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思政课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0-12-29倪风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医学生思政课程

倪风华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

1 有效课堂教学与医学生思政课有效课堂教学

1.1 有效课堂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与学双方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有一定提升的教学活动。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产生的效果或效应的程度以及持久性。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它是指师生在教学场域中,以特定的文本为中介,通过互动、交流与合作等方式,促进师生双方素养提升、个性塑造和人格完善的活动[1],但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因课程、学段、授课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要求和评估标准。

1.2 思政课有效课堂教学

高校有许多专业理论或技能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对“物”的改变,主要是技能的训练和掌握,课堂教学效果是可见的、易于测量的、便于评价的,而思政课是面向本、专科开设的关键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教学目的在于对“人”的思想觉悟的提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因人而异且不易测量、难以直观评价,效果的显现也比较慢。思政课还有别于其他各类课程乃至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本质特征,是思想、政治和理论三者的高度统一,其统一的内在逻辑,是从理论到思想到政治,即通过“理论”切入,提高到“思想”性,落实到“政治”认同[2],突出强调了本专科阶段的思政课开展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因此,高校思政课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估标准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有3个层次要求:一是思想上能释疑解惑;二是能力上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三是行动上能践行“四个自信”,后面两个目标不一定能快速实现,具有效果的延迟性和内隐性。可见,高校思政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很高。在课堂上教学能够做到全员、全过程,带有强制性,但是做到“有效”很难,这是一场思想政治的攻坚战,“这个攻坚战不是全面攻坚,是质量攻坚,要把‘到课率’‘抬头率’作为重要显性指标,把‘入脑’‘入心’作为重要隐性指标”[3]。

1.3 医学生思政课有效课堂教学

医学生将来所面对的职业对象是患者,需要呵护的是生命和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要毫不动摇把公益性写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旗帜上,不能走全盘市场化、商业化的路子[4]。这不仅要求医学生有精湛的医术,更需要有重责任、重使命、重诚信的思想道德素质。目前医学院校尤其是医学高职院校学制短、课程多,临床实践课时占比大,要特别重视思政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通过课堂管理推动有效学习,使医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隐性缺席,这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医疗单位满意度双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对于医学院校来说衡量思政课有效课堂教学还有两个指标:第一,根据就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侧重医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尊重以加强职业认知和提升职业素质;第二,根据学习场域的阶段性和多样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生成不局限于校园的课堂,见习心得、临岗体验、实习表现都属于思政课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

2 实现医学生思政课有效课堂教学的要素

2.1 实现医学生课程各层级目标高融合

思政课的总目标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的“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5]具体到高校每一门思政必修课的每一章内容和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又有所侧重,还要联系医学生最近一阶段所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找寻它们之间的关联点,实现思政课程目标和专业课程目标的高度融合。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整合教学目标:一是跨学科知识整合。例如,结合生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运用跨学科整合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中“生与死”的教学内容,给医学生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二是浸润式表演。例如,在讲“家庭美德”中“尊老爱幼”内容时,结合老年护理学相关要求,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医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剧本主题,自编、自导、自拍自演并剪辑制作成微电影(时间限定在5~8分钟),由教师审核后再在课堂上放映、讲解分析、点评总结。对于参与制作的所有医学生来说,表面上看是表演情景剧,其实这是认知、情感的浸润和唤醒。三是讨论式学习。此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社会事件,例如在讨论“作为医学生,面对老人跌倒了该怎么办?”这个选题时要求找寻思政课教学中的重点和医学生专业的结合点,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或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答问题,这样教师可以考查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融会贯通的程度,对于医学生而言又进一步复习巩固了已学的专业知识,更加意识到牢固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2.2 坚持教学内容选择的高时效度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思政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坚持正向引导,更要注重时效性。

2.2.1 了解医学生 了解医学生才能与医学生建立有效的情感联系,不了解医学生等于无效教学。现在入学的医学生大多是“00后”,与“95后”一样,“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6]这是我们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作为“00后”,医学生有新时代大学生共性的特点:对中华文化认同度高,有很强的文化自信,有强烈的传承意愿;价值观化多元化,注重自身发展需求,且更加务实;自我认知清晰,表现出一定群体适从特点,渴求同辈归属感,人际关系普遍较好,兴趣爱好更加广泛[7]。当然也有医学生一些个性的特点:对于医学专业知识几乎是“零起点”,他们充满求知欲,对基因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高科技领域充满创新冲动,而思政课所教的一些观点可能已经“耳熟能详”甚至还有抵触的情绪,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发现“00后”医学生的闪光点和兴趣点,关注差异,为实施思政课有效课堂教学找准方向。

2.2.2 优化教材内容 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把我们想说的与大学生想听的结合起来,把“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结合起来,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让大学生想听爱听[8]。但是在立场导向上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因此,在用讲故事的方式阐述理论时一定要讲清楚故事背后的逻辑和道理。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还要教会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具体病情具体分析。

2.2.3 在案例选择上要坚持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统一 理论阐释离不开案例剖析,案例选择要针对医学生的兴趣点、困惑点、关注点,也要考虑不同的专业要求,例如在讲职业道德这一内容时,护理专业、药学专业和影像专业的具体职业道德要求就不一样。

2.3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互动度

要想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的互动度,就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对话和交往,这就需要破解三对矛盾:(1)教师在课堂上惯有的话语地位与医学生渴望表达鲜活观点的矛盾。高互动的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适度引导,而不只是知识的呈现者。作为教学过程的积极促进者,思政教师要引导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其观点及诉求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以带动其他同学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同时在概括观点时要注意正向的牵引,将正能量注入医学生的知识体系中,生成丰富的生命体验以指导今后的人生。(2)教师一味讲解陌生、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医学生对熟悉的现实生活追捧的矛盾。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将陌生、枯燥的理论知识讲得接地气,就不能与医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分离,这样会大大降低了课堂参与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多媒体播放短视频等手段导入,在互动环节尤其注意用生活语言切入,然后还要提升为思想话语,这样才能与医学生的接受“波段”一致,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提升师生互动度。(3)教师的专业权威与医学生术业有专攻的矛盾。要解决这对矛盾,教师就要放下权威,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医学生平等交流,医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参与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教师方面,通过师生互动提升教师的课堂掌控力,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及时了解反馈学生互动的情况;学生方面,通过互动、总结回答,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思辨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此外,高互动的课堂教学也离不开课堂氛围的营造,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可以做短暂的停顿,与医学生眼神的交流可能比大声训斥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即不影响师生双方互动教学的情绪导致课堂教学进程的中断。

3 实施医学生思政课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对于医学高校思政课而言,判断一堂课是否有效或者成功有多种评判标准,例如医学生的抬头率、参与率、获得感还有教师的满意率、成就感以及用人单位与服务对象的信息反馈等,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效果的判定不完全是随堂即时的,它有一定的时空延展性,因此在努力打造3个课堂的同时积极协同打造3个“朋友圈”。

3.1 打造师生积极互动的“朋友圈”

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就必须积极协同推进由小助教、学习委员、学业导师、辅导员组成的“朋友圈”的内循环,为思政教学主阵地——校内课堂的有效教学及时提供信息。要想思政课堂教学有效果,必须走近医学生帮他们化解难点、难处和难题,解决这些具体的事件看似加重工作负担,其实这也是拉近与医学生距离的契机,为思政课有效课堂教学“把准脉搏”,在课堂教学上才能与医学生产生共鸣,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此,我校在开学后不久就组成包括小助教、学习委员、学业导师、辅导员在内的“朋友圈”并明确职责,从每个班级中选拔出热爱思政课而且愿意主动为同学服务的小助教和学习委员负责医学生调查问卷分发、回收和分析统计工作,为课堂有效互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日常教学备课过程中,小助教和辅导员侧重医学生日常生活、交往、实习、就业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学习委员、专业导师主要负责医学生学习、专业规划等方面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并适时给予关注或解惑。

3.2 打造教师能力提升的“朋友圈”

这个“朋友圈”是由小助教、学习委员、热心关注思政课程的医学生、同事和督导员组成的,便于教师及时反思,提升教学能力。具体分工如下:让小助教、学习委员、热心关注思政课程的医学生站在“教学主体”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反馈意见,包括未讲透的理论或最新关注的热点、焦点等;通过与同事和督导员的研讨,既确保理论讲准、讲新、讲透,又能接地气、有温度,及时为推出最新的热点文章出谋划策并能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联合医学专业带头人研讨课程思政实施方案,重点谋划思政课和其他专业课程对医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功能定位和实施路径,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

3.3 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朋友圈”

这个“朋友圈”是由正在医院实习的医学生、校友和医院主要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朋友圈”,便于了解课堂教学的延伸效果以及通过医学生实践收集和更新来自医院一线真实的案例,以更好地打造网络在线课堂和校外实践课堂。时代在进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思政课教师也应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谋求创新发展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此,我们积极推进由正在医院实习的医学生、校友和医院主要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朋友圈”,这个“朋友圈”成为连接学校、医院和社会的纽带,也为打造医学生课外实践课堂创造条件。具体来说,一是根据“朋友圈”提供的鲜活案例及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思政课课堂教学设计并及时更新在线开放课、微课的资源,使得思政课堂持久保持活力和魅力;二是根据“朋友圈”提供的实习生和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反馈情况反思思政课堂教学并做出调整;三是根据“朋友圈”提供最新信息,了解我国未来健康发展的趋势和对医学人才的要求,鼓励医学生勤学苦练。

猜你喜欢

医学生思政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