿园课程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能让幼儿与自然界充分接触的活动中心,它能极大地激发幼儿探索和认知的兴趣。

我园户外主要有四大区域:宜健园、宜趣园、宜植园和宜果园。在生态养殖区“宜趣园”内,散养了鸡、鸭、鹅、兔子和孔雀;在劳作体验区“宜植园”内,种植了各种瓜果蔬菜;在绿化观赏“宜果园”内,种植了各种果树;在体育运动“宜健园”内,提供了大量大、中、小型体育运动器械。当幼儿们开展户外活动或散步时,可到“宜健园”里走一走,到“宜果园”里品一品,在“宜趣园”里乐一乐。在这些环境资源的基础上,我们生成了很多有趣的主题课程,如《孔雀驾到》《你好!小鸭》《探秘绿水缸》《枇杷熟了》《好吃的桂花蜜》《小兔搬家》等。

(二)丰富班级环境,进行课程资源整合

教师要注重班级环境的创设,为幼儿设计一个健康的、舒适的、生动的教育环境,进而实现环境与课程的有效融合。

1.贴近生活,让课程生动起来

幼儿园课程的开展离不开幼儿的生活经验。我园以主题活动为课程进行的主要方式。在主题课程开展初期,我们会要求班级教师对幼儿进行主题生活经验的调查和梳理,最终确定主题活动的脉络。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将收集到的信息呈现在班级环境中,激发幼儿对课程的兴趣,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2.搭建平台,和主题墙互动起来

要充分发挥班级主题墙的互动功能。主题墙既能体现课程开展的过程,又能呈现幼儿参与整个主题活动的学习经历。在主题墙的创设中,教师应不断追随幼儿的脚步,呈现课程动态;要关注主题课程记录,赋予主题更多的学习功能;要能启发幼儿思考和讨论,令其成为幼儿交流的载体。创设富于变化、利于互动、便于交往、乐于体验的主题墙环境,充分发挥其第二教育环境的功能。

(三)梳理周边自然资源,充实特色课程内容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丰富多彩,可以很好地为我们的课程服务。幼儿园除了应利用好园内的课程资源,也应注意到园所周边的资源。

我园周边有小学、超市、医院、丁岗老街、花鸟市场、植物园、心湖公园等资源。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社会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教育资源。例如,春秋两季,大自然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们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带上小画板,走出幼儿园,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引导幼儿在感受美景的过程中,记录下精彩的瞬间;还可以带领幼儿去丁岗老街、小学、银行等场所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二、环境为课程记录提供了最佳方式

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完成的。主题教学、区域游戏和项目活动等是幼儿园开展课程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记录幼儿的课程活动进程,让环境成为一种最佳的“记录方式”。

(一)主题环境是课程的记录

每一个主题环境呈现的都是一个有序的整体,用绘画、手工、搭建、数学认知、语言表达等方式进行呈现。例如,在每一个主题课程开展初期,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与活动相关的图片、文字和照片等,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初步的支架性环境;在主题活动进程中,教师会引导幼儿通过与墙饰互动、制作主题板、作品展示、游戏打卡等形式将学习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

(二)区域环境是课程的延伸

区域游戏的内容是跟随主题课程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主题的学习内容都可以渗透在区域游戏之中。为此,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需要依据课程主题进行。

1.区域材料与主题结合

区域游戏材料是环境的一部分,班级中需要设置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贯通的区域空间,并根据区域的功能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激发幼儿与材料互动的兴趣,促使其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跨越区域的界限,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材料投放可结合主题课程,也可将课程延伸的学习内容和区域结合起来。例如,在“枇杷熟了”这个主题活动中,在生活区可以提供成熟的枇杷果实供幼儿剥皮、品尝;在益智区可以用枇杷核、枇杷叶进行相关的数学活动;在科学区可以用枇杷核进行种植试验;还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对枇杷进行写生等活动。

2.支架性环境与材料互动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幼儿与活动材料的互动来实现的,创设“支架性”环境,在材料投放时预设一定的教育目标,是提升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质量的重要策略。

创设“支架性”环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区域中提供适合该主题的工具书。工具书在区域中可以发挥桥梁作用,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可求助工具书来解决问题。例如,在美工区,教师可以提供几本关于色彩运用和折纸步骤的图书;在科学区,根据主题可以提供有关电力、磁力等科学探究的图书。二是将实际操作步骤拍成照片展示在区域的显眼处。例如,当幼儿在建构区借助教师提供的积木和辅助材料练习建构技能时,由于缺乏一定的支架,往往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建构。当遇到困难时,常常会停滞不前或者改变预设的建构目标。这时,教师可以提供建构技能的图示和建构设计版图,并根据主题的内容更换图片,激发幼儿探索更高的建构技能。

3.留白空间与智慧碰撞

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适当利用墙面、区角等留白空间可为幼儿提供恰当的展示智慧的平台,可有效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在美工区中提供作品展板,让幼儿可以将作品展示在墙面的留白处;在阅读区,提供留白的故事底板和人物材料,能激发幼儿创编出五花八门的故事情节。

留白可以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变无意为有意;留白可以使教师变幕前为幕后,从而有效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

三、环境为课程的互动提供了支撑

瑞吉欧教育体系支持由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教师可通过鼓励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充分体现环境的教育性、互动性、参与性和过程性,不断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实现“环境”与幼儿的不断“对话”。

(一)幼儿与户外环境互动,为主题课程铺垫

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服务的,应该将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参考并进行优化。而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又会进行思考和讨论,为主题课程和项目活动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在课程故事《小兔搬家》中,由于幼儿目睹了原来兔子窝的种种不适(低矮、潮湿、阴暗等),展开了以“给小兔子搬家”为主题的集体讨论,并进行了选址、房屋设计、喂养等一系列活动,最终成功帮助小兔子搬了新家。再如,幼儿园新买了手摇水车,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在班级科学区进行探究,并成功制作了各种形式的水车模型,进而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幼儿与区域环境互动,为主题发展护航

幼儿园区域活动主要是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依旧离不开幼儿与环境和教师的互动。在与环境和教师的互动中,幼儿的积极参与不仅能使主题课程更深入地开展下去,还能使环境变得丰富、充实;在与环境和教师的互动中,幼儿不仅获得了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发展,也增加了同伴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环境即课程”。我们要科学地创设环境,让课程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实现。在环境创设中,应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展现自我空间、探求知识阵地,适宜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留下幼儿成长的足迹。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努力为幼儿创设支架性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创设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建构创设区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分割区域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建构游戏玩不够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区域发展篇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