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的思考

2020-12-29英,贝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医学教育医学院校

王 英,贝 宁

(1.海南医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2.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海南 海口 571100)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席卷中国乃至全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疫情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今后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特别是对传染病公共卫生安全、卫生应急能力等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基于此背景,笔者作为医学工作者,对我国医学教育有了一些思考和想法,现分享如下。

1 重视基础医学教学

基础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主要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其他所有应用医学所遵循[1]。基础医学能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专业课程学习做好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为毕业后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2]。然而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临床医学,一直以来基础医学教学处于弱势地位,医学生甚至部分临床带教教师对基础医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回顾此次抗疫过程,基础医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在短时间内能够分离出并明确致病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方向,在这个过程中,病毒学家功不可没。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新冠肺炎特征性及系统性病理变化不可知,严重制约了致病机制的解析及临床救治水平的提高。而对新冠肺炎逝者开展系统性病理解剖和病理学检查,对深入了解疾病、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病人的救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2003年,病理学家丁彦青教授完成第一例SARS逝者病理解剖后才明确了致病病原体是冠状病毒。今后人类可能还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疫情,所以必须重视基础医学教学,加大对基础医学教学的投入,这是培养合格医学生的前提。由于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更要重视基础医学实践课建设。

2 积极探索加强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的融合

基础医学不能脱离临床实践,而应该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课程教师和临床课程教师之间也缺乏交流与合作,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国内很多医学院校承担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教师也不是临床在职医生,在教学设计、实际教学以及科研过程中不能充分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更有甚者,有些基础医学课程教师没有医学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没有临床经验而难以融入病例,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

针对基础医学教学中非医学背景教师占比高的问题,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教师结构,建议学校对非医学背景的教师进行培训,奋力推进基础医学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3]。为加强基础医学教师与临床医学教师的交流及优势互补,建议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基础医学青年骨干教师到临床科室见习,积极参与临床科室病例讨论和查房,丰富临床知识,从而不断改进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同时,鼓励临床教师积极参与基础医学教学工作,参加相关集体备课、教学试讲和教学研讨活动,以增加对相关基础知识和基础研究重大进展的了解,适度补充临床疾病和治疗相关的基础医学内容。

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形成新的医学教学模式,是当前医学教育的迫切要求。建议学校积极探索加强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4]。

此外,建议在基础医学教学阶段组织系列临床知识讲座,让学生早接触临床,接触临床典型病例和常见病例,开展床边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地巩固相关基础医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在于敬畏生命、减轻病痛、安抚心灵,在于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彰显其至真至善[5]。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已经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也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校重视医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医学人文教育。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医务人员体现了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情操,让我们感到欣慰和鼓舞。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有一些医生因不执行防疫任务而被开除。这些不和谐的事件也在提醒我们,医学生教育不能只体现在专业技能上,高校医学生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高层次人才的后备军,其人文素质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才能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医学人才,才能避免在行医过程中发生不守医德的行为,充分贯彻救死扶伤的精神。

4 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医学生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次疫情也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方面的不足。学校是最容易发生聚集性感染事件的场所,然而国内学校普遍不重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作为医学院校应走在前头,定期开展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6],提高学校师生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不可或缺的环节。建议演练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突发卫生事件发现与报告、应急响应、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上报和医护救治等环节。通过相关部门的组织指导,科学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进一步强化各部门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应对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严防传染病的扩散。通过定期开展这样的演练,可提高学校师生的防控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此外,医学院校还应该承担起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培训工作,提升当地各级卫生应急队伍面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5 加大投入,完善机制,促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热带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在高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家级科研基地培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7]。建议医学院校积极申报和建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加强与各医疗机构的科研合作,促进实验室的发展。加强全球卫生健康合作,携手培养全球卫生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总之,医学院校不忘初心,不断认清当前发展趋势,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改革,定会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现代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医学教育医学院校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稿约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第二届编委会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杂志常用名词要求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基础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