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然药物化学中醌类化合物的说课设计

2020-12-29贾尧玲王小芬宁若男徐一新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蒽醌类化合物酸性

贾尧玲,王小芬,宁若男,徐一新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说课是教师把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把握、对教学目标的设置、对教学过程的设想、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的预期以及相应的理论依据,向同行或者专家阐述的过程[1]。说课着眼教学问题、明晰教学思路、具化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案、配置教学资源,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实施过程纳入一个条理化、结构化、程序化的系统,使教学活动从大概、笼统、模糊、随机变得精准、精确、精细。说课通过对教学要素的有机整合与教学过程的有序化,解决了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单线条、无序性、碎片化等问题,有效避免了教学过程的粗放性和教学实施的随意性[2]。本文从以下6个方面介绍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中醌类化合物章节的说课设计。

1 教材分析

1.1 天然药物化学的地位和作用

天然药物化学主要讲授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分离得到化合物并进行结构分析、理化性质研究以及生物活性研究等内容,以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物植物学、分析化学等课程为基础,也为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学好该课程对学生就业和参加执业资格考试都有较大帮助。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吴剑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类《天然药物化学》第3版。醌类化合物为本书第八章内容,前一章为香豆素类化合物,后一章为黄酮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与这两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相似,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生物活性,了解醌类化合物的分类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等。

(2)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药材中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3)职业素养目标: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感受知识的魅力,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之情,养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生物活性。可以将上一章节所学的提取分离方法应用在药材中醌类化合物提取分离上。

(2)教学难点: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尤其是酸性规律,并利用酸性规律进行pH梯度萃取分离。

2 学情分析

本课程教学对象是三年制高职学生,该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此前学生已经学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这都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我校药学专业学生多是文科生,化学基础薄弱。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化学结构的认知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且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消除畏难情绪,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一直在尝试解决的问题。

3 教法分析

本次课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直观教学法、实验演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蓝墨云班课、视频、实物等教学工具与手段,使课程有趣又丰富,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从学生需要和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能力综合发展[3]。例如,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师生交流环节分析讨论,这就需要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中仔细听讲、积极思考,而这也会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沟通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4 学法分析

信息时代,互联网上有各种资源供学生学习,现代教育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不是如何使学生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4]。例如,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并制定激励制度,让学生既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有一定压力,促进课堂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又如,在学习pH梯度萃取分离法时,让学生将其与已经学过的生物碱的提取方法进行类推,而不是被动等着教师直接给出结果。此外,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课前明确预习步骤,介绍预习方法,要求学生书写预习笔记,课后及时复习[5]。

5 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导入(8分钟)。上课前利用实物药材番泻叶和大黄,让学生结合药用植物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区别。观看“常喝减肥茶会诱发结肠癌”视频,引入新课醌类化合物。这些教学素材既直观又生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2)新课讲授(75分钟)。醌类化合物根据结构中环的个数可分为苯醌、萘醌、蒽醌和菲醌,而本章重点学习蒽醌相关知识,其他醌类只是简单介绍,要求学生课后自学。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分析“大米发黄的原因”让学生认识蒽醌,并与之前讲过的玉米、花生发霉后产生的香豆素类化合物黄曲霉素进行比较。针对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我们制作了动画视频,利用可爱的动画形象介绍枯燥单调的结构,并与香豆素进行比较,避免学生混淆。利用蒽醌类化合物理化性质中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的挥发性和升华性,通过课堂小实验——大黄粉末加热后升华产物与香草醛试液显色,加深学生印象。

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与酸性基团的种类、数目及位置相关,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掌握酸性规律对于理解提取分离更加容易。由于学生较难理解物质的化学结构,可回顾“在化学官能团中哪些基团显酸性,哪些显碱性”,之后再学习羟基位置中分子氢键对酸性的影响,而笔者也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化学元素演示氢键如何减弱酸性。形象生动的表演有助于理解,学生印象也更加深刻。

蒽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主要有碱液显色、醋酸镁显色以及蒽酮的对亚硝基二甲苯胺显色3种,通常采用课堂实验演示法教学。在结束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后,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的题库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现场测验,测验时间是8分钟20题。

学习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内容时,让学生上台给大家讲解,教师再补充、纠正。这样,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也避免了教师课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分离法中pH梯度萃取法是本章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内容。学生已经学过利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总生物碱,蒽醌类化合物的萃取则是将总蒽醌中依次加入不同强度的碱液(5%NaHCO3、5%Na2CO3及5%NaOH)进行分离。课上,教师就大黄中总醌的萃取进行讲解,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3)总结(7分钟)。本章主要介绍了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分类,要求学生重点掌握酸性规律以及显色反应,学会针对含醌类化合物的药材选择合适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6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关注信息的有效传递,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6]。互动式、提问式、实验演示、讨论式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得更扎实,思维得以拓展,学习成果得以展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多向的交流探讨达到不同观点、想法的碰撞融合,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7]。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后续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及时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猜你喜欢

蒽醌类化合物酸性
1-氨基蒽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麻疯树叶中3个新的糖苷类化合物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1,3,4-噻二唑取代的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
中药中蒽醌类的肝毒性及其分离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氨基蒽醌废渣合成高性能还原染料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微生物来源的甲氧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