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案
2020-12-29张涌慧李镜刘晓旭董明雪常菁华孙樱宁杨佃会
张涌慧,李镜,刘晓旭,董明雪,常菁华,孙樱宁,杨佃会
(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山东 济南;3.单秋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山东)
1 病例
患者,女,54 岁。就诊日期:2018 年5 月15 日。主诉:左侧耳下耳后部肿胀反复发作3 年余,加重4 天。病史:3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耳下耳后部肿胀,无疼痛,半小时左右自行消散,三年内数月复发一次,均可自行消散,未进行系统治疗。4 天前出现左侧耳下耳后部肿胀,伴轻微疼痛,一日数次,消而再起,时轻时重,口干舌燥,影响进食。当日于山东省立医院行双腮腺造影检查示:左侧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遂来我院针灸科就诊。刻症:左侧耳下耳后部弥漫性肿胀,质韧,皮色不红,肤温正常,轻微压痛,张口受限,口中无异味,腮腺导管开口处未见脓性分泌物,舌淡红苔薄黄,微有齿痕,脉弦数。中医诊断:慢性发颐(热毒蕴结证);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治则: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法:①刺络放血:选用一次性采血针,浅刺左侧商阳、厉兑,针刺深度约2mm,挤出血液,至不再出血为止。②针刺:取穴:翳风、下关、颊车、三间、合谷、足三里、太溪。操作:采用0.30mm×40mm 毫针常规针刺,翳风、下关、颊车、三间、合谷采用捻转泻法,足三里、太溪穴用捻转补法,留针30min。2018 年5 月15 日初诊,刺络放血后肿胀即消,针刺上述穴位,留针30min。2018 年5 月16 日二诊,昨日治疗至今晨肿胀未起,仅针刺治疗。2018 年5 月17 日三诊,今晨复肿一次,来时已消,取对侧商阳、厉兑刺络放血,针刺上述穴位,留针30min。针刺一周,情况稳定,遂停止治疗。随访6 个月,患者未再复发,情况良好。
2 按语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chronic obstructive parotitis,COP),又称腮腺管炎,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统称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是由各种原因阻塞腮腺导管引起腮腺反复肿胀、流脓的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阻塞症状和腮腺反复肿胀,进食后和晨起时尤为明显。西医传统治疗手段如局部按摩或药物刺激唾液分泌、药物冲洗导管、手术切除腮腺等,疗效均不甚理想。本病属中医“慢性发颐”范畴。《伤寒广要·卷十》曰:“凡伤寒出汗不彻。邪热结耳后一寸二三分。或耳下俱硬肿者。名曰发颐。此为遗热成毒之所致也。”《时热论》云:“又有温热之毒,协少阳相火上攻,耳下硬肿而痛,此为发颐之病,颐虽属于阳明,然耳前耳后,皆少阳经脉所过之地,速当消散,缓则成脓为害。”中医认为本病多发于伤寒、温病之后汗出不畅,热邪壅结,蕴毒上行,或发于面、鼻、耳、项、咽喉,红肿或有淋巴节肿大,或恶寒、壮热、头痛、肢体痛,或口干便秘,治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由此可知,本病多责之阳明、少阳邪热郁积。
《素问·血气形志》载:“夫人之常数……阳明常多气多血。”阳明经统调面部气血运行,故治疗该病主要从阳明经论治,兼取少阳经腧穴。经脉所过,主治之所及,而《灵枢·经脉》中足阳明胃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循行所过恰是佐证:“胃足阳明之脉……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以及“三焦手少阳之脉……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从耳后,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故取其患侧翳风、下关、颊车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有:“病在脏者,取之井……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加之《难经·六十八难》所言:“井主心下满……输主体重节痛……”此患者病位肿痛时轻时重,时聚时散,故取手足阳明经井穴商阳、厉兑点刺放血,取手阳明经输穴三间行捻转泻法,以清解热毒,消肿活络。《素问·刺热篇第三十二》曰:“肾热者颐先赤。”,又《疡医大全·卷十二颧脸部》:“肾为相火之宅,宅完且固,而火得归息焉,则治肾正所以治少阳也。”,则当取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行捻转补法,滋阴补肾,引火归元。兼取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足阳明胃经下合穴足三里,原合配穴,可调整脏腑经络之气以益气活血,通洛止痛。诸穴合用,共奏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