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9-12-02高枫陈薇阿不都热依木·阿不都克力木张凯伦
高枫 陈薇 阿不都热依木·阿不都克力木 张凯伦
摘要:目的 分析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13~2018年报告的猩红热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6471例,发病率为30.74/10万。发病率排前三位的是天山区(37.26/10万)、经济开发区(34.11/10万)和沙区(32.48/10万)。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6月份和11~12月份,发病年龄以3~8岁为主,发病人群主要以托幼机构儿童和小学生为主。结论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发病率呈周期性波动,其中5~6月份和11~12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以3~8岁年龄段的托幼机构儿童和小学生为主。因此需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的监测和防控,防止疫情暴发流行。
关键词:猩红热;流行病学;疫情防控
中图分类号:R51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20.036
文章编号:1006-1959(2019)20-0119-02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carlet Fever in Urumqi from 2013 to 2018
GAO Feng,CHEN Wei,Abudurehim·Abdukerim,ZHANG Kai-lun
Abstract:Objectiv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scarlet fever in Urumqi City from 2013 to 2018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Method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ases of scarlet fever reported in Urumqi from 2013 to 2018.Results A total of 647,1 cases of scarlet fever were reported in Urumqi from 2013 to 2018,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30.74/100,000. The top three incidence rates are Tianshan District (37.26/100,000),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34.11/100,000) and Sandy Area (32.48/100,000). The peak incidence was mainly from May to June and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The age of onset was mainly from 3 to 8 years old. The main population was mainly children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scarlet fever in Urumqi is cyclical from 2013 to 2018. The peak incidence period is from May to June and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 Children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kindergartens of 3~8 years old Mainl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of epidemics in schools and child care institutions to prevent outbreaks.
Key words:Scarlet fever;Epidemiology;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猩紅热(Scarlet fever)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痛、全身皮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经空气飞沫传播,传染性较强,儿童和青少年普遍易感,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疫情在我国多地呈逐年上升趋势[1]。猩红热以学龄儿童发病较多,其一旦发生于托儿所、学校等集体单位,常可引起聚集性暴发疫情。为了掌握乌鲁木齐市猩红热发病流行情况,分析疾病分布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发病流行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乌鲁木齐市2013~2018年报告的猩红热病例个案信息。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中的人口数据。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猩红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BG1598-1995),《猩红热诊断标准》(WS282-2008)。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使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整理,通过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
2结果
2.1发病情况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6471例,总发病率为30.74/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无暴发疫情发生。2013年度猩红热发病率最低为19.64/10万,2016年度猩红热发病率最高为38.07/10万,见表1。
2.2地区分布 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天山区、高新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经济开发区、米东区、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数前三位分别是天山区1757例(27.15%)、高新区1593例(24.62%)、沙区1389例(21.46%);发病率排前三位分别是天山区(37.26/10万)、经济开发区(34.11/10万)和沙区(32.48/10万)。
2.3时间分布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每月均有猩红热发病病例,但各个月发病有所差别,其中有两个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6月份和11~12月份,见图1。
2.4人群分布 共6471例猩红热病例中,男性3977例,女性2494例,男女性别比为1.59∶1。报告病例中发病最高的是托幼儿童,占52.56%(3401/6471);其次为学生,占32.10%(2077/6471),散居儿童,占14.93%(966/647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8岁,其中5岁年齡段发病率最高,见图2。
3讨论
猩红热的诊断主要以临床诊断为主,一般不行实验室检测,但轻型和非典型猩红热,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因此应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目前还没有预防猩红热的疫苗,需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传染源,可通过保持卫生清洁、消毒、开窗通风等方法切断传播途径,并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识。由于儿童是猩红热主要发病人群,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防病知识知晓率和防病能力更加重要[2]。
本研究中,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6471例,总发病率为30.74/10万;2013~2016年猩红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最高,2017年略有下降,2018年又有所上升,符合猩红热发病周期性波动的特点[3]。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排前三位的是天山区、经济开发区和沙区,其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可能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学校托幼机构多、人群流动性强、接触频繁而容易引起传播有关。猩红热发病高峰集中在5~6月份和11~12月份,而发病高发季节是否和气象因素、空气污染等相关,需结合当地气象和空气污染特点开展针对性研究。猩红热发病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3~8岁,且以托幼机构的儿童和小学生为主,提示托幼机构和学校是猩红热的高发场所。因此需要做好学校和托幼机构猩红热疫情的监测和防控,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的暴发和流行,加强对猩红热疫情预警预测的研究,能够较好的预测疫情流行趋势[3],为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实施和落实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发病率呈周期性波动,其中5~6月和11~12月为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以3~8岁年龄段的托幼机构儿童和小学生为主。因此,需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的监测和防控,防止疫情暴发流行。
参考文献:
[1]廖如珺.猩红热流行病学研究概况及应用的统计分析方法[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7,32(2):98-103.
[2]张琳.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提高猩红热患儿家长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和教育,2016,14(5):597-598.
[3]马涛,洪镭,林丹,等.2006-2015年南京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6,2(4):223-229.
收稿日期:2019-5-22;修回日期:2019-6-5
编辑/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