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森林防火重点地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探讨
2020-12-30陈斌锋
陈斌锋
(广东省航空护林站,广东 广州510173)
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破坏性强、处置救助十分困难的自然灾害[1]。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约22万起,过火面积达640多万hm2,约占世界森林覆盖率的0.23%,给世界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2]。广东省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林业大省,现有森林面积1 083.79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58.59%,森林蓄积量58 967.87万m3,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防灭火压力大。目前,我国森林防灭火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正在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作为一种可以阻止林火蔓延、控制森林大火发生的有效手段,可以变被动防火为主动防火,这种生态型的防火治本之策正在被广泛应用和推广[3-5]。
1 广东省森林防火重点地区火险特点
1.1 森林防火重点地区
依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和《广东省林业局关于发布县级行政单位森林火险区划等级的通告》,并结合近年来森林防火任务和森林火灾情况,划定了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江门、阳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云浮、广州、汕头等15个地级市的80个县(市、区)为森林防火重点地区,占全省森林面积的80%以上。防火重点地区每年发生的森林火灾数量占全省90%以上。在森林防火重点地区开展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实施精准治理,对减轻全省森林防火压力,遏制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具有积极作用。
1.2 纯针叶林多,林下可燃物超标
在重点地区的森林中,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杉 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桉树(Eucalyptus robustaSmith.)为主,这些针叶林富含油脂等易燃物,耐火性较差。因长期封山育林,林内可燃性、易燃性物质日益积聚,林下可燃物载量已达30~40 t/hm2以上,已超过产生高强度火和大火的标准,遇干旱天气,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1.3 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大,森林火灾多发
防火重点地区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粤北山区,大部分的村屯、农田都与山林毗连交错,进入林区人员活动频繁。80%以上的森林火灾是由于上坟烧纸、烧香点烛、燃放烟花爆竹等祭祀用火和炼山、烧杂、烧田基草等农事用火引发的,火灾发生部位集中分布在坟墓集中区、田林交界处、针叶树周边、林区道路两旁、村镇周边等部位。
2 重点地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广东森林防火重点地区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粤北山区,这些地方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财政比较困难,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即使建成,但是后期管护经费也未必能落实,许多防火林带生长不良,树种组成与层间结构不合理,林下枯落物没有及时清理,防火林带阻隔山火效能降低。
2.2 生物防火林带标准不高
目前,广东全省平均每公顷林地约有10 m生物防火林带,防火林带宽度平均约12 m,与国家要求重点火险区每公顷林地有15~25 m生物防火林带,林带宽度20 m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
2.3 生物防火林带布局不合理
现有的生物防火林带,主要分布在省、市、县、乡镇边界和山脊线上,而在田林交界、墓地集中区、林区主要道路两旁、村庄周围、山脚附近等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的部位,很少生物防火林带分布。
2.4 生物防火林带网络体系不健全
大部分林业用地没有按照“四同步”的要求建设防火林带。有的地区虽然已营造了一定数量的生物防火林带,但没有按网格化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布局,零星、分散、小块状、断头带较突出,没有与附近的道路、河流、水库等自然阻隔形成闭合圈,不能有效地阻隔山火蔓延。
3 重点地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对策
3.1 科学规划,突出重点
1)编制全省森林防火重点地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专项规划,实现80个重点地区每公顷林地有15 m以上生物防火林带、林带宽度20 m以上的目标。加强田林交界处,重要设施周围,墓地集中区等火灾多发易发部位的生物防火林带网格化建设,促进林带早日郁闭,保证造一圈,成一圈,充分发挥生物防火林带网格化阻隔林火蔓延作用,降低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概率。
2)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规划时要因害设防,紧盯重点部位,在墓地集中区、田林交界处、村镇周边、山脚田边一重山山脊和其他人员活动频繁的森林火灾多发地段,松杉等针叶树周边、交通干线两侧、山脚田边等农事活动频繁的森林火灾易发部位,林区内的重要军事、易燃易爆物品仓库、油(汽)库等重要保护设施周边,开展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3.2 因地制宜,务求实效
1)在生物防火林带重点布局方面。要结合重点地区当地森林资源分布、野外用火习俗、火灾发生地等情况,有所侧重。其中,粤北地区(韶关、清远、云浮、梅州、河源市)重点建设田林交界处、重要设施周边、墓地周围等火灾易发地段;粤东地区(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市)重点建设墓地集中的地方、人口密集野外用火多及重要设施周边等火灾易发地段;粤西地区(茂名、阳江市)重点建设针叶林周围、田林交界处、重要设施周边等火灾易发地段;珠三角地区(广州、肇庆、江门、惠州市)重点建设林区交通干线两侧、重要设施周边、人口密集活动频繁等火灾易发地段。
2)在防火树种选择方面。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燃烧性低、耐火性好、抗火性强的树种,主要包括木荷(Schima superbaGardn.etChamp.)、杨梅(Myrica rubra(Lour.)S.et Zucc.)、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Merr.)、竹柏(Podocarpus nagi(Thunb.)Zoll.et Mor.ex Zoll.)、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女贞(Ligustrum lucidum)、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l)等。其中,粤东、粤西沿海地带以台湾相思为主。
3)在苗木要求方面。选取优良种源进行育苗,采用营养器(袋或杯)育苗,造林用苗要求1.5-2年生,苗木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苗高80 cm以上,不截干,地径0.8 cm以上。
4)在营建技术方面。清杂后采用明穴方式整地,植穴规格为50 cm×50 cm×40 cm。整地宜于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进行,种植前1个月回表土,回表土至半穴时,每穴施放基肥(复合肥)400 g。造林密度采用株行距2 m×2 m规格,每公顷2500株。
3.3 科学布局,形成网格
规划建设的生物防火林带宽度应在20 m以上,要充分利用自然阻隔或工程阻隔(如河流、湖泊、水库、林区道路、铁路、公路等),以及现有有生物防火林带,连接成网形成防火闭合圈。坚持把大面积森林“切块、封边、形成闭合圈”,在田林交界处、坟墓集中区、重要设施等重点部位的林火阻隔网控制面积<20 hm2,充分发挥网格阻火功能。
3.4 加大投入,提高标准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是一项牵涉面广、投资大、时间长的公益性工程。其效益以防火效益为主,是惠及民生的工程,更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民心工程,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广东省森林防火重点地区大都分布在粤东、粤西、粤北山区,地方财政较为困难。为解决资金问题,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生物防火林带,项目资金建议由省级财政统筹安排。按照基本造价每亩3000元的标准预算,基本造价标准根据物价水平逐年递增5%。为解决后续维护问题,按每亩100元标准用于第一至第十年的护林费用,即每年每亩10元的护林费用。
3.5 加强管理,规范建设
1)落实政府责任。有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网格化任务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组织成立生物防火林带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中的资金、边界等方面的问题。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有督促,及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工作,狠抓落实。报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列入各级政府森林防灭火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每年考核一次,及时通报考核结果。
2)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出台的有关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制度和管理办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专门制定《广东省森林防火重点区域生物防火林带网格化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对生物防火林带网格化建设进行规范管理。
3)规范资金使用。资金生物防火林带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门制定《广东省森林防火重点区域生物防火林带网格化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管理,以便对该工程进行管理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