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视野下中医药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2020-12-29邓雪冰陶晓群尹艳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助产双创中医药

邓雪冰,陶晓群,洪 俐,唐 骏,尹艳华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07)

1 研究背景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从而在我国各行各业掀起了创新、创业的新浪潮。随着“健康中国”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我国中医药健康产业必将迎来春天,而中医药健康产业的高速发展急需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高等院校是人才聚集和培养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医学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促进国民经济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高专助产专业旨在培养有创新素养、身心健康,能适应医学和护理模式转变,适应岗位群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以往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思维元素和专业融合研究很少,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因此学生创新性思维无法得到有效训练,导致护理、助产专业的学生思维僵化,创新开拓意识淡薄,毕业后职业能力不强,可持续发展空间不足,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飞速发展,社会对中医药创新人才需求不断增加[2]。因此,改革和优化中医药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迫在眉睫。

2 目前中医药高职院校助产专业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对双创教育理解有误,重视不够

师生对双创教育理念认识不清,理解有误,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开办公司和企业,而助产专业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二者相关性不强,以培养企业老板为目的的双创教育没有必要。因此对双创教育重视度不够,研究也较少。只是简单地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理论课或者慕课,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与专业教育融合更是少之又少。专业课也只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灌输,没有融入创新思维和创新元素[3],学生和教师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比赛。

2.2 管理部门繁多,资源难以整合

在管理机制层面,很多院校实习就业处、团委等职能部门主管双创教育,创新创业基础课授课任务由教务处分配,公共课部承担,学生管理在学工处及系部或者学院,导致多头管理,机制不畅,责任不清,看似多部门协作,实际是管而不管,缺乏统一管理,不能有效整合人、财、物等多方面资源,无法满足双创教育多元化的需求。

2.3 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

从目前高职院校助产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承担创新创业课的教师主要来源有3个部分:一是公共课部的专任教师,他们所学的专业大部分是语文、数学、计算机教育及图书信息等,没有专业背景。二是各系部对创业感兴趣的政治辅导员。三是具有硕士学历且对创新创业和教学有兴趣的行政岗位工作人员。这3个部分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专业化水平均难以满足课程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2.4 课程设置不科学,未有机融合双创教育

从开展双创教育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医药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系统的双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也未将双创教育提高到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待。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医学类高职高专学制短,在校不到两年时间,为了使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就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学生完全没有接触专业课程,不能做到专创结合。

(2)课程安排随意性大,有些系部和学院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而有些系部和学院采用慕课、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双创教育,课程考核也没有严格的标准,所占的学分也很少,学生重视不够。

(3)教学方式较单一,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缺少实践和实战,并且缺乏一套与中医药行业或专业配套的创新创业教材。

3 我校助产专业双创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3.1 多层面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双创支持体系建设

3.1.1 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我校已经建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鼓励优质项目入驻,并给予项目一定的经费支持,聘请企业导师对项目不定期指导,对原来的创新创业一条街进行升级改造。

3.1.2 建立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 对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参照学校技能竞赛奖励标准,将教师获奖情况与个人年终考核挂钩,并作为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对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或竞赛获奖的学生给予相应课程加分,获省级一等奖的优先推荐专升本和评定为优秀毕业生。

3.1.3 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力度 学校对双创教育设有专门的经费,鼓励创新创业专兼职教师、辅导员、专业带头人、课程骨干教师参与培训。同时鼓励创新创业的优秀学生代表假期外出学习。

3.1.4 统筹管理,成立创新创业学院 对于资源难以整合的问题,学校拟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全校双创教育的整体顶层设计,组织实施与监督,目前已在筹划过程中。

3.2 完善课程体系,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

优化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结合本专业有目的地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在2018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一门《母婴教具开发DIY》创新创意课,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2019级助产专业课程体系架构设置中明确将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课程标准等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将启发、探究、模拟式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的创新创业水平与人才的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创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对于专职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和集体备课,进行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开发创新创业校本教材。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对于兼职教师,学校利用各种途径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创新创业导师和企业专家定期到学校举办讲座,促进校园与企业的交流。鼓励和引导专业教师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教育,打造一支专创结合、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4]。同时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一半创新创业基础理论课,一半创新创业专业实务课的教学架构,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4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我校定期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并积极参加市赛、省赛和国赛,如职教杯、“大健康”中医药创新创业大赛、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以赛事为依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以进一步加深对理论及专业知识的领悟。对于教师而言,可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5]。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各级大赛中都取得了不少进步。但近年来我国双创教育已快速崛起,中医药高职院校总体而言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化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以后的双创教育中,需进一步聚焦中医药行业特色,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优势[6]。

猜你喜欢

助产双创中医药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