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组织行为学教学案例本土化的探索与思考

2020-12-29李亚群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本土化案例

李亚群

(成都医学院大健康与智能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组织行为学是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进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它以行为学为基础,集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于一体,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1]。目前,组织行为学已在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组织行为学起源于西方,东西方对行为的理解差异制约了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普及,因此,教师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除了利用有限的课时将理论知识完整进行分析、解释之外,还应该立足理论重点,积极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组织行为学必须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博采众长,自成一体”为原则,利用主流的管理学原理、方法、语言来分析中国目前的管理问题,将之融入教学中,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即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案例本土化。所谓案例本土化,即本地化,是指学校所在地或相邻地区,学生家庭居住的集中地,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当地特色鲜明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2-3]。教师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使用本土化案例开展教学,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能够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有鉴于此,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开展本土化案例教学,既要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求,也要服从和服务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对于大部分医学院校来说,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在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团队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科学制订课程教学计划,在强化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选择符合中国实际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本土化案例开展教学,以案例讲述、分析、讨论、评价为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管理领域的实战技术,成为学以致用的人才。

1 医学院校组织行为学本土化案例建设现状

组织行为学在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掌握好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对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而案例教学法作为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认可。但是当前医学院校组织行为学本土化案例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日后着力改进。

1.1 高校和企业开发本土化案例的动力不足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不完善、市场不规范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国内企业和西方企业对案例编写所持的态度不同,西方企业欢迎高校师生进入企业采集案例,他们认为企业案例进入课堂教学是提高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好事,即使是失败的企业案例。国内企业则不欢迎也不愿意高校到企业调研、搜集和整理案例,怕出头、怕泄露商业机密而拒绝与高校合作开发本土化案例,特别是那种失败企业更是躲避或抵触搜集自己企业的管理案例。当然,高校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高校教师到企业搜集案例并不是为了课堂教学,而是带有功利性的目的,比如出书、发表论文、评职称、评奖或出名等,这种行为很难得到企业认同和欢迎,企业也不愿意提供案例信息和资料[4]。此外,高校并未将案例编写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教师编写案例完全是出于自愿,从而也就难以调动教师编写本土化案例的积极性。

1.2 理论教学中本土化案例数量有限

当前,除了大量西方企业的案例之外,我国高校已开发的、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本土化案例并不多。近年来,符合我国管理环境、社会文化和管理情景的本土化案例逐渐受到重视,本土化案例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但是比较成熟的、符合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本土化案例却比较少,特别是与公共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相关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5]。同时,我国已有的本土化案例更多的是成功企业的案例,较少涉及失败企业的案例。就广大师生而言,失败企业的案例对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参考价值更大,对师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帮助也更大。因此,目前部分高校开发的本土化案例尚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

2 实施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就学科性质而言,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性、层次性和应用性学科。综合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需要借鉴多门学科的概念、术语、理论和方法;层次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主要分析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3个层次的内容;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由于管理者面临的日常管理活动丰富多彩、瞬息万变,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首先需要通过深入浅出的解释帮助学生记忆枯燥乏味的概念、原理,同时,教师还需要把生动、真实的组织运营与管理案例理论及实践相结合,让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从情感和理智上将自己置身于管理人员的角色,感受组织管理过程,并进行积极、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进而提高自身应用技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组织行为学教学目标应设定为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会受到区域资源、区域环境、区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本土化色彩[6]。因此,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组织行为学教学案例的开发应面向本土企事业单位,为课程教学挖掘原汁原味的案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实际,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1 增强案例真实性,提升学科建设质量

目前,组织行为学教科书中的案例多是以新闻报道为基础编写的或者是直接引用国外的教学案例,对于医学院校学生而言,这些案例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相关性不强,且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由于对案例社会背景不了解,学生很难充分融入案例中,不得不经常进行假设,起不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而本土化案例则强调案例发生的地点就在学生身边,或者在学校附近,甚至朋友或家人就在案例发生的单位工作。这样的案例既能给学生带来真实感和亲切感,又能带给学生更大的冲击力,学生更愿意投入熟悉事物的讨论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也无须花费太多的时间交代案例的背景等相关信息。在案例的学习和讨论中,如果遇到难解的问题,学生也可以走出教室,进行实地参观和调查研究,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案例的认知和分析,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更有利于学科建设质量的提高。

2.2 增强案例时效性,拓展教学认知空间

教学案例的选用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是否选择本土教学案例也是案例教学本土化的重要标志。本土化教学案例信息的获取渠道不能仅限于互联网、书籍或文献资料,还应该通过实地考察或是借助本地的亲朋好友进行取材。多样化的信息渠道不仅能获取特定事件更详细的信息,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获知特定事件的最新进展,并能长期追踪特定事件的发展,从而更及时、更全面地获取案例信息,进一步拓展师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2.3 增强案例应用性,提升师生实践能力

实施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案例背景资料,这是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的前提条件。在传统案例教学中,教师获得与案例有关的背景资料的途径相对较少,这就限制了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而本土化案例所提及的企事业单位就在身边,教师和学生可以亲自走进这些单位,在实践中检验并从不同角度重新认识组织行为学理论,从而大幅度提高师生对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2.4 增强案例实用性,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笔者所在医学院校有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两个管理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在医疗、社会保障与保险、公共卫生、医药销售等领域从事综合管理与服务的复合型人才。本土化案例教学中所涉及的行业应以卫生机构、医药企业为主,对这类行业进行案例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卫生系统企事业单位的了解程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推动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推动组织行为学案例本土化建设的思考

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尽量使用本土化案例。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推动教学案例本土化。

3.1 建立本土化案例库,解决本土化案例数量不足的问题

参照我国目前管理学科案例本土化建设的成果,组织行为学本土化案例资源开发应该建立案例资源库,将零散的案例进行集中管理,便于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案例更新。这是一项系统工作,任务重,技术要求高,需要花大力气。其一,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关注本地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动态,日积月累,才能形成丰富、充实的本土化案例库;其二,广泛发动学生,通过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获取与学生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本土化案例;其三,校企合作、校院合作,可聘请本地企业、医院中的高层管理人员来校与学生交流,介绍组织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案例库资源的必要补充。在扩充案例库容量的同时,提高案例质量,即对一个案例事件要不断跟踪,更新案例进展[7]。

3.2 建立激励机制,解决本土化案例研究动力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组织行为学案例库,已有的本土化案例主要是教材中介绍的,更新速度慢。高校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开发本土化教学案例资源的理想队伍,而成功案例的编写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有关教学单位和部门建立激励机制,如将案例采编和案例教学实践纳入绩效评价体系等,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提炼管理经验与教训,但在实地调研中往往会涉及企事业单位的一些内部信息,还需要各单位的配合。教育部门应该积极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调,协调好学校与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消除其顾虑,使其愿意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接受客观公正的调研,为教师采编高质量的案例提供支持。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或医院进行参观和调研。要想了解更充分的背景资料,学生必须进行实地参观和调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感受,获取自己想要的各种信息,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3.3 运用本土化案例教学,解决国外案例“水土不服”的问题

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本土化的案例进行教学,是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技巧和手段。组织行为学本土化案例教学内容丰富,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灵活机动的方式进行讲授。本土化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做好精心设计和准备,其方法和技巧体现在课堂设计、课堂组织及教学评价和反馈等多个环节。课前,教师提前把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熟悉案例内容。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对案例讨论的参与程度以及完成情况给出分数,作为平时成绩。同时,教师还要及时评估本土化案例教学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否还有更好的教学方法。

4 结语

组织行为学教学案例的本土化并不是排斥国际化、外地化,管理学的专业教育应该注重拓展国际化视野,广泛而深入地汲取国外以及国内发达教育机构的先进教学案例。但是目前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本土化案例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而我国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学生本土就业的发展趋势促使医学院校必须探索如何推进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的本土化进程,使案例教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外地化真正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既与国际接轨又有本土特色的管理教育之路。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本土化案例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