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本科生助研的意义探索
2020-12-29李家仪任宗娇刘春霄王红艳
李家仪,任宗娇,刘春霄,王红艳
(潍坊医学院浮烟山校区,山东 潍坊 261053)
近年来,一些医学院校相继开展本科生助研活动,即本科生参与教师或者研究生课题,辅助实验的开展顺利进行。助研,对于本科生的影响不容小觑。通过助研,使课本理论和实验操作完美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此外,实验进行前的论文查找、设计实验,对于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本科生创新能力、科研思维的培养。总的来说,助研活动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技能、科研能力强、高素质、创新型的医学高层次人才。
1 助研面临的现状
1.1 对于教师
由于受传统办学模式影响,不少教师认为医学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学生的任务是学好课本知识。因此,本科生不必搞科研,甚至错误地认为搞科研会影响教师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1]。
1.2 对于医学本科生
仅有4.3%的受访学生表示他们非常了解什么是科研,有36.1%的受访学生表示他们比较了解什么是科研。但是有近60%的受访学生明确表示他们对什么是科研了解一般或完全不了解,这一数据显示学生对科研的认知状况不容乐观。同时,对于了解什么是助研的学生或是已经在助研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助研可以提升自我[2]。他们愿意从打扫卫生、最基础的实验做起,虚心学习各种实验,进而动手实践。另外,本科生认为助研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帮助,只是帮忙打扫卫生、喂养实验动物,浪费个人精力,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仅有一小部分学生对于助研并没有特别的感觉,既不排斥也并不想参与。他们认为自己今后不想从事基础医学领域,反而更偏向专硕的临床实践,于是助研对他们来说显得并不那么重要。鉴于以上3个观点,在此有必要对助研的利弊进行客观分析,探讨助研对本科生的影响。
2 助研的意义
2.1 信息检索、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
本科生助研,参与某一课题,需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增加其对课题的了解程度。在阅读文献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取、筛选有用信息,这对其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而言也是一种提高。此外,本科生参与实验、设计实验,这些过程都离不开文献的积累。正如“量变引发质变”,只有多阅读、多积累,才能从中有新发现、获得新灵感,进而总结前人的实验步骤,又加以创新,不断完善细化实验流程,以求最佳结果。有些本科生常说,文献不易读懂,或是文献读起来特别慢,许多内容不在现阶段所学知识范围内。正因有着许多困惑,助研可以推动本科生查阅资料。对于英文文献,本科生经常阅读此类文献,其中的大量医学专业词汇对于专业英语的提高也有推动作用。在研究生复试、翻译英文文献时能够以一种更加从容的状态去面对。
2.2 学习、实践各种实验操作
本科生助研,起初会从刷瓶子、照顾实验动物等做起。随着对实验室环境的熟悉、课题的理解深化,教师或研究生会教授一些必备实验技术,如养细胞、养细菌、聚合酶链式反应、质粒提取、转染、转化等。有些实验概念,本科阶段书本上会见到,但对于如何实验,许多本科生并没有具体概念。助研可以让他们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激发了本科生的学习兴趣。
2.3 培养科研思维,提高创新意识
许多助研本科生会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等活动。参与这类活动,需要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申请实验项目、动手操作等。至于如何查找文献、设计实验流程,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实验步骤,以求最精准的实验结果,这些不仅考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意识也有着重要意义。
2.4 对PPT制作、汇报能力的培养
本科生助研要定期进行PPT汇报。一方面是对实验进度进行汇报,另一方面对与实验联系密切、新颖的文献进行总结,摘出重要段落做成PPT汇报。这一学习方式提高了汇报人的信息整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用最通俗的语言将复杂烦琐的内容讲授给大家,让大家听懂,这些都考验着汇报人的综合素质。作为听众,听取他人汇报,紧跟实验进度,也可收获大量有用信息,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素材。
2.5 有助研经历,对考研复试起推动作用
本科期间有学习实验操作、开展课题等助研经历,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进入研究生阶段可以协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实验。此外,临床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今后如果从事基础性研究,提前接触实验,熟悉了实验室一系列流程,研究生期间开展实验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为此,有着助研经历的本科生在复试期间能够更好地吸引导师关注,可谓“锦上添花”。
3 助研的不利影响
3.1 学习和助研协调问题
有过助研经历的学生一定清楚,要想在助研期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一定要投入大量精力。如清洁实验用具、喂养动物、读论文、学实验、做实验等一系列活动都需花费不少时间。因此,如何在学习和助研上合理分配精力,既要保证学习足够优秀,又要在助研方面小有成就,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3.2 随波逐流式助研
有些学生看到其他学生在助研,自己在对助研没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也盲目助研。这不仅会导致教师实验室人口饱和,也是对本科生自身极不负责任的。
3.3 想象与现实中助研的差距
目前助研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一些学生申请助研活动,满怀热情地来到实验室后,脑海里想象着自己立即进行实验的各种画面。而实际上,作为新加入实验室的一员,一开始无非是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不久后,助研学生的热情被消磨殆尽,他们去实验室的频率越来越小。在考研复试时,这些学生确实有助研经历,但是却有而不精,导师详细问起具体的实验流程,若不能准确流利地表达出自己曾经的助研细节,不但不利于自己的面试,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4 如何做到“锦上添花”式助研
4.1 学校对于助研的支持力度
学校相关部门必须端正认识,把本科生科研纳入本科生培养计划。同时拓宽资金来源,为本科生科研提供资金保障[4]。
4.2 教师需改变传统观念
教师应辩证看待助研,不可只看到助研所造成的不利方面,也要关注其有利的一面。作为教师,在为学生提供科研的机遇的同时,需兼顾如何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融合,并处理好助研与课程的关系,避免产生冲突等。
4.3 对于学生的要求
4.3.1 协调好学习与助研[5]书本上的知识是一切的根基,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学习扎实。作为本科生应当明白,考研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助研经历,而是笔试成绩。只有初试通过后,进行复试才是对个人综合素质、助研经历等的考察。至于助研,应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切不可抛开课本,在许多知识并没有掌握扎实的情况下投身实验室。
4.3.2 注意积累,多沟通交流 平日闲暇的时间多读论文,注意积累。如有新发现、新思路及时向教师以及研究生沟通交流,推动实验进行。此外,如果想学到更多实验方法,在研究生进行实验时,作为本科生应当多看、多悟,逐渐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4.3.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等各类科技学术类活动,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课题,反复修改完善实验,不断培养科研思维、创新精神等,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除了这类创新学术类活动,学生可多读论文,撰写综述。综述的撰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经过一定论文阅读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完成。
5 结语
对于本科生助研,应避免盲从,在理性分析自身的情况下考虑助研与否。学有余力、参与助研的学生,一定要在保证成绩的基础上进行各项实验。在助研过程中,注意论文的积累、实验的合理设计、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精准性。对于政府以及学校,激励本科生参与助研活动,通过科研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推进人才培养,最终做到科研强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