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性热身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28张雅乐

艺术评鉴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主题性

张雅乐

摘要:舞蹈课程是中小学必不可少的一项美育教育。热身训练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中小学舞蹈课程中的热身训练较为古板单一,不足以吸引学生兴趣,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概述了热身训练的意义,分析了中小学舞蹈热身训练的现状,提出了主题性热身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主题性  热身训练  中小学舞蹈

中图分类号:J7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2-0079-03

舞蹈艺术最重要的意义是完善人格,使一个人成为真正健全的人。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教育理念上的突出,更体现为以“审美为中心”的发展路径,不断探索改进,完善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模式,进而推动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多元化以及艺术实践的应用发展。

在中小学舞蹈课程中,热身训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充分的热身活动能有效地避免损伤,是学生学习舞蹈的前提保证,因此,热身训练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顺应中小学生的骨骼发育和心理情感发展特点。在归纳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将重点阐述主题性热身训练在中小学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一、热身训练的概述

热身训练首先是学习舞蹈的前提保证,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肌肉和韧带,协调人体各器官部位快速进入运动的状态,预防和减少不必要的肢体损伤。其次,热身训练的时间安排可根据不同的舞种风格、难易程度进行科学地调整安排。如果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会造成体力消耗过大,引起不必要的疲劳。相反,如果运动量太小,则不能达到热身的效果,从而失去热身运动的意义。

(一)热身训练的定义

热身训练就是通常所说的准备运动,即在进行正式、密集的运动之前先活动肢体,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得到简单的锻炼,为后续剧烈运动做好准备。通常来说,热身运动包括被动热身(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热身)、常规性热身(通过慢跑、弹跳、拉伸等多组重复的常规动作来完成热身)、具体特定的热身(在常规性热身的基础上,依据不同舞蹈的特点和需求采取针对性的热身训练)。

热身训练是由简单易操作的动作开始,循序渐进地让心理和身体同时接受较高强度的训练,也就是说,通过轻微的运动,唤醒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提升学生的心率,增加其肌体的血流量和含氧量,促进身体和心理到达巅峰状态。换言之,只有学生们体温升高,肌肉才会更松弛、更灵活。让学生以好的身心状态进入舞蹈课堂,尽可能降低运动损伤带来的风险。

(二)热身训练的重要性

首先,从身体层面来说,只有经过充分的热身训练,学生的身体机能才能被唤醒,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才可以兴奋至运动的水平,从而有效防止肌肉拉伤;从心理层面来讲,良好的热身训练会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升其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不可否认,学生的舞蹈课堂运动需要更多的安全保障,而热身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调动身体机能。进一步讲,热身训练是在克服人体生理惰性的基础上振奋起精神,起到协调、系统地调动全身各器官的效果。热身训练能够有效预防韧带撑拉带来的损伤,也能减少剧烈运动时造成的关节软骨损伤。

其次,热身训练的合理性能够保证中小学舞蹈课堂的顺利开展,对学生的情绪调动也有积极的作用。马斯洛的层次认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七个层次,因此,热身运动规则的制定也要考虑学生的需要。统筹考虑各种教学影响因子,制定科学合理的热身运动规则,对热身活动的开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提升学生身体机能的同时,调节学生心理,确保身体的各个器官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

最后,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热身运动项目,不仅能有效提升热身效果,还能激活学生的运动思维,为教学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如果在课堂中不能合理安排热身训练环节,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就无法从外界事物中安静下来,真正投入到课堂中来。而且,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关节比较脆弱,不能承受剧烈运动带来的冲击。因此,热身训练在中小学舞蹈课堂中十分重要。

二、中小学舞蹈热身训练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和美育工作的逐步推进,舞蹈正在以素质教育舞蹈的新形式逐步进入中小学课堂中。舞蹈教育承载着美育思想的灵魂,有着健全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力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艺术教育。

中小学的舞蹈课程由六部分组成:课程导入、热身训练、复习回顾、新课教授、拓展总结、回顾放松,然而,教师们普遍把注意力放在新课导入与设置中,忽略了承上启下的热身训练。教师对热身训练的重要性缺乏认知,音乐和内容的选取设置不够丰富和新颖;另外,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自我意识较低,被動地接受教师的固定动作,不加思考的进行模仿和复制,失去了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热身训练缺少主题性引导。传统舞蹈课程中的热身训练与课程主题关联度不高,会让课程缺乏主题连贯性。换言之,热身训练基本上与课程内容相分离,直接照搬或是采取流程化的热身套路,简单的一带而过,也不关注是否符合舞蹈的理念标准,甚至直接运用体育课堂中的活动组合。如此一来,会导致学生无法从热身训练中了解舞蹈课程的目标、感受课堂特定的主题氛围,更无法将热身训练的动作运用到后面的学习中。舞蹈素材和语汇的积累也只能从新授与拓展两个环节去积累。但是,舞蹈课堂应该保持从始至终的审美要求与美感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热身训练的良好效果,既活动肢体又开发心灵。

另一方面,热身训练缺少创新性开发。教师在热身内容安排上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以及运动能力,也忽视了创新思维的作用,千篇一律的热身运动降低了学生对舞蹈本身的关注度。在中小学的舞蹈课堂中,学生们大都以接受式为主,教师按照基本动作和基本步骤由浅入深地教授,最后统一规定学习舞蹈的套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自我学习的意识薄弱,缺少自我探究的主观性,缺乏创新充满自我个性风格的热身训练的意识,只是机械性的活动肢体,达不到热身训练激发兴趣,预防损伤的积极效果。

由此可见,中小学舞蹈热身训练的内容相对单一枯燥,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热身运动体系。传统化和单一化不足以达到良好的热身效果,课堂从一开始就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在之后的环节就无法吸引学生对舞蹈产生兴趣和热爱,由于学生的热身不够充分,造成运动损伤的严重后果。

三、主题性热身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依据上述中小学舞蹈热身训练中缺乏主题性和创新性的现存问题可以发现,传统热身训练是最基础的选择,但不是唯一选择。中小学的舞蹈课程一般要制定好相应的教案,并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规律。

主题性热身训练是依据教师具体课程内容展开的,具有主题性质的热身训练。可依据拉班创意舞蹈的理论基础,围绕创意舞蹈中的时间、空间、力量、流动及关系四方面基本元素展开热身训练活动。通过探索身体进行肢体动作的一种创造性表达的舞蹈形式能在锻炼身体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变化,努力提升其动作质感。

(一)时间主题

时间是事件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在舞蹈中时间的多少、快慢速度变化都直接影响了舞蹈所要展现的内容。音乐节奏的掌控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引导。课堂中,教师可让学生们统一坐在座位上,逐一配合教师的口令进行运动。选取舒缓的音乐,从头部、肩膀、脊柱、双腿、双脚依次进行活动。比如,转动头部,用耳朵慢慢找左右的同学、用鼻子快速找老师;手指延伸触摸天花板,从单手到双手;小碎步转身体到旁边,跺脚由慢到快再突然停住;双手拍肩膀,从单手到双手不断变化节奏速度,可以从双手交叉到任意拍打身体部位。慢慢呼吸,寻找身体的感觉。教师亦可运用意象提示的方法,让学生们的手臂像波浪擺动,在身体不同的方向游走,感受动态化的时间流逝。在反复变换的音乐风格及教师口令中,让学生掌握以时间为主题的热身训练。

(二)空间主题

首先,空间是一个相对概念,由长度、宽度、高度、大小表现出来,也是一定范围内的宽与窄、高或低、垂直、水平和斜线。教师可通过雨势的忽大忽小提示学生舞蹈中的空间对比,并给学生简单展示素材来表现大小、宽窄、远近及垂直水平的不同空间。例如,这节舞蹈课的课题是探索“大”与“小”的主题元素,在热身训练环节下,教师可引导学生摆出不同的大小造型,限定身体的部位,并不停切换口令,保证全身都可以活动到,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状态里,活跃身体的每个细胞。

其次,空间主题中可采用“小鸟飞翔”的课程,学生们的动作将不受空间限制,可以是高空、中空和低空。动作类型可以是跳跃、奔跑等。飞翔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两只小鸟相互交流、相互依靠。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自己的肢体,变换不同的动作,探索不同空间维度,体验舞蹈的乐趣。

(三)力量主题

首先,力量主要指力气,运动生理学将其定义为肌肉紧张或收缩时用于抗阻力的能力。力量的大或小在身体上表现为紧张或放松、柔软或强壮、舒缓或骤然的动作。不同力量的主题可增加学生对身体质感的体悟,练习中幅度、方向的变化使学生的身体具有了更高的灵活性。譬如,教师可以营造一个情景,在沙尘暴的天气中,满身灰尘的你要抖掉身上的灰尘,让学生聚集在教室的一个角落,依次跑出来,可以拍掉、抖掉、甩掉身上的灰尘。

其次,可利用生活中的力量元素,模仿不同动物或植物的外形状态,这些动作对中小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做到,可以让他们轻松获得成就感,因而充满学习热情。比如“雪人融化”的主题,舞蹈动作从身体的不同部位开始融化,如头、肩膀、后背、膝盖等。融化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身体一个部位为主,带动其他部位逐渐融化,也可以全身参与进去,同时融化。融化的速度要慢,直到完全倒地放松。

为增添课堂氛围,教师可随机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们在不同空间进行即兴表演,灵活运用躯干、不同关节,融入不同力效。教师摇动铃鼓,学生运用不同的关节呈现出震动的质感。最后停住一个造型。融化倒地后,迅速形成一个要求的造型。老师敲鼓,学生快速跑动,变换跑步的速度、幅度,在一声强烈鼓声下,轰然倒地,再像一个气球一样充满气,膨胀起来,被风吹起来,在空中流动轻轻飘起。这种通过听觉触发力感的方式也适合运用在中小学舞蹈课堂中,比较符合孩子们探索的天性。

(四)流动及关系主题

流动是指经常变动,是动作的连贯或停顿、交融或离散;关系指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舞蹈中,流动及关系主题可以培养学生相互间合作的能力,增添其身体敏感度。教师可采用拍鼓的方式给学生们一定的节奏,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教师拍鼓,让同学们在节拍中随意走动,用身体不同部位跟遇见的同学打招呼,鼓声停止,动作也停止。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让每个人想象自己吹了一个大泡泡,并举着自己的泡泡小心翼翼地前行,泡泡被戳破后,继续再吹一个,最后找到伙伴,把自己的泡泡和对方的融合。在不断行走和运输泡泡的旅途中感受自身在空间、时间内流动的变化。不仅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也关注到别人的动态,清晰彼此的关系,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发掘更广泛、多元的元素。

需要强调的是,在课堂中可参考《舞向未来》课程设置中的“旋转课堂”,教师不断变换教室的方位,让教室“转”起来,让每个方位的学生都有站在前排的机会。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对热身训练展开立体式探索,从多视角出发进行设计,确保热身运动更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使热身训练更加具有针对性。可运用课程主题元素来唤醒肢体,吸引学生注意力,不断引领学生,让学生能够用大脑去舞蹈、身体去思考,以主题创新性的舞蹈理念,助推中小学舞蹈课堂中的热身训练环节。

四、结语

我国推崇的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创造性思维为导向,重视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亦是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所以,面对舞蹈课堂中热身训练的现存问题,学校的教学理念目标和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要时刻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不断修整创新。

本文提出的“主题性热身训练”既可以为中小学舞蹈课堂提供优质的教学保障,也能更好地体现出当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预防中小学生运动损伤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终提高学生们对舞蹈课堂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美学[J].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9.

[2]郑雨.体育课前热身的趣味化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0(09):41-42.

[3]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教学法核心理念[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6(01):72-79.

[4]何好.深圳中小学舞蹈教育创新模式初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3):40-44.

[5]杨杰.体育舞蹈的分类特点及开展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8(25):8+10.

[6]李雪虎.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舞蹈教育[A].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C].2019:515-517.

[7]邢珊珊.基于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健美操创编与实施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7年.

[8]卡特琳娜·嘉德拉.中小学创意舞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主题性
浅析主题性在丝巾设计中的体现
农村幼儿园有效开展美术活动的几种途径
历史和主题:中国红色文化研究综述
餐饮空间的主题设计研究
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个案成果展示的指导研究
图案之于空间:概念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增强服务意识 打造为民频率
主题酒店客房空间的主题性设计研究
浅谈主题课程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开展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