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有效途径探究

2020-12-29高亚春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三进思政特色

高亚春

(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1149)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要求全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2017年12月4日,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以下简称“三进”)。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2019年中共中央又印发了《关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号召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重要意义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科学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头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对于高校而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具有重大意义。

1.1 是新时代巩固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步骤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2]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是意识形态斗争过程中的争夺主体。高校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也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而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1.2 是新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迫切需要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与时俱进地融入中国共产党的最新创新成果,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最新的创新成果,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就是要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掌握其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自觉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1.3 是培养民族复兴人才的时代要求

伟大事业需要众多合格人才为之努力奋斗,进行伟大斗争。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高校积极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自信心,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也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面临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高校、科研院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和宣传、贯彻落实、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推动“三进”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 重形式,轻内容

对于思政教育而言,教学内容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媒介。但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中,一些教师对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关注较多,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拓展关注不够。如果仅追求形式的新颖,而忘记核心的内容,则是舍本逐末。这样就导致学生往往不能从体系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是对其语句的重复。结果使学生在活动中更侧重娱乐性,而遗忘了理论性和信仰问题。优质的课堂应该是在内容上求精,在效果上求优,融形式与内容于一体。要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基础还在于教学内容,关键在于以理服人。

2.2 重知识、轻思考

当代大学生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是,就是习惯于被动式学习,不擅长甚至不愿意主动开展理性思考。思政教师应该改变大学生学习思考方式,应该以探究式主动学习为主,以问题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比如,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大背景是什么?怎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二字?这些理论难点问题不厘清,就容易造成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个别教师尽其所能地把他们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够涉猎的内容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脱离教材。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对知识的传承,成功的思政课教学应该是以知识为载体,激发学生对学问的兴趣。

2.3 重传授、轻互动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多采取大班制,大多数思政教师还是以讲授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很难双向互动,对话和交流偏少。虽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若干问题的设置与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进行简单互动。但发挥的作用不大,很难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实际上思政教育的关键并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必须使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实行参与式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由过去知识主要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3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有效途径

如何更好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

3.1 细读讲话原文进教材

第一,精读原文进教材。教材是“风向标”,教师首先应该精读教材,严格按照新教材大纲授课。此外,还要精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等原文,也要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辅助读物。第二,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有利于教师间互相取长补短。组织集体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难点、备热点、备教学方法、备案例等。通过集体备课,在专题设置、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汲取每个人意见,统一安排教学进度。第三,及时更新教学课件。思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紧跟时代,需要不断地修改、更新和完善教学讲义和课件,及时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的讲话精神补充进讲义和课件,如马克思200周年诞辰讲话精神、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讲话精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有时代感、吸引力和生命力。

3.2 “全副武装”进课堂

第一,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实践表明,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状况直接影响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要使思政课教学取得实效,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主动发表自己的理解和领会,把外在的理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最终使党的创新理论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中。第二,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增强思政课堂吸引力,提高大学生听课率、抬头率、点头率。思政课教师可以采取专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学习式教学等方法[3]。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校园BBS、班级QQ群等媒介开辟第二课堂,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加强师生交流互动。第三,教师善于传道、授业、释惑。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讲清楚“是什么”,更要讲明白“为什么”,最终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理论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思政课就是要贴近学生实际,把道理讲透,最终消除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

3.3 多策并用进头脑

第一,提升教师理论水平。“进学生头脑”不仅是“三进”工作中的最终环节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最难实现的环节。思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真正以理服人。然后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学生讲明白新思想,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使其入耳、入脑、入行。因此,思政课教师首先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第二,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以到部队、矿山、工厂、农村以及一些中小型企业参加生产劳动,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引导学生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最终使新思想由知识变信仰,由认识变行动指南。第三,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是网络大军的主力,引导学生在信息时代有效学习,健康成长,首先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媒介素养。教师的媒介素养不仅指教师使用互联网和计算机的能力,更多的是指教师能够发掘、辨别与运用网络资源。教师可通过相关书籍、视频等自学,也可参加各种媒介素养的培训。

猜你喜欢

三进思政特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棋乐
藏垢纳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博弈名谱
“三进”为载体 学知做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