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2020-12-28冯岩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10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互联网

冯岩

摘要:在“互联網+”思维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当今社会,“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产生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都发生了创新改变。文章简要介绍了“互联网+教育”资源内涵和发展前景,探讨了当前教学资源利用的现状以及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意义,并对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资源特别是网络上的教育资源被广泛利用和共享,大多地区都实现了网络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就连边疆地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即便如此,个别农村基层以及偏远地区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依旧存在着经费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落后等问题。对此,必须加强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势利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才能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教育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1 “互联网+教育”和教育资源

1.1 “互联网+教育”

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2015年国家提出“互联网+”这一新思维,同时提出“互联网+教育”这一新教育理念,用以研究和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部门鼓励学校积极利用数字教育资源以及教育服务平台,探索网络化教育的新模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让教师和学生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鼓励学校通过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来对接线上和线下教育资源,探索提供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公共教育服务的新方式[1]。“互联网+教育”表现出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模式及手段的密切结合,突出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互相学习、讨论和交流,还能加强学生、教师、家长三方的交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2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所占用和使用以及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即为教育相关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综合。同时教育资源还应该包括学校的文化资源,即学校的办学理念,包括学校本身的价值观念,教职工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学校得到国家、地区、社区、街道的信任和支持;学校的制度资源,即学校内部正式以及非正式的规章制度资源,学校外部的国家、省、市提供的制度资源;学校的物质资源,即不动资产、用于教学和科研的固定资产、维持日常生活的固定设备等。

2  当前教育资源利用现状

2.1  经费不足

几乎所有类型的学校其资金收入都来源于国家、政府财政拨款,收取学杂费,社会或个人赞助、捐助,学校利用智力资源、技术资源、硬件资源、无形资源等对外开展有偿服务来获取收入;自办企业获取收入以及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但是不同性质的学校上述资金来源的各项比例差距较大,公立学校更多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补贴,而私立院校更多来源于学生的学杂费收入。总体说来,多数学校的经费处于并不充裕的状态,特别是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中小学,以及不以科研为主的高等院校,因此,大多数学校的教育资源并不丰富,难以满足“互联网”环境下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要求。

2.2  资源浪费

首先是人力资源的浪费。教师的待遇较低,教师工资普遍较低,多数高校通过课程时长支付教师工资,但是课程时长较短,教师利用率不足;学校后勤机构设置繁杂,多数行政岗位人员处于冗余状态,国家支付教师的财政工资大多用于这些冗余的行政人员,导致教师流失率较大。其次是财力资源浪费,不少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不计较办公计费的消耗,例如差旅费超额报销,采购项目胡乱、超额填写,对于教学、办公用品以及学校水电过度使用,给学校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最后是物力资源的浪费,几乎所有学校都会采购相关实验设备以及教学仪器,但是学校采购的设备一部分造成空间以及设备的闲置,使用频率几乎为零,而一部分设备本需要使用却没有购置,还需要再次采买设备,这使学校在采购设备上多出了冗余设备以及场地资金,但是设备的利用率几乎没有上涨,严重造成了物力资源的浪费[2]。

2.3  教育资源差距较大

教育资源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城乡之间以及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同时来源于地理位置以及经济水平的差距。差距则体现在教育方式、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上。在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多开展互联网教学,教育设备往往利用平板、电脑大屏幕;教育方式多数采用远程名师教学以及丰富的户外教学和实践教学;教育理念则是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习各种艺术门类,以及为各种高端考试准备。在教育资源贫乏的地区,校园多是普通建筑,也有破陋不堪的房屋;课堂教学大多依靠教材和板书,教师学历水平为本科已是优秀,学生几乎没有户外教学以及实践活动;教育理念则是好好学习,争取考出好成绩,靠高考改变人生,几乎没有其他艺术门类的学习,也不知道各种高端的比赛。

3 “互联网”背景下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意义

3.1  提升教师素质

通过“互联网+教育”教育理念的推动,学校积极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和教育平台,加强互联网教育设备的建设。教师在基础互联网教育设备的应用推动之下,逐步转变教学意识,加深对互联网设备的研究和使用,在教学时不再始终运用传统的教材以及板书教学,而是增加了互联网教学模式的融入。教师在使用互联网资源的过程中,通过观看各种名师讲座以及高水平学校出版的教育视频,会产生自主学习网络优质教育资源的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进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教师能够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教师的素质及教师资源的利用效率。

3.2  改善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讲台通过讲授教材知识以及书写板书来开展教学活动,向学生传输自身的经验,而学生通过不断记忆,记笔记,向老师提问题来进行学习。这种被动式的灌输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散思维,同时也固化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而“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教育和学习的主体,突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学习积极性,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让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时间学习,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习可以随心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也能根据自身的要求来选择学习的内容,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好奇心。

3.3  提升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按照教材和考试范围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只能通过死记硬背以及不断做练习题来提升自身的成绩。这种方式并不能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由于教师方式和教学内容比较死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受教师的影响较大,如果教师的水平较低且缺乏职业道德,则会对学生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而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以丰富的互联网图片以及音视频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不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也可以很好地驾驭,这样一来,教师通过互联网教育积极与学生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

4 “互联网”背景下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措施

4.1  扩大教育支出

从政府层面看,政府对于教育的支出可以更多用于偏远地区、农村的学校建设以及教师工资提升,促进教育支出的公平。完善拨款机制,加强对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缓解学校的乱收费现象。建立相应的财政支出保障机制,使财政支出能够落实到基层。加强对社会资金的融入,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以及学术研究来吸引社会的投资,扩大自身的经费来源,增加资金的流入。

4.2  提升资源利用率

首先,提升学校自有物力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推动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改变傳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突出自身的优势,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资源共享,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各类物力教育资源的冲突和内耗。其次,学校应该针对教育经济管理活动的特点,加强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质量和力度,规范学校内部的经济秩序,用以保证教育财力资源合理、有效利用,避免和减少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最后,学校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对机制进行改革,精简行政机构设置,合理划分管理层次,实行分级管理政策,各岗位应明确和落实自身的责任,同时引进和强化竞争和绩效激励机制,全面推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聘用制度和聘任制度。按照学校自身的实际需求设立岗位,面向社会以及学校内部公开进行招聘,经过相应的考核和面试才能选择录用,合理制定校内人员的编制标准,营造一种有利于优秀人才发挥自身优势和价值的人才管理制度环境,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3]。

4.3  普及互联网知识

对于偏远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互联网与他们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关联,因此,应该改变偏远地区管理者以及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开发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当地政府应该组织本地学校管理人员以及教师观摩和学习城市学校的信息化技术,普及互联网知识,提升其对互联网重要性的认知,将实际教育与互联网联系起来。

4.4  利用互联网平衡教育资源

4.4.1 贫困地区

首先,加强学校之间的互相协作,实行定点定向帮扶。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可以利用多种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创共享,乡镇中心学校可以采用远程教育或者MOOC等方式来共享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对于乡村学校,应该通过录制重点学校教师的学校视频,分批派发给帮扶范围之内的乡村学校。同时还应该考虑乡村学校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学生的差别,相关教育部门可以利用教师课余时间专门刻录针对乡村学生的教学视频,再将其分派给乡村学校。其次,对乡村教师实施远程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互联网”背景下,远程教育不仅可以应用于教学中,还可以应用于教师培训中。经济发达地区在进行教师培训的同时录制成视频,共享给乡村学校的教师,并由政府或学校集中组织培训,对教师定期考核,实现乡村教师的自我提升[4]。

4.4.2  城市地区

城市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打好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育模式上采取更加多样的教学,例如翻转课堂、MOOC、微课等。学校可以建设多样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教育方式进行学习,同时,通过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学习,开展个性化教学。学校还应该定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制定合理学习规划。

5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使不同地区的学生有机会享受同样水平的教育资源。加强对学校内部教育资源的管理,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平衡不同地区资源。

(责任编辑:武多多)

参考文献:

[1]付远红.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新通信,2018(15):188.

[2]邢庆卫.“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初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3):37-39.

[3]李兰英.互联网背景下西藏双语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J].文学少年,2019(4):1.

[4]赵宏,蒋菲.“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建设新模式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7):48-54.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互联网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