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间网络课堂的“1+X”学习模式研究

2020-12-30张根明浙江省龙游中学浙江龙游3244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0年30期
关键词:笔者疫情思维

张根明(浙江省龙游中学,浙江龙游 324400)

一、问题的提出

疫情期间,我校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教学。网课实施一段时间以后,笔者在实践中碰到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受直播平台的限制,音画延迟严重,卡顿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传统的课堂互动无法实现。这极大制约了课堂内容的选择,使得知识讲授型课堂成了首要选择。笔者的教学以学考复习为主。

其次,课堂形式的单一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学考复习以教师讲授为主,单一的讲授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且容易带来审美疲劳,加上网络信息的丰富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导致部分学生听课不够认真,从而大大影响了授课的效果。

发现问题之后,笔者在任教班级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绝大部分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将专题复习和课外内容相结合。鉴于此,笔者对课堂内容作了一些微调,引进了课外话题(如疫情期间不同风格的捐赠留言、“发哨子的人”、“方方日记”等)的探讨,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效果都很不错。

受此启发,笔者进行了疫情期间网络课堂“1+X”学习模式的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这里所说的“1+X”学习模式不同于温儒敏先生所说的“精读+泛读”的形式,其中的“1”指的是一个主题,“X”指的是与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即围绕一个主题精心挑选文字、图片和视频,然后根据一定逻辑进行编排、剪辑、分享,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辨阅读和写作。它兼具群文阅读和跨媒介阅读的特质。

二、实施的过程

本研究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疫情为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文读写活动为主线。整体过程分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定题定体

1.确定话题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之上,笔者以“爱在瘟疫蔓延时”为总主题,选择了17个主题:

(1)钟南山;(2)李兰娟;(3)护士们的感人日常;(4)李文亮;(5)韩红;(6)快递小哥汪勇等;(7)山川异域,风月同天;(8)美丽的“逆行”;(9)拒绝医护人员回小区;(10)硬核广播;(11)医疗队女护士集体剃光头;(12)社会各界支援;(13)个人与国家;(14)我们与自然;(15)牺牲;(16)谣言止于智者;(17)灾难过后的反思。

学生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又增加了两个主题:让爱发光和家书。

2.学生分组

主题确定之后,学生以4 人一小组进行自由组合,并挑选其中一个话题收集各类材料。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协调本组事务。

3.明确编排体例

笔者和学生讨论之后,明确编排体例,大致由7部分组成,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7个部分如下:

1.标题、编写团队。每个小组所选择的主题相当于一个话题,正式的标题还需要学生自己拟定。

2.封面和前言。封面可以自行绘制,也可采用网络图片。

3.推荐阅读文章。围绕某一主题,推荐阅读相关文章,力求多角度展现主题,深度挖掘主题,在纵横两条线上着力拓展。文章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最好能配图;同时要求所选文章以传播正能量为主。

4.推荐图片。配合文章阅读,以直观的形式展现主题内容。

5.以网址链接形式推荐观看视频。鼓励学生自己剪辑视频。

6.编写感言。小组成员每人都要写。

7.同学评价。鼓励动员老师、家长参与。

4.收集素材

明确要求之后,学生开始着手准备收集素材。从2月21日收到第一组作品,至3月15日最后一组作品上交,学生共完成14 组作品。至此第一阶段工作完成。

第二阶段:阅读评论

1.修改完善

学生的作品上交后,笔者认真阅读每一组作品,并给予一定的建议。建议主要包括选文的合理性、逻辑性,话题探讨的深度,以及文章编排的技巧等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发布在班级群上(即形成初稿)。

2.阅读评论

作品发布后,学生通过在线编辑的形式留言评论。评论大致从文章内容和编排两个方面展开,有的是对作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有的是发表自己对该话题的看法。

3.公众号推广

笔者对学生的评论意见进行整理,并反馈给各个小组。各小组广泛吸取其他同学的建议,再次对作品进行修改(形成二稿或三稿)。之后,笔者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面向社会推广。此部分工作从2月28日发布“硬核广播”始,到4月15日发布“谣言止于智者”止,历时一个半月,在复学前顺利完成。

第三阶段:思辨写作

1.发布致同学书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3月27日,笔者在班级钉钉群里发布了《致高二(13)(14)班同学》,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首先,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向大家汇报进展情况。

其次,对话题进行整合。对交叉的内容进行合并,增加近期出现的新热点。将原先的19个话题整合成以下几个方面:

(1)国士;(2)吹哨人;(3)逆行者;(4)小人物;(5)支援;(6)域外援助;(7)爱心基金;(8)见证;(9)谣言;(10)硬核广播;(11)口罩人生;(12)境内与境外命运共同体;(13)中外政客之争;(14)灾难启示录。

最后,提出下阶段写作要求。请学生从以上14 个主题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独立写一篇文章,并提供如下四种文体以供选择:

诗歌——“疫”中之感,纵恣文笔,驰骋想象。

小说——“疫”中之想,故事新编,虚实相生。

散文——“疫”中之谈,形散神聚,情随事迁。

时评——“疫”中之思,理性评述,针砭时弊。

2.开展思辨写作

阅读是基础,表达是需求。在“1+X”阅读的基础之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创作。笔者任教的是两个小班,共收到43份作品,其中散文11 篇,诗歌16 篇,时评13篇,小说3篇。

3.公众号推广

笔者认真研读学生的作品之后,给部分学生提了修改建议。之后在公众号分7 期加以推广。

至此,本课题的过程研究顺利完成。

三、研究的成果

本研究为实践型研究,主要成果是学生的作品,衍生成果是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具体表现为:

(一)形成了1144组主题阅读作品和4433篇思辨写作文章

本研究的首要成果是形成了14 组主题阅读作品,并在笔者的个人公众号推广。受篇幅限制,发布时作品内容有删节。14 组作品如下:

(1)《硬核广播:乡村最强音》

(2)《一封与子书,几许家国情》

(3)《用爱发电》

(4)《病房里的守望》

(5)《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河海有别,波涛共挽》

(6)《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7)《钟南山:我们不怕》

(8)《城市摆渡人》

(9)《韩红:相信善良》

(10)《拒绝医护人员回小区事件》

(11)《李兰娟》

(12)《风雨之下,谁人擎伞》

(13)《女护士剃光头事件》

(14)《谣言止于智者》

研究成果之二就是学生独立完成的43 篇文章,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时评。尽管有些作品看起来仍显稚嫩,但都是学生独特的思考与表达,笔者在公众号择优刊登了部分作品,分7期分享展示(小说数量较少,且质量欠佳,未作分享)。

(1)散文(一):《我不认识你,但我感谢你》

(2)散文(二):《灾难启示录》

(3)诗歌(一):《提灯的女郎》等

(4)诗歌(二):《逆行者》等

(5)诗歌(三):《我在四月给你写信》等

(6)时评(一):《流丸止于瓯臾》等

(7)时评(二):《要讲真话,但不是这个时候》等

(二)学生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本研究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一是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疫情时期的社会就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它一方面通过文字、图表和音像资料等多种存储媒介来呈现信息,同时也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传播媒介来更新信息,各种媒介及时记录中国经历的这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阻击战。“1+X”学习是语言、思维、媒介相互融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读写活动中培养了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二是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每一组话题所涉及的内容可谓恒河沙数,学生要对海量信息进行阅读、判断、挑选、甄别,同时要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编排,这个过程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很多学生在收集、整理、编排、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而且获得了认知事物的方法。比如面对疫情期间的谣言,有学生认为:“在你的信息来源匮乏的情况下,要判断孰是孰非,真的很难。当你自己评判不了时,至少要保证,不要因为别人的诱导而影响了更多人的思考。无法站队,不如不作评价。把疑问留在心里,时间会证明一切。你也不要总是逼迫自己去寻找一个答案,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有时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双方的立场不同罢了。”这其实是认知方法的总结,即不轻信,不盲从,不偏颇,不激愤,全面看待,冷静思考,理性判断。这是比获得具体知识更可贵的收获。

三是促进了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辩证思维的特点是,从对象的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从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对象。学生的部分时评作品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如关于谣言产生原因的分析:“毫无疑问,疫情的形势严峻,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这种基础是两方面的。第一,它为谣言提供了来源。……第二,疫情导致人心惶惶,大家都怕被感染。我们对相关信息的了解并不多,却非常渴望了解更多,这种心理,也促使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去编造谣言。……第三,现如今的网络,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道路。……同时,人们的‘不够耐心’也是谣言产生的‘催化剂’。……”这种分析规避了简单化归因的逻辑谬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达成了对谣言的整体认识。

(三)构建了“1++XX”学习模式

“1+X”学习模式侧重于阅读和写作,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提供真实事件:提供给学生社会热点事件,最好是可拓展的或具备争议性的事件。

(2)确定主题:明确事件要探讨的主题,使其成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并以此辐射,搜寻与该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

(3)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对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对素材进行取舍。

(4)协作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实现各种想法的碰撞与融合,使学生对问题的感悟更加深刻,同时通过分工,完成主题阅读作品的呈现。

(5)阅读评价:在相互阅读的基础上完成对自我作品的评价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

(6)思辨写作:对事件有深刻理解之后,形成自我的认知并加以表达。

四、研究的反思

基于真实情境的阅读和写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正在发生的事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对学生参与课题,教师还要加强过程监督。疫情期间,学生在家学习,教师的过程监督变得颇为困难。部分学生存在应付心理,以致最后形成的作品质量不高。

猜你喜欢

笔者疫情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战疫情
老师,别走……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