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有效性探析
2020-12-29肖国平
肖国平
摘 要:课堂改革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可引导学生对已知信息进行操作变形,将复杂知识简化,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将从贯穿问题,设置情景、思考中体现分析方法、构建数学模型课程这几方面出发,旨在促进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之中,学生通过自身所学知识技能,正确解决问题,强调探索精神、应用意识、实际操作、合作精神等。问题解决属于目前教育重点研究问题之一,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利用现有素材及资源组织问题解决活动,以教科书为问题解决教学的基本,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对数学知识综合应用,解决简单问题,提高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1]。
一、贯穿问题,设置情境
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界定其概念过程中,重点对问题解决教学中,应当从问题引入知识,探究原问题时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让整体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核心开展,好的问题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意义更好的理解人,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将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中以一定情境下提出问题,应当注意情境是否贴切自然,不仅可激发学生求知欲,还与学生认知规律及认知水平相符,充分反映当前的数学教学内容[2]。
如,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与图像的掌握与理解,可运用多媒体创设日常生活中学生较为熟悉的喷泉广场情景,提出探究性问题:
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水流最大高度应当怎样求解呢?是否应当先计算水池半径为多少米后,再计算高度呢?探究活动中具有函数模型,课堂学生加深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并以此问题为基础,向其他问题延伸,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二、思考中体现分析方法
内容与形式属于统一体,通过适宜的形式进行内容的展现,可以降低认识内容的难度,强化认知水平。初中数学的问题解决也是如此,若是能够通过核实的形式把握问题本质,对于寻找问题解决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如,数的认知常常通过直观的图的演示揭示内在规律,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图的内容也是数学重点研究对象,充分展现了属性结合思想。掌握一种知识方法后,可为另一种知识方法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如,二次函数解最大利润:某一超市中服装原本为50元/件,可销售400件/月,若是价格下调1元,则销售量每月多出30件,若是销售量上调1元,则每月将减少销售量20件。服装进价为30元,如何定价可保证超市每月最大的利润?
此问题涉及了较多的数据,解决过程的关键点在于对量与之间的关系的把握,为了解决此内涵,可借助已经学过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标明进价、售价、单件利润、销售量、总体利润,以表格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如表1),尽管数据较为复杂,但表格可将其中关系理顺,可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的模型,求出最大值。学生在此过程中思维过程从复杂到简单,发现问题解决措施,数据分析的措施对其具有良好的辅助效用。
三、构建数学模型课程
学生对于死板的数学公式缺乏热情与主动性,教师可在常规训练中开设数学模型课,让学生在动手参与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让数学课堂不再是乏味枯燥的代名词,提高学生的成绩与学习能力。尤其是在几何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在脑海中清晰的勾画即可图形的方向与角度。部分学生缺乏空间构想力,没有方向感,几何的学习更加笨拙吃力。因此,依据学生情况开设数学模型课,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感受几何的形状,如正方体、圆锥、圆柱等几何空间,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几何视图,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在解决几何数学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
总之,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分析手段,简化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课,感受真实几何形状,从而提高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仓怀宝.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有效性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148-149+138.
[2]王春艳.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运用探讨[A].教師教育论坛(第五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