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2020-12-29黄卫东周秀玲
房 欣,黄卫东,周秀玲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人们对传统认识论的认识还停留在反映论层面,认为学习是一个多听、多看、多模仿的过程,其中的先决条件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理论传授。随着教育模式改革及教学方法研究深入,传统的“师授生记”模式下,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知识。基于此,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与 CBL(Case Based Learning)等新型教学方法不断涌现。
1 引入案例教学的意义
2010年护理学被定为一级学科,根据临床及护理发展需要,设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临床实用型高级人才为目的,而这决定了护理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1]。综合国内学者研究[2-4]发现,对于护理硕士研究生来说,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是其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有所差距,使得所培养的医疗卫生人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5]。201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建议》,指出相关组织和培养单位应进一步完善案例评价标准,积极开展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以推动案例教学研究发展[6]。随着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多,如何高效培养护理人才、促进护理学发展、提高护理教育质量,是教学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能力为导向的案例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容易理解。案例库内容涉及护士在不同科室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学生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处理临床实际问题有较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凸显专业性与职业性。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对培养医学人才尤为重要。创建护理专业案例库已成为目前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但通过文献搜索和实践发现,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案例教学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规范应用案例培养护理人才,如何保证案例内容严谨,怎样才能使案例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学者不断探讨。
2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研究显示,案例教学被广泛运用于临床问题解决、以证据为基础的操作训练、案例管理、护理教学中[7]。我国于1979年首次将其引入工商管理领域,现已被广泛运用于管理、法学、医疗等学科教学中[8]。学者根据不同专业特色进行教学安排,由于护理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经验性,因此,针对护理学的案例教学方案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
2.1 增加案例数量
案例缺乏,满足不了教学要求[9-10]。虽然理想中的案例教学会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课堂体验,强化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但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对疾病认知程度不同等,结合实际情况,难以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如果选用国外案例,会因国情和思维模式不同使学生难以理解。目前教师工作逐渐增多,不仅要开展本职工作,合理化备课,还要参加各种比赛、培训、课题研究等。教师独立编写案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且存在一些困难。尽管许多高校重视案例教学,但由于资料收集、整理、融合等方面工作量较大,导致案例陈旧,我国的案例库共享平台开发工作较为滞后,制约案例库建设以及典型案例分享[11]。
目前医疗、护理领域相关职业技能操作大赛被越来越多人重视,学生参赛情况已成为三甲医院招聘时的考虑因素之一。教师可结合近年来技能操作大赛内容,参照不同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相应教学案例,并融入个人参赛经验,完善案例资源。另外,重视案例资料更新,加强共享平台建设,结合慕课等多种媒介,挖掘相关最新资源。网络教学已成为方便、快捷、大众化的新兴教学方式,建立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共享型护理案例库,是推动护理事业信息化发展、响应国家号召的重要举措[12]。
2.2 重视案例教学的本质内容
案例教学主张教育并非以他人传授和灌输为主,而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行领悟[13]。案例教学侧重“实战”,而非单纯进行案例列举。有人认为在讲授理论过程中穿插举例子就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举例强调相关内容,更要深刻理解其内涵。教师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引导学生结合相关文献,理解它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以免在后续教学中产生分歧与异议。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前不仅要整合针对性强的案例资源,更要了解其精髓,使学生认识到案例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了解案例教学的本质。
2.3 设计案例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案例教学评价,了解教师授课能力和课堂满意度。国外多采取量性与质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量性研究中,将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案例教学的学生为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的为对照组,几轮或几学期教学后,根据课程考核、评判性思维量表等,收集学生相关资料。另外可通过半结构访谈、学习材料等质性反馈,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感受。结合师生双方意见,对案例教学提出改进意见[14-15]。无论是案例撰写者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在课程不同阶段了解学生的真实体会。教师结合本专业特色、重点、难点,设计相应反馈工具和机制。由于护理专业实践环节较多,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课后以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案例重现并上传至教学平台,以此了解不同课程、不同年级、不同小组、不同年龄段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适宜的量表,根据反馈结果,完善教学内容。
3 案例库建设
3.1 案例内容
编写者在进行案例撰写时,要重点考虑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设计性及规范性。案例应是从实践中选择出来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情景,任何通过杜撰或虚构的情景都不能称之为案例[16]。护理专业作为医学分支,护士是人们健康的守护者,直接面对病情与患者。来自临床的真实案例不仅涉及常规临床护理操作,还融入了护患的真实情感,以此展开教学,能使学生站在护理工作者角度分析问题。教师以自身经验指导学生,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使学生在正式步入临床岗位前对护理有所了解,为以后更好地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基础。案例应具备典型性,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针对性和实用性[17]。书本上每章节重点及涉及的临床常见疾病应具有代表性,比如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等。学生利用经典案例进行联想,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选出发病率较高的几种常见病,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护理要点,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典型的案例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学生今后若遇到类似疾病时,会联想到相关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选择案例时,教师不仅要选取经典的真实案例,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可接受程度进行甄选。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是学生学习过程及规律。教师应根据学生可接受程度进行案例讲解,适当引入循证思维。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临床用物更新换代快,书本内容与临床实践难免有所出入。可引导学生了解学术最新动态,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阅历,培养科研思维。案例来源于临床实践,病情种类繁多,教师要注意选择,选择全面、规范化的经典案例。护理学是一门具备严谨性与科学性的学科,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书写格式规范、背景全面、临床表现与体征鲜明。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还要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识,引导其掌握术语、护理逻辑等,避免操作不当或口误。
3.2 健全案例评审制度
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不仅考验撰写者编写能力,还对案例评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院内组建高质量案例评审小组,每位撰写者针对不同模块,设计若干案例,将资源进行整合,根据不同教材、章节、使用环节等形成初稿,经评审小组初审后,选出得分最高的优秀案例,邀请护理专家进行第二轮复审,并提出相关意见及建议。结合学生见习、实习情况和课程教学进度,选出最贴近临床实际且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案例。本着“突出重点、简洁明了”原则,对精心挑选的案例进行优化,完善护理程序及案例格式、医学术语,对案例中易出现理解偏差的语句和段落进行斟酌,在案例中融入人文关怀等元素,使学生了解疾病进展和真实变化。利用多媒体,将案例以PPT、图表结合等形式,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参考,并定期了解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满意情况。另外,教师对过审的案例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点拓展,使学生加深记忆,掌握精髓,举一反三。
3.3 将案例与临床对接
选取优秀的教学案例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条件,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18]。另有研究认为,优秀的案例可使护生产生强烈的情景意识,帮助护生勾画出较为真实的临床情景,并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产生移情作用[19]。案例库建设的初衷是使学生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情景,了解护理工作,提升临床思维能力,为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就对教师的教学环节和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硕士研究生不一定都是应试考生,部分学生已具备工作经验,因此,对于案例的选取,应该因人而异,在保证核心理念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进行针对性调整。研究生不仅要对疾病有所了解,考虑问题时还要全面。例如,基于循证医学了解相同疾病在不同患者、环境下的不同表现。案例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经历描述问题及处理的可行性,让具备临床工作经验、曾经遇到该类事件的学生讲述处理方法及相关经验,教师结合医学前沿,缩短案例与临床实践的距离。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来校举办讲座,与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也可利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护士、患者、家属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开放式思维。
目前案例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不同高校,建设高质量的案例库对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意义重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新的问题,并根据临床实践,完善案例库,健全案例评审制度,创新案例教学平台,深入探讨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