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引领下基护教学改革研究
2020-12-29郭耀玲
郭耀玲,倪 明
(1.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2.河南城建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全面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各门课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向发展,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1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教育模式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区别,思想政治课是显性教育模式,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隐性教育模式[1]。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着高等教育的思想价值导向,而专业课则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教学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教学中品德与能力的教育分离现象较为普遍。
1.1 课程思政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授对象涵盖了各大院校所有专业的护生,在立德树人和育才培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它直接引导护生坚定“四个自信”,引领护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护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教学,来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科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正确的信念追求,培养护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1.2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它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通过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护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能够增强护生的认同感,能够通过专业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护生的价值引领,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从而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单一性、死板性与局限性。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于建设,建设的基础是教材,建设的关键是教师,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对资源的挖掘,建设的根本保障是制度的完善,只有教师积极参与,才能促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2 在基护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1 护理岗位现状及专业特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条件日益改善,但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对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也应不断提高[2]。然而,目前模式化的操作流程不仅不利于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了医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医学院校急需通过对护理学课程思政改革,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护理专业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护理学课程教学中,促进护理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基本任务是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情感,在学习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过程中注重慎独精神、伦理规范的渗入,使护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期用较好的姿态服务于临床实践,为实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护理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2.2 开展基护教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护理行业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护理专业也不同于其他任何专业。护理学基础的学科本质蕴含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等要素,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护理学基础专业课程教学中,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既有护理知识和技术,又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德才兼备的护生,显得尤为必要。
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基护教学,应该将对护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搭建并维护好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于一体的课堂教学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找准结合点,抓住切入点,使护理学基础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并进,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
3 基护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原则
3.1 全过程育人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专业课教师从课程开始就应提炼出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将其融入基护教学中。这门课程贯穿护生未来所有的护理课程学习中,因此,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护生日后所需具备的团队意识、人文素养、感恩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精心安排在内,使护生通过对护理学基础的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职业素质。
3.2 全方位育人
在新形势下,基护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认识专业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作用,与专职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师一同发挥育人作用,进行全方位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实践中,使护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应当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生硬地分为独立的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切忌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机械的思想政治说教,专业课程教学应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3.3 全员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工作,而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的工作,只有形成团队意识,形成凝聚合力,才能优化思政教育氛围。护理学基础教师要充分调动自身育人积极性,落实“一岗双责”的教师职能,恪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与院校专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并肩作战,及时了解护生动态,与护生、家长进行沟通,改变上完课就走的工作方式,充分落实全员育人,促进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
4 基护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路径
4.1 提高教师思政修养
古人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护生,因此,基护课程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储备,更要提升自身政治修养。院校应当加大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培训力度,使其树立“以德为先、育人为本、促进护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深刻认识从专业课程承担者到课程育人实施者的角色转变,充分发挥基护教学的育人功能。
4.2 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建立健全的考核体系,是促进课程思政的重要保证。护理系组织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相关人员考核评估办法,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及育人效果纳入绩效考评之中,考评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职位升迁的重要依据,对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从而动员全体教师积极承担起育人职责。
4.3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增加几门课和几个活动,而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专业课[3]。正如护理学基础的每个章节都不同程度、不同角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具备慧眼识珠的能力,对其进行挖掘。提高德育效果的关键是把握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要素。切入的时间点和深度必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如在护理学基础绪论章节可向护生传播南丁格尔精神,通过真实事例,将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教育穿插进教学中,从而激励、感化护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发掘教学背景资源,结合护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强调护理职业道德是救死扶伤,强调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强调日常学习和日后工作息息相关,应严肃对待每一个知识点。
4.4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基护教学改革中,尝试将情景模拟教学法运用于教学中,以真实的临床工作为载体组织教学,通过让护生进行角色扮演来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体验患者的感受,自然而然地产生同理心。如在展示注射技术时,要注意强调患者的感受,通过训练对病情的观察,强调严格、谨慎的临床护理氛围,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熟悉临床护理环境,培养护理职业情感,从而激发对护理事业的热爱,树立一生致力于护理事业的奉献精神与信念。
4.5 开展专题系列研究
目前,护理学基础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教改立项等方式促使专业课教师花大气力进行研究和改革,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创新。院校可通过深入调研,从师生双方了解开展课程思政的障碍,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完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应修订教学目标,突出基护教学的育人导向,将护理学基础教师对立德育人问题的思考和在教学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等进行汇总,将其转化为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并尝试优化教学内容,从思政、人文等多个维度进行教学,从而完善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基护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