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研究
2020-12-28胡居东
【摘 要】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社会正亟需创新型人才。而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在社会创新创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现阶段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作用,并介绍现阶段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另外,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双创教育的发展状况与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双创教育的建议对策,以期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状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逐渐深入,创新、科技、研发等的提升才能够提高我国企业乃至我国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和主动权。但是,近期大学生受到经济状况下行等的影响,其就业状况有待改善。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增加大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研究成果转化成有效生产力等具有意义作用。
(一)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而整体经济、企业发展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因此,国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并给予大学生群体一定的优惠。现阶段,存在较多的企业都是由大学生创业而形成的,这对于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具有积极的帮助。
(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
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对于促进大学生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活学活用,能够发现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实践的距离,加深对其专业知识的理解。另外,参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对课题的探讨中能够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写作能力、协调能力、表达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等都会在参与项目中得到相应的培养。
(三)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
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之一是大学,大学教师、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创造一定的新成果、新技术,但是并为将其投入生产生活。大学生双创过程中,可能会将其所接触的最新成果投入社会生产过程中,对于方便社会生活、构建创新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二、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创新创业竞赛导向模式
该模式是通过由政府、企业、相应协会等创办的创新创业竞赛,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教育。学生参与竞赛过程中,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应文献、进行调研、撰写申报书、汇报项目等完成相应的课题。学生在完成竞赛过程中,能够自觉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培养团队意识以及未来科研创新能力。
(二)教师科研项目导向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吸收大学生参与其项目。大学生提前接触科学研究,有利于培养其未来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拓展其创新思维。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参与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并在其中完成一定的任务,例如查阅相关数据、阅读文献并整理。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
大学生自主创业通常是大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对该行业进行细致的调研、分析之后,借助高校提供的平台、环境、政策等创办企业,进行创业活动,并参与企业的后续经营管理。通过自主创业,大学生不仅能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为其他人提供创业岗位。
(四)社会就业创业导向模式
部分大学生今后在社会就业创业中需要较高的创新创业素养,因此为培养该类大学生面向社会所探索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下,学校聘用校外企业高管,对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创新教育,并构建一定的实践平台强化学生的创业实践。
(五)考研导向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针对考研学生,通过对考研学生进行双创教育,培养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助力考研学生适应未来研究生科研学习,同时对提升学校考研率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学生发表论文、参与创新创业比赛等并获得一定的成就,能够为其考研面试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地位。
三、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开始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数量逐渐增加,但是受到传统大学教育模式的影响,传统教育方式难以满足现阶段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因此整体而言,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需要众多问题需要改进,主要包括: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以考试为重点的教育模式并未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學生往往是被动学习与接受知识,能够自主探索的学生数量少,而且缺乏探索意识。另外,大学生具备科创经验较少,有较大概率遇到难以解决的科研问题,影响学生积极性。此外,学生选择学校的时候往往会追求“名校”,而忽视自身优势与兴趣,一旦选择的专业不感兴趣,对专业相关内容的研究也就丧失热情。
(二)大学生创新成果缺乏可行性与研究价值
富有研究价值的创新成果通常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同样需要依赖大量的实践、经验支撑。大学生在学术研究、创新创业等需要花费较多额外的时间与精力,而大学生并没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因此,即便学生参加科创项目也是在较短时间内将项目所要求的计划书、论文等完成,因此其研究成果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其可行性和研究成果有待深入考量。
(三)高校教师缺乏指导动力
当下的高校教师面临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因此很多高校教师对学生科创、竞赛项目重视度不高,且多数老师指导学生也是出于责任,学校并未详细制定教师对学生双创、科研指导的具体要求与奖励,导致高校教师指导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学生对双创项目不重视、敷衍,也会一定程度上挫伤教师指导的动力。
(四)高校缺乏相应的软硬件支撑
学校设置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偏理论化、模拟化,缺少真实实践项目支撑。学生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设备、场地支持,而高校一方面考虑成本预算,另一方面考虑产出效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故而阻碍学生创新项目良性发展。
(五)校企协作下创新教育缺乏新意
当下虽然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入,但校企协作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岗位能力的训练。而且在实践教学环节多以模拟训练为主,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有限,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活力。
四、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举措
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形成创业创新良好环境,需要依赖多方资源,为大学生构建创新创业平台,增加学生创业创新的可能性,借助多方力量逐渐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
(一)加强思想引导,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完善学生与创新创业人员或专家沟通交流机制,增加学生与教师专家的沟通机会。通过学院或学校邀请相关专家就创新创业项目展开详细讲解,回答学生在双创项目中的问题,或是邀请已经在双创项目中获得成绩的同学向大家分享经验与感受,尽可能的减少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困惑,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之中。
(二)设置相应课程,全方位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系统性创办创新创业课程,并对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展开系统性的培训,包括论文撰写、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的学习、申请专利等方面,确保学生能够对创新创业和学术研究相关理论和方法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另外,也可以结合校外的资源,对于在双创比赛等项目中获得优秀成果的同学,给予出国分享交流经验与企业实习等机会,丰富学生的视野与见识。
(三)推出创新计划,提供项目经费支持
学生可以结合实地调研,自主选择所要研究的项目,另外项目题目与主题也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无论是选择哪种方式参与项目并成功立项的学生,学校都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需要严格把控各团队经费的开支,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检查并明确结题标准,从而使得学生在参与科创项目的各个环节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和团队。
(四)推进以赛促学,构建创新人才团队
目前大学生科创类比赛的数量不断增加,各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可以自主参与到不同的学术竞赛中。在竞赛中表现优异的个人或团队,可以根据项目特点、自身专业优势相互组队,共同完善科创项目,并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指导优化团队成员结构及参赛项目,为后续参与更高等级的比赛奠定基础。
(五)深入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创业新模式
校企合作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多处于基础阶段,高校和企业应探索单纯性的岗位实践转向多元化的创新实践。如宿迁学院京东商学院实体化项目——“京东情项目”,是宿迁学院与京东集团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项目。该项目学校与京东共同扶持在校大學生创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司实体,学生经历全流程的商务活动,提前历练社会并经历风险,这让常规教学模拟实践转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项目实战,也为未来就创业增加经验。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参考文献:
[1]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周刚,陈洪伟.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6.
[3]严奕.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
[4]黄昌兴.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育人新路径[J].学周刊,2020.
作者简介:胡居东(1989—),男,江苏宿迁人,助教,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