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

2020-12-28康永军

学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导学式教学法初中数学

康永军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学会去从数学角度提出、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个基础上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多样化的问题解决策略。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导学式”教学法,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环境中拉出来,使其走向自主学习的道路,在掌握数学知识以及技能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达到利用数学推动学生向不同方向发展的教学目的。基于此,笔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1-01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1.066

“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该方法是以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为理论依据,重视新旧知识的融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和选择教学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拓展新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此实现学生的成长。将“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背景出发,提高教学活动的合理性,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一、“导学”时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知识最直接的内在原因。兴趣高的学生才能够积极学习,思维才会增加灵活、敏捷。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利用“导学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课前几分钟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现代化理念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导学”时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就是故事、多媒体,不同的“导学”方式有着不同的作用,且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设置疑问时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爱好两个角度出发,确保疑问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进而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知识。“导学式”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利用疑问激发学生兴趣,需要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为基础,故而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学生从内心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同时,教师也需要做到理解学生,信任学生,这样便于在双方互相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顺利开展“导学式”教学。

二、“导学”时突破重难点,加深学生理解

初中數学的每个章节都有重难点内容,而这些重难点学习的难度在于抽象性较强,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思维特点不相符,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教师在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时,需要结合好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特点,对重难点教学内容进行特殊处理。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将丰富的且具有感性色彩的材料作为“导学”的起点;找准突破重难点教学内容的关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判断以及联想等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推理[1]。此外,为强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或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现象进行“导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增加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将“导学式”教学法与生活化的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解决重难点问题。

三、“导学”时以旧引新,促进学生知识迁移

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通常后期学习的知识是前期知识的拓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导学式”教学法时,可以将“以旧引新”作为主要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并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点之间的规律。“导学”时以旧引新,需要教师注意到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利用合适的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但也需要注意“导学”的内容难度适宜,不能过低或者过高,要保证与学生学习、思考问题的层次相符,促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学活动,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此外,适合用来“以旧引新”的知识点不一定只有一个,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材内容的系统性,从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点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架构,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并且形成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可见,“导学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推动教学活动优化和促进学生进步的积极作用。

四、“导学”时提示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智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在学习时领悟知识,并且提示学生掌握不同知识的学习方法,使其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小学数学的延伸,也是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其内容包括代数部分和几何部分,这两部分内容在学习方法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性,需要教师在“导学”时对学习方法进行提示,使其掌握不同类型知识的正确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教师在对学习方法进行提示时需要注意,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经验等条件的不同,对学习方法的理解不同,需要教师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提示,争取学生都能够理解并掌握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最终提高“导学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五、“导学”时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涉及的公式、概念、定律以及法则等都是对抽象知识进行概括得到的结果,是将直观、具体的表象总结成具有规律性的知识,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难点之一。因此,教师在利用“导学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导学”,引导学生总结数学规律。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引导:第一,概括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众多的因素中提炼出能够体现概念特点和本质的因素,并对此进行概括和总结;第二,关于计算的相关法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计算的步骤、过程进行总结。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总结方法,教师利用“导学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时,要从具体的内容出发,对学生的抽象能力进行有效培养[2]。

六、“导学”时拓展思路,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导学”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思路的拓展,帮助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习题条件完善,结论非常明确。一般情况下,学生解答习题就是寻找唯一的且正确的答案,在这樣的背景下学生形成心理定势,即只要能够得出一个答案就完成习题,很少会深入探索习题。为打破学生的思路限制,教师可以在“导学”时设计开放性习题,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使其学会不同的解题方法,并且能够准确运用这些方法解决数学习题、解决现实问题,实现知识的有效融合,灵活运用知识。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在“导学”时注意学生思路的拓展,确保学生能够以灵活的方式将知识融会贯通。

七、“导学”时注意分层,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

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性格都具有独立性,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时也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导学”过程中能够照顾到绝大多数的学生,以便提升学生整体数学成绩,提升综合教学成效。教师在运用“导学式”教学法时经常需要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而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能力不同、学习和生活经验不同,提出的质疑良莠不齐。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提出的质疑进行讨论,分析其中哪些问题与教学内容无关、哪些问题质量较高,通过引导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使其思路逐渐清晰,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只要“导学”的方法合适,学生就能够从中发现知识,并且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导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分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提出质疑问题的质量,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运用能力,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也需要教师注意教学时间的问题,即掌握好引导学生质疑的时机,避免过多的浪费教学时间;但又需要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尤其是数学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合理的“导学”方法、充足的思考时间,有利于使其更扎实地掌握知识。

八、“导学”时加强分组讨论,强化教师点评

分组学习是初中教育阶段常用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更是在素质教育基础上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分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其在解题过程中集思广益。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出自身的指导作用,这也是教师在“导学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最应该体现的个人风格、指导思想以及升华教学有数的重要环节[3]。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一位学生都记录自己和其他学生的解题方法、思路,通过排除法、列举法、对比法以及整合法等多种方式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完成小组讨论之后,由教师点评小组讨论的过程、目标以及结果。这样的教学方法看似轻松,将所有的学习环节都交给学生,但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很高的领悟力,还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关系,需要学生信任教师,并且需要教师有很强的容纳感,即能够将学生复杂的解题思路进行整理、归类、提炼,最终掌握好学生思路的特点和倾向,从而掌握讲解知识点、培养学生某种解题能力时的规范以及特定规律。由此可见,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需要重视分组讨论,并且强化教师点评,实现该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价值。

九、结语

综合本文的分析,将“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导学”时设置疑问、突破重难点、以旧引新、提示学习方法、总结规律、拓展思路、注意分层、加强分组讨论等模式落实具体的教学活动,形成对“导学式”教学法系统化、全面化的应用,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的同时,还可实现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灵活性,达到提升教学水平、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小璐.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0(11):9.

[2]吴晓娟.关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50.

[3]贺前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论导学式教学法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6(8):16.

猜你喜欢

导学式教学法初中数学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整体导学式开放性教学法初探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序及效果评价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