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研究
2020-12-28任慧敏王泽丽
任慧敏 王泽丽
摘要:伴随着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及措施的积极贯彻落实,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推进,青海农村充分发挥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为了深入了解青海农村精准扶贫政策的发展现状,我们专程对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本康沟村进行了走访调研,真实了解本康沟村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突出本康沟村党建扶贫的优势,充分展现本康沟村特色脱贫模式,探索基层党建工作对农村未来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基层党建 精准扶贫 本康沟村
党的十九大以来,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本康沟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而提出了“一抓双促”理念,即抓好党建促发展,围绕发展抓党建,推进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帮扶作用,统筹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本康沟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一、本康沟村的基本党建情况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本康沟村地处青沙山南麓,海拔3000米,距离镇政府6公里,该村下辖3个社。全村共有112户,其中汉族68户,回族44户;总人口447人,其中汉族257人,回族190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38人;党员30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12名,女党员7名,预备党员2名;耕地1350亩,退耕还林502.6亩,林地3864.6宙,草山7108亩。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外出务工。
为切实加快群众脱贫增收步伐,本康沟村党支部紧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任务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村集体经济破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实施党组织领导能力提升、党员引领发展能力提升、群众致富技能提升,促经济集体经济破零的打造具有本康沟村特色的“三提一促·奔小康”党建品牌。在本康沟村形成以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个体经济成长、以党员发挥作用带动群众广泛参与、以党的建设引领实现共同富裕奔小康的目标。
(一)提升党支部领导能力
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夯实村级组织的工作基础,使村级组织成为群众弃小康的“桥头堡”。一是规范基础工作。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建立完善各项议事制度、管理制度重点结合“三议一表决”等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二是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结合项目实施的实际,在村级组织内部设立旅游项目发展部、餐饮项目发展部、公共管理发展部等机构,进一步合理分布基层组织带头人的职责,再组织党员融入各机构开展工作,从而形成党员带头促发展,以党建促脱贫模式。三是推进村民自治。成立矛盾纠纷化解、土地丈量协调等工作组,成员由本村有威望的老农代表等组成,在项目建设中发挥作用,充分实现群众自治。
(二)提升党员引领发展能力
一是党小组会每月召开一次,通过固定党日活动、三会一课制度等,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升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水平,在党员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培养农村党员实现“四个合格”,积极发挥党员在工作生活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全力保障党的政策路线落实到位。二是党支部每季度至少上一次党课,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切实强化实用技能培训,重点结合本康沟村实施的乡村民俗旅游项目,从党员中寻找带头人,结合党员本人的意愿,实施农家乐经营管理、公共服务管理、手工艺品加工等技能培训,在项目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组织能力培训,引导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带动贫困户等需要组织帮扶的困难户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三)提升群众致富技能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村14户建档立刻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达到3762元;有意愿的劳动力都可参加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例如:为期40天的缝纫机培训,为期30天的挖掘机培训以及种养植技术与拉面带薪在岗培训,先后培训4次,全村共计109人次参加。通过技能培训,提升群众自身素质与致富能力,实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与此同时,由党支部按照本村民俗旅游发展实际和第二轮支部建设年工作方案,开展党员设岗定责,设立餐饮发展组、农家乐发展组、花海管理服务组、娱乐项目服务组等若干小组,由党支部按所需岗位对党员定责。每名定责党员负责,根据群众意愿组织群众进行服装加工技能、皮雕技术、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等的培训,培训后,根据实际为群众提供相应岗位,让群众增收致富。
(四)促进集体经济破零
一是继续推进现有的本康沟民族服装加工车间不断完善管理,提升质量,步入规范运行。二是引导广大群众,依托乡村民俗旅游项目实施平台,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形成推进民俗旅游项目建设这一集体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三是大力打造“花海”硬件,通过植树造林、道路建设等提升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四是引导发展皮雕、民间刺绣等技术发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旅游产品。通过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提升品位促进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共同发展。
二、创建“党支部+公司+农民工”的特色脱贫模式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必须找准产业定位,利用一切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寻找符合本村实际的脱贫模式。本康沟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积极能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当地优势产业,吸纳创建了“党支部+公司+农民工”的特色脱贫模式。
(一)精准扶贫车间
2016年,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解决村里的留守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本康沟村积极联系帮扶单位青海省西川监狱,获得了西川监狱捐赠的42台缝纫机设备,并以此为基础,在扎巴镇党委的帮助下同青海哈尼福民族服饰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成为该公司的服装加工基地。随后,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村里建起了一座正规的服装加工厂,投入了80万新型服装加工设备。本康沟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积极配合,帮助哈尼福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大力宣传,鼓励村里的贫困户、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加入进去,建成了“党支部+公司+农民工”的精准扶贫车间。这一车间建成后,极大地降低了贫困户外出务工的风险,使贫困户的收入得到了保障,同时有效的解决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村中的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使他们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生活的质量。就像村中有一级残废贫困户的马富龙,通过车间务工,让他从单纯地靠国家救助生活变成了月薪3000多元的务工者,不仅让他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而且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也感染了全体村民。目前,精准扶贫车间已实现每月人均收入3000元,最高可达到6000元。
(二)旅游扶贫项目
根据中共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本康沟村依托山清水秀和空气清新的自然优势、无污染的环境优势、距离西宁车程不到1小时的区位优势和民风淳朴、忠厚的人文优势,在各级党支部的带领下,着力将本康沟村打造成民族旅游示范村。化隆县委县政府于2018年6月投资3500万元,用于本康沟村的各项建设,主要包括蝴蝶花海、本康神泉、观光采摘园、传统农家乐、民俗文化体验等项目,形成了“一沟一道二环三山”的精品旅游路线。为了更好地开展旅游扶贫项目,在本康沟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村中成立奔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所有的建设项目,并且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形成了“党支部+公司+农民工”的旅游扶贫模式。通过旅游扶贫的不断开展,本康沟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随着“党支部+公司+农民工”的特色脱贫模式不断深化,本康沟村已于2018年年底完成脱贫工作,成为了化隆县旅游扶贫项目的样板村、示范村,而且在村妇联主席的带领下,还被评为了“2019年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三、以基层党建谋未来发展
抓好党建促发展,围绕发展抓党建,推进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使基层党建聚焦农村发展的大局,把其触角延伸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每个环节,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开创本康沟村党建工作新局面,促进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
(一)坚持以党的建设为根本保障
首先,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使本康沟村党支部能够严格按照各级党委的要求,不断深化、细化对村党支部的建设,使党建工作不断具体化,各项任务目标能够落到实处。其次,要注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培养后备干部人才做准备。认真贯彻党建十六字方针,严格按照程序及有关规定发展党员,做好党员信息库完善工作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工作;认真抓好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意识,保持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最后,要抓好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对全村的党风康政建设工作实行层级管理,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筑牢廉洁自律防线,坚持集体决策、民主管理;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打好群众基础,树好社会形象,继续争创先进党支部。
(二)坚持以人才发展为最大动力
要摆脱贫困,人是关键因素,所以必须念好“人才经”。本康沟村党支部应该继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坚持坚持以人才发展为最大动力。首先,做好党员培训工作,力争全年党员的理论学习不少于12次,有计划、有内容地组织党员年内学习不少于6天,并且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培训党员、后备干部、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使培训率达到95%以上。其次,积极落实镇党委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并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不少于5天。继续按照“带薪在岗实训+创业”的计划,在以往进行养殖种植培训、拉面培训、缝纫机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对村民进行电脑技术培训、生产经营培训等,培养本康沟村自己的车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以便更好地合理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同时,也可以邀请当地的“田秀才”、“土專家”通过现身说法的形式来传授经验,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从而做到智力扶贫,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
(三)坚持以经济发展和农民富裕为最终目标
虽然本康沟村已经脱贫摘帽,但是脱贫攻坚的新阶段仍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整体收入。一方面,应加强与青海哈尼福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合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哈尼福服装加工厂的建设和运营,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加工质量,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装,实现公司市场发展和贫困村经济发展双赢,既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又解决了村中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应不断完善本康沟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乡村旅游项目,深层次发掘地方特色,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努力把本康沟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文明乡村,进一步维护和巩固脱贫成果。
综上,在本康沟村党支部持续不断地抓基层、打基础,抓创新、促提升,抓服务、强保障的基础上,全面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及党员群众的战斗力,引领全村党员群众共同致力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