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力 共助成长
——小班幼儿进餐习惯初探
2020-12-30王宁怡
文 王宁怡
进餐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进餐时,幼儿常常会出现挑食、偏食等现象,容易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家园需要携手共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本文以某小班为例,探索如何形成家园合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关注问题,认清需求
(一)观察幼儿进餐,了解幼儿现状
每天的进餐环节是小班教师非常忙碌的时候。教师需要在各组间观察,并引导幼儿自主进餐。在刚入园的一周内,班里能在40 分钟内吃完饭菜的幼儿只有5 名左右,而且存在挑食、边吃边玩等现象。根据调查,该班内体重超标的幼儿有7 人,营养不良的幼儿有8 人。
(二)家园交流,探寻家长的困惑
幼儿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如果教育方式不统一,幼儿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需要家园共育,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很多家长缺少科学的方法,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幼儿。除此之外,部分家长表示,幼儿在家、在园进餐时存在差异性,幼儿在家进餐时并没有出现不良行为。
二、明确方向,提供支架
(一)整理归纳,将不良习惯分类
结合顾荣芳教授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提出的“日常健康行为教育的策略:尽早开始,常抓不懈,适时要求,家园配合”,要解决幼儿进餐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有哪些不良的习惯。只有清楚地了解幼儿目前进餐时存在的问题,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通过观察,我们将幼儿在园吃饭时的不良习惯进行了分类:1.挑食(不吃所有蔬菜或不吃大部分蔬菜)。2.挑食(不吃肉或只吃一种肉)。3.吃饭坐姿不端正。4.拿勺子姿势不正确。5.吃饭磨蹭。
(二)支架辅助——《每日饮食记录表》
为了促进家园沟通,我们根据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制定了《每日饮食记录表》,请家长记录幼儿每天在家的进餐情况。
通过《每日饮食记录表》,我们能清晰地了解幼儿家里的饮食是否均衡,幼儿是否具有不良的饮食习惯。既给家长一个比较清晰的进餐习惯参考指标,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园、在家的进餐情况是否存在差异,便于教师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成因进行分析。例如,诚诚在园吃饭有挑食现象,但是在家吃饭并不挑食。通过《每日饮食记录表》,我们发现,诚诚家里基本是按照诚诚的喜好准备饭菜,而幼儿园饮食搭配丰富,很容易出现诚诚不喜欢的饭菜。
三、优化策略,有效实施
(一)情况:挑食(不吃所有蔬菜或不吃大部分蔬菜)
1.原因分析
父母不爱吃蔬菜,因此家里很少做蔬菜。幼儿吃过蔬菜,但是不喜欢蔬菜的味道。
2.应对策略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种类的食物。请家长配合在家里做些常见的绿叶菜(青菜、生菜、菠菜、芹菜等),尽量将蔬菜做得色香味俱全,以更好地刺激幼儿产生食欲。
通过师幼、亲子阅读《我好喜欢吃蔬菜》《蔬菜蔬菜切一切》《一园青菜成了精》等食育绘本,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兴趣。
带领幼儿参观种植园地,让幼儿充分接触蔬菜,感知蔬菜从成长到变成食物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对幼儿来说是新奇的,更能触发幼儿对蔬菜的喜爱之情。
案例:我和蒜头宝宝是好朋友
每天吃饭时,除了星星不愿意吃蒜头,其他小朋友都会吃一颗蒜头。老师引导她:“星星,蒜头酸酸甜甜的,想不想尝尝?”星星摇摇头:“好难闻。”老师说:“你是不是在班级种了蒜苗呀?这就是蒜苗身上长出来的哦!”星星听后,睁大眼睛看着碗里的蒜头。老师继续说:“你天天照顾蒜苗,是不是很喜欢它呀?那你愿不愿意和它的蒜头宝宝做朋友呢?”星星拿起蒜头说:“对,我和蒜头宝宝是好朋友,那我不能嫌弃它。”她将蒜头放进嘴里嚼了起来,说:“好像也不难吃嘛!”星星在照顾蒜苗的过程中喜欢上了蒜苗,并且愿意尝试吃蒜头。
(二)情况:挑食(不吃肉或只吃一种肉)
1.原因分析
由于担心幼儿嚼不动肉块,因此家长经常将肉做成肉末。
2.应对策略
请家长在家里给幼儿增加咀嚼的机会,多让幼儿啃一啃排骨、鸡翅等带骨头的肉类,发展幼儿的咀嚼能力。
(三)情况:坐姿不端正
1.原因分析
在家里幼儿会边吃边玩,家长只能追着喂饭。幼儿在家里习惯坐宝宝椅,没有真正练习过吃饭的正确坐姿。
2.应对策略
请家长多鼓励幼儿,让幼儿尝试自己吃饭。家园一致,在幼儿吃饭时适时提醒其正确坐姿(常用引导语:身体面向桌子,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嘴巴对着碗口吃)。
案例:东东不撒饭啦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Jiangnan rainy seasons(JRS) and the preceding heat content
东东在班里吃饭时经常撒饭,老师给东东的家长发放了《每日饮食记录表》,请东东的家长配合填写,通过查阅家长填写的一周记录表,老师发现东东在家吃饭一周中有五天都是奶奶喂饭的,而另外两天东东自己吃饭时就会撒很多饭。老师和东东的家长一起商量了解决方法,东东奶奶减少了喂饭次数,东东妈妈想办法鼓励东东自己吃饭,老师也通过线上交流帮助东东家长了解幼儿吃饭的正确坐姿,并请家长配合,共同纠正东东的吃饭坐姿。经过一个多月的引导与纠正,东东基本能自己吃饭,并且不撒饭了。
(四)情况:拿勺子姿势不正确
1.原因分析
家长没有纠正过幼儿拿勺子的姿势,也有部分家长纠正过,但是幼儿改不过来。
2.应对策略
引导幼儿参与家务劳动,以发展其手部精细动作。也可以开展一些发展手部精细动作的游戏,如剪纸、串珠、涂色、喂“宝宝”吃“糖果”、贴贴画等。
(五)情况:吃饭磨蹭
1.原因分析
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吃饭的动力。
2.应对策略
(1)引导幼儿自主形成健康饮食行为
小组榜样制度:邀请幼儿去其他小组吃饭,并请他当榜样。
“光盘”小达人:在规定时间内吃光饭菜的幼儿可以为自己点亮一盏灯。
(2)寻找幼儿兴趣点,对幼儿进行奖励
当部分幼儿在团体中无法提高进餐的积极性时,可以寻找其兴趣点作为对其进餐的奖励。
案例:小七的奖励
小七对点亮灯和当小榜样都不感兴趣,但是喜欢玩数学游戏。于是,老师开始尝试用数学游戏作为奖励。“小七,你吃一口饭菜,老师就和你玩一个数学游戏哦。”果然,小七开心地答应了,吃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玩了一个游戏后,小七开始主动吃饭,很快,他在吃一口饭玩一个游戏的过程中吃完了饭菜。渐渐地,通过数学游戏奖励的方法,小七已经能够主动先把饭菜吃完再去玩游戏。
3.循序渐进,帮助幼儿克服畏难情绪
有些幼儿在吃饭时会产生畏难情绪,成人此时不应强迫其进餐,而应适当降低难度,帮助幼儿先建立进餐的自信心。幼儿只有在获得成就感后,才会敢于挑战更高的难度。
案例:铭铭的挑战
铭铭是一个吃饭比较慢的孩子。在幼儿园,老师尝试过用点亮“光盘小达人”灯的方法“引诱”他吃饭,在家里,家长也试过用他喜欢的书本作为奖励“引诱”他吃饭,但是都以失败告终。铭铭是一个有自我认知能力的幼儿,他认为自己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所以才放弃了游戏机会。因此,老师首先降低了难度:只要铭铭在规定时间内吃完饭、菜、肉中的两样就可以得到亮灯机会。这个要求在铭铭的心理预期范围内,所以他同意了,并以很快的速度吃掉了饭菜和一部分肉,然后点亮了灯。而在亮灯后,他又把剩下的肉也吃完了。亮灯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他。第二天,铭铭主动提出他能先把全部饭菜吃完再亮灯,并且他也做到了!老师把相关情况告诉了铭铭妈妈,请家长在家也采用同样的策略鼓励铭铭吃饭。两周后,铭铭基本能和其他幼儿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饭菜全部吃完了。
在家园的共同配合下,小班幼儿的进餐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家长在与幼儿园合作对幼儿开展进餐教育的过程中也转变了观念,开始尝试运用一些策略指导幼儿进餐。在后续的活动中,我们会继续和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