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门诊模式在物理治疗技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0-12-29严晓华
严晓华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00)
近年来,我国进入老龄化加速期,老年病及慢性病人数增多,加上我国庞大的残疾人群体,造成康复医疗保健服务供需问题愈加凸显,因此康复治疗技术也日益为社会所重视。自80年代发展至今,国内康复医学教育已发展为从中专到研究生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达278所,培养了大量高职学历的实用型人才。截至2018年,全国开设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本科及专科院校每年可培养近两万名康复治疗人才[1],但是按照国际标准(30人/10万人)来算,我国康复治疗师缺口仍然十分巨大。截至2018年,仅1 074.7万残疾儿童及持证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2],针对该情况,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康复人才迫在眉睫。
1 康复门诊模式实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中,物理治疗技术是重要的课程之一,并以其极强的操作性和专业性区别于其他专业课程,对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3]。近年来,互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我们对以往实习生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仍然不能掌握该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操作不易上手、临床思维不清晰、初次接诊病人手忙脚乱等。
对于此问题,我们分析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1)学时限制,基础欠佳。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仅两年,不仅要学习基础医学相关课程,还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而专业核心课(如物理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等)多集中在大二第一学期学习,学时有限。(2)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尽管教学方法多样,但是绝大多数康复技术操作是在实训室完成的,操作对象也多为正常人,平时很少有机会到临床接触真正的病人,很难形成临床思维。(3)见习时间有限。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不同,大多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因此学生见习机会十分有限,无法在临床观摩学习,影响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寻求多样化的教学途径,康复门诊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我校康复治疗专业的特色之一。
2 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
物理治疗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授课模式下,学生要在短时间内被动接收大量知识,结果常常是学生对知识点不理解,临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欠佳,操作不熟练等。因此,改进和优化现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十分必要。
针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足、知识点理解能力欠佳等状况,我们在康复门诊尝试了多种授课方法,例如在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过程中融入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师生共同分析研讨,使学生主动思考、沟通、团队协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4]。在物理因子疗法中的电疗法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干扰电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例,进行了以团队协作为主的案例教学。课前分组,要求学生进行案例及相关知识点预习以及知识小测;课中在康复门诊安排相应病人或标准化病人进行病例分析讨论、案例总结以及操作考核;课后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教学评估。
3 培养临床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多年实践教学,我们发现尽管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混合式教学等,但部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物理治疗技术的操作要点。由于我院无附属医院,且课程学时有限,无法让学生在学习每种技术后都进入医院见习,这对于学生能否真正掌握该技术,形成临床思维影响较大,导致其今后在面对某种疾病时不知如何选择合适的理疗方法及参数进行治疗,在对常见运动损伤进行运动治疗时,往往关注肌力或活动度等的变化,忽视其功能性活动,偏离教学和治疗目标[5]。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外,还与其没有形成临床推理与逻辑分析思维有关。
康复门诊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技能及时与临床应用联系起来。治疗师团队由大二在校学生组成,为全校师生及周边社区有康复需求的病人提供物理治疗、运动安全教育和运动损伤后急救等服务。我们在康复门诊进行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理疗仪器的操作和运动疗法(如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等)。在理疗仪器操作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询问病人病史,了解禁忌证等,接着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操作,治疗结束后询问病情变化。学生通过观摩整个过程,不仅能直观了解操作及诊疗流程,对人文关怀也有了初步体会。在掌握基本操作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团队合作形式接诊病人。
在康复门诊学生可以观察病人在一系列物理治疗后的病情变化,对形成临床思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针对一些常见病进行思考,并制订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理疗或运动治疗为病人解除痛苦。我们还建立物理治疗技术考核机制,考核不通过者需要重新学习。整个诊疗过程不仅是对课堂上学习内容的复习,也是学生形成临床思维,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为日后临床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4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拓宽就业范围
国内开展康复治疗的多在综合医院康复科,而二级及基层社区康复需求多,但却严重缺乏康复治疗师[6]。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二级及以下医院康复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从某种程度来讲,高职毕业生恰好填补了目前我国基层社区医疗康复人才的巨大缺口。具有高职学历的康复治疗师不仅要掌握相关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自身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康复门诊模式给学生提供了社区医疗氛围,除了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康复门诊模式作为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特色,以学校师生为主体,辐射周边社区居民,为他们提供常见疾病的物理治疗服务,得到一致好评。学生在真正进入临床实习后,各种仪器操作和技能运动均可快速上手,得到实习单位的认可。
5 结语
在大健康背景下,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掌握物理治疗技术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关系到我国人民能否拥有“人人享有康复”机会。在众多康复治疗技术中,物理治疗技术是现代康复治疗师最基础、最需要掌握的技术。高职院校在培养实用型康复治疗技术人才时,应注重对核心技术的教学,主动寻求新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提高本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康复事业必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高职院校必须抓住机遇,不断改革并优化现有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康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