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期间家庭亲子冲突成因及对策初探

2020-12-28郭学东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成因及对策疫情防控

郭学东

关键词:疫情防控;亲子冲突;成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15-0054-03

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国各地学校推迟开学,中小学生在家开展以网课等多种形式的自学模式。在长时间封闭的环境下,家庭亲子关系、代际矛盾被放大,以各类媒体统计呈现多数地区家庭亲子矛盾冲突案事件频发,甚至出现离家出走、自杀等极端行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乃至社会和谐产生了一定影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疫期防控期间亲子冲突呈上升趋势

以2月中旬至3月初,按某地公安局110报警台共接报相关案事件39起,环比增加20起,上升105.26%。按报警及出警处理具体实际,分析如下:

从冲突矛盾原因看:网络在线学习不认真、不能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沉迷网络游戏及无法出门等是家庭亲子矛盾冲突的主要导火索。其中,因学校推迟开学实行网络授课,网络在线学习引发的家庭矛盾纠纷事件最多,共22起,占56.41%,環比增加18起;因沉迷网络游戏及无法出门玩耍引发的矛盾纠纷均为9起。

从分布区域来看:城市主城区为高发区域。其中,城市化程度、商业化程度最高的核心城区发案数最高,共15起,占38.46%;次核心城区其他地区10起,占25.64%;非核心城区7起,中心城区近郊城区共9起。由此可见,核心城区人群密度大,据不完全测算其学生在家学习期间学业负担相对较重。

从群体分布来看:初中生群体发案比例最高,共18起(初三毕业生5起),占46.15%;小学生群体10起(小升初6起),占25.64%;高中生群体6起,占15.38%。

从矛盾冲突方式来看:主要有言语冲突、肢体冲突、离家出走等方式。其中肢体冲突最多,共16起,占41.02%;言语冲突及离家出走均为11起。值得关注的是,个别学生采用极端方式处理冲突,自杀行为在同期各地发生数增加。

二、疫期防控期间亲子冲突成因分析

(一)适应情景与非常态情景的矛盾导致亲子矛盾冲突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当其中之一发生变化时即产生心境扰动。

疫期家庭环境固有认知和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家庭功能向“教室”功能转化,即由舒适放松情景转向严格作息的学习、被“监控”情景,导致原有协调被打破,虽然不会产生阻抗,但潜意识存在对立冲突,特别是和父母及多角色(教师、任务监督者、审查者)交集,逐渐形成压力和冲突,加之个体心理韧性水平较低,且面对逆境和问题困扰时不能及时获取相关支持,并随着时间推移、冲突事件的频发造成持续压力进而爆发亲子冲突。

(二)个体生理发展规律导致亲子冲突发生的必然

Paikoff(1991)等人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指出的,青少年容易表现出一种对自我、他人和环境的过于理想化的观点,冲突很可能是因为归因的偏见与认知能力的发展。这种情境更多地表达了青少年对独立与自主的需求。Smetana(1989,1991)认为随着青少年独立意识的增强,而与此同时,父母却更倾向于保持社会传统、规则和责任,希望以此来影响青少年的行为和信念,帮助其完成社会化。当双方的社会认知观点不一致时,亲子冲突就产生了。亲子冲突更多地表达了青少年对独立与自主的需求。

由相关事件统计可知,以中小学生为主要群体,高比例为青春期阶段学生,此阶段个体特点集中呈现为生理快速成熟和认知发展的不成熟,他们逐渐有了一定的特定意向和责任感并自己决定某些活动如何进行,当与父母的意见发生分歧导致冲突时会更多采取抗拒态度和行为。

(三)家长对疫情期间亲子陪伴认知及定位不合理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亲子冲突是一个多人系统的问题,而不是父母或子女单方面的问题。亲子冲突的来源既可能是因为家庭成员系统功能的缺失,也可能是由于不恰当的人际关系界限,还可能是因为家庭成员防御性的沟通风格等导致。

疫期防控期间,不仅对于中小学生为新的应激情景,对家庭成年成员亦是如此。一方面大多数家长缺乏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识,另一方面自身尚处于特殊时期的适应情形,未做有效准备,不合理的应对方式导致家庭亲子关系发生变化,原有趋恒系统发生震动。由于部分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业,对疫期宅家期间的学业期望有过高要求;忽略亲子陪伴与有效沟通,忽视孩子的情感诉求,不能满足孩子在疫情期间特殊情景下的相关需要;且在家长群体中存在竞争意识、超前学习、唯任务完成形成了亲子冲突的直接爆发诱因,致使种种冲突现象甚至悲剧不幸产生。

(四)教育部门对疫情期间的学业要求被误读

教育部下发“停课不停学”通知,被广泛解读为网上上课,虽三令五申强调和提倡广义的学习,但缺乏具体指导,各地各校大多以网课形式来实现“不停学”。此举一方面对学生学习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成为学习过程的监督者,无形中加大了亲子冲突的可能。特别是一些毕业年级家庭,亲子矛盾、冲突呈高发态势。虽然有体育锻炼要求,但在家庭宅居情形下的执行过程中受场地、时间限制,不能高质量地执行,可能缓解冲突、提升个体应激、提供压力疏解的渠道被大打折扣。特别要说的是,对疫情期间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实现手段的缺失或者不科学不符合实际,导致学校和家长片面地追求作业完成数量,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

(五)亲子冲突是个体诉求压抑的集中表现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疫情防控阶段,作为能独立思考、自我意识逐渐清晰的中小学生而言,其对同伴(社会)交往、课外娱乐、户外运动、体育锻炼等主观诉求实属正常需要,甚至是身体的需要。然而疫情期间,宅家抗疫的现实情景不允许或者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基于生理和心理的正常需求,特别是青春期个体“力比多”需求无法被满足,即产生压抑,会因外界的压力而产生对立和冲突,亲子冲突为主要表象。

(六)其他不同的具体现实情景成为亲子冲突的释放渠道

不能一概而论,具体的居家情景会产生一定的冲突背景和应激制造,如某地因亲戚串门而被隔离,9人共处不足百平米的家庭环境之中,家庭成员不同程度的产生应激反应,亲子矛盾会在此种情境下放大或者压抑等。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亲子之间、社会信息的影响、对疫情的恐慌等多种情况均成为亲子冲突的释放情景、诱因或者主导因素。

三、疫期防控期间疏解亲子冲突的建议

(一)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停课不停学”的具体指导

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城乡差异、疫情防控居家时间的推移做详细且具体地指导,除了严格控制课业量,当下时期更要把体育锻炼、生命教育等课程排放到重要位置来做系统安排;教育部门要果断进行研判,特别是对中高考做出具体清晰地预告通知,消除毕业年级师生的焦虑和紧张感。

(二)积极开展家庭教育

把家庭教育以普及家庭教育理念,提升高质量陪伴为主要实现方式,广泛开展具体而有针对性的亲子关系辅导;并注重父母的焦虑、耐挫力、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网络辅导和支持系统的建立。可以社区为单位,志愿者服务为平台,吸引家长参与,以实际行为表现一方面疏解家长压力,另一方面可潜移默化影响亲子关系。

(三)构建危机干预(防控)体系

加强组织管理,形成有医疗卫生、教育等部门参与的危机干预(防控)体系。一方面是加强了解,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咨询等形式及时疏导亲子冲突。另一方面,对于因疫情防控需要而凸显的亲子矛盾要纳入社区工作重点,及时化解矛盾,防止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

(四)注重社会资源教育作用的发挥

教育教学在特殊时期仅以网课途径实现有悖教育部初衷。注重发掘社会资源特别是利用现有电视、自媒体等资源,通过潜移默化,一样可以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注意避免以“专家讲座”“名师授课”等形式的课业压力,提倡“寓教于乐”“亲子共读共赏”,优秀的电视节目可以推荐成为学科学习内容。

(五)注重应激投入并保障其专业性

相关部门应加强投入,适时划分专门区域和时段保障青少年户外运动,开展社区线下包括亲子体育活动在内的社区家庭辅导;设立市级层面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安排专业人员值守,对随时可发生的来电、来询组织专业力量进行督导、分析和研判;增加疫期心理健康教育投入,注重包括社工在内的专业人员培训和作业系统训练。

(六)优化复课后学校防疫管理

各地陆续復课,各校都在积极准备且防疫压力巨大,而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程和时间安排方面,对疫情的认知、准备和应对与学校管理层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基于此,学校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群体的心理干预,特别注重在学校防控、日常教学等不同情境下的个人情绪(应激)有意识地自我调控,谨防压力不适当传导,在有效抗疫的基础上注重人文关怀和关注时间效益;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危机干预预案,对特殊个案,例如不能及时返校的学生提供帮扶并提供线上线下心理支持服务。

猜你喜欢

成因及对策疫情防控
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制胜机理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关于梁山县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
浅谈初中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初中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