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历史核心素养
2020-12-28熊景乐
熊景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的教学观念和理论在不断地更新迭代。本校基于有效培养初中生家国情怀、时空观念、科研精神的目的,意在开发初中科技史校本课程教材。本文笔者旨在通过弘扬新中国成立之初科学家们优秀的精神品质和卓越的人格魅力,以有效引导、鼓励和启发初中生,进而有效促进我校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将从新中国科技史、科学家品质、科研成果的现实意义、科研精神的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初中校本课程;科研精神;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初级中学科技史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与实践”结题。立项编号:GDJY-2015-A-b524。顺德区教育科研指导委员会课题:“历史科技史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结题。立项编号:SDJK2015009。
一、新中国科学家及科技史概述
新中国科研团队里的杰出科学家不计其数,他们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忍耐了多少孤独、寂寞的时光,默默地进行着科学研究,孜孜以求地为我国带来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样的精神是十分值得学生学习的,也是其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本部分课程开发选取下列几位杰出科学家的事迹进行研究学习:1.李四光: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其在地质学领域的研究为中国甩掉了“贫油”帽子,为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做出了重大贡献;2.华罗庚: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其对中国数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钱学森: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4.“两弹一星”元勋: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赵九章,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钱三强,东风5号洲际导弹、长征二号火箭总设计师屠守锷,他们为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绘制了蓝图、奠定了基础;5.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其组织研究的我国第一颗2万吨当量的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在西部地区爆炸试验成功,预示着中国已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除了这些以外,1970年长征一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1965年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联合攻关首次通过人工合成获得牛胰岛素结晶等,每一项成果均是震惊世界的前沿科学研究,然而它们却是在艰苦环境中由无数科学家一滴滴血汗和毅力拼出来的,是科学家们的科研品质、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凝练出来的结晶,为新中国的科技史添上了一颗颗闪亮的“明珠”。
二、新中国科技成果铸就大国之基础
科技发明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对于国家的发展繁荣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而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还需要一代代的青少年的传承与创造。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每一个家都属于国的一部分,而国是千万家组建而成的。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只有从小树立家国情怀,将个人的小家与祖国的“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成长阶段将家国情怀深植于心,才能在“小我”中成就“大我”,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走好未来征战科学强国的新长征路。科学家的家国梦,他们的成长学习历程感染和鼓舞着中国热血青年,科学家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的理想和信念滋养着一代代国人。作为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近伟人,用伟人的品质感染和启发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信念。如:1.李四光先生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并在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这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财富,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萧条、人民食不果腹的局面而言,具有雪中送炭的效果,是我国实现经济富足的重要基石。2.华罗庚院士在数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证明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能力,向世人证明了中华民族不比任何民族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3.“两弹一星”的成功制造在很大层面上增强了我国的军事能力,大幅度消除了列国豪强对我国的军事威胁,进而让中国真正挺直了“腰杆”,这是邓稼先等伟大科学家在国家羸弱的困境中奋起拼搏研究的成果,是科学家们家国情怀下的使命感造就的传奇。“两弹一星”有效巩固了国防,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4.“钱学森”对于中国航天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他让中国的航天事业在浩渺的宇宙中徜徉,为中国火箭技术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基点,激发了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信心。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源于钱学森内心的家国情怀,在国外学成后面对祖国苍白的科技蓝图,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归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发展付诸了毕生的心血。
三、科研精神對学生的教育意义
开发初中科技史校本课程的目的正是如此,希望通过科技史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的家国情怀来感染和启发初中生心中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信念。如钱学森的传奇故事就是一个具有极好教育意义的例子,钱老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杰出的代表人物,成为二十世纪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当其争取回归祖国时,当时的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由此受到美国政府的威逼利诱以及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但钱老内心的家国情怀让其无视美方许诺的巨大利益,并冲破层层阻碍,最终回到祖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通过这个例子能够让初中生切实感受到科学家质朴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信念,继而在心中建立起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
科学家们进行无数次研究和实验的背后均是一颗颗坚定的心和信念在支撑。他们无疑是孤独的,为了科研奉献了许多,有时甚至连家庭都顾不上。他们对于科研事业的执着、热爱、顽强、勤恳以及对国家建设的热诚不悔、奋勇向前,正是当下初中生需要学习和汲取的核心素养。如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由于没有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支持,只能全靠科学家们共同努力和研究。科研环境非常艰苦,在西北的茫茫戈壁,科学家们幕天席地,用一砖一石筑起现代化的科研基地。他们甚至一个月都洗不上一次澡,草绳捆起铺盖就是全部家当。而后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和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创下了全世界历时最短、耗资最少的奇迹。整个过程中无论多么艰难他们都未曾放弃,因为在他们心中有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让学生们在科学家身上学会质朴、坚强的优秀品质,在现实学习和生活中树立崇高的理想,构建心中的家国情怀,助他们成长。
四、结语
新中国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和科研精神无疑是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通过开发科学有效的初中科技史校本课程能够利用科学研究历史和科学家的卓越事迹,积极引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助其更好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周静静.小学生眼中的科学家形象的调查研究[J].吉林教育,2017(16):16-17.
[2]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协召开中国科学家精神研讨会[J].科协论坛,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