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与路径:重大疫情防控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探析

2020-12-28张艳霞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共同体抗疫命运

张艳霞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经历的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是当前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之一。面对来势汹汹的重大疫情,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呼吁全人类精诚合作,团结一致,为尽快战胜疫情、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发挥建设性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以开放合作的实际行动,为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作出了重大贡献,诠释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汇聚全球合力方面的时代价值。如在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行动中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向国际社会分享科学技术信息和防治经验,与世界其他国家联合研发疫苗,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尽己所能向其他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医疗援助和技术支持等。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认为:“中国所采取的防控措施改变了疫情的发展轨迹,构建起防止疾病国际传播强有力的第一道防线。”[1]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阿尔布劳表示:“中国支持其他国家抗击疫情,以自身行动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在合作抗疫过程中,各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了更深入理解。”[2]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应对疫情特别峰会上提出四点倡议,向世界发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的积极信号,也为世界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多国人士纷纷表示:“来自中方的倡议正是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所应遵循的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成为推动抗击疫情国际合作的重要精神力量。”[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积极响应,充分彰显出独特的时代价值。因此,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认真审视和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探讨其时代价值和建构路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的时代价值

俄罗斯友谊大学学者季莫费耶夫认为:“抗击疫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各国必须联合应对挑战。”[4]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国继续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有利于强化全球共生共荣意识,实现各国共同防疫抗疫,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中国力量,也有利于促进民心相通相融,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进展成效和经验的认同。

(一)强化全球共荣共生意识,实现各国携手抗疫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的相互联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携手抵御人类面临的共同风险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严重威胁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风险。与其他遭受痛苦的国家一样,中国也是这场罕见的全球性危机的受害者。在中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170多个国家领导人与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电话、信函、声明等方式对中国抗疫斗争表示了慰问和支持。”[5]据《人民日报》报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中方提供首批防疫物资运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白俄罗斯向中方提供的防疫物资由白方专机运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日本向中方提供防疫物资。”[6]同样,在全球疫情最紧张时刻,中国克服自身防疫任务艰巨的困难,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支持国际组织开展联防联控,组织专家同全球各个地区的国家分享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地传授防控和救治经验,提供抗疫物资,为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不仅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鲜明实践,而且进一步证明了全球化时代下的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社会学家鲍曼说:“共同体是一个温馨舒适的场所,我们可以相互依赖、互相帮助,更多呈现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7]其中,共同体意识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部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从个人到社会再到国家,用不同方式放大和强化了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命运、同呼吸的共同体意识。当中国疫情最严重之时,众多国家和世界组织积极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彰显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团结精神。如盖茨基金会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赠500万美元,年近七旬的科学家利普金在中国发生疫情后从美国飞往广州,与钟南山院士交流疫情进展与防控情况,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携手共渡难关,彰显了为人类福祉共同努力的合作精神。当全球疫情最严重时,中国政府、企业向境外捐赠防疫物资,尽力维护世界各国人民健康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遭受疫情的国家和地区表示诚挚慰问;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疫情的能力;中国地方政府通过国际友好城市等渠道向50多个国家捐赠医疗物资;中国企业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捐赠医疗物资;旅居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华人以多种方式为全球战“疫”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方积极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宝贵支持和帮助,充分彰显中国对世界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责任感。南非学者蒙亚埃认为:“这些举措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促进国际抗疫合作的担当,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增添了信心。各国应该继续携手努力,共克时艰。”[8]

(二)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中国力量,充分展现中国智慧

在中国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全球战“疫”正酣之际,中国的态度和行动如何,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中国深知当今的世界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因而,面对疫情在全世界的持续扩散,中国没有选择置身事外,而是克服自身困难,在有效控制国内疫情情况下,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防疫抗疫工作,为坚决打赢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出中国力量。如支援老挝、巴基斯坦和尼泊尔抗疫,为印尼提供医疗援助物资,派遣志愿专家团队支持伊朗疫情防控,与世界卫生组织沟通合作,维护全球公共利益。据《人民日报》5月初报道,“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急需的医疗物资援助,累计派出15批医疗队援助16个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5 000万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疫情防控和卫生体系建设”[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方案,在人类携手应对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之内的共同威胁和挑战时,中国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用一系列实际行动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倡导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和倡议,对于展现中国智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视频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为全球抗疫合作引领了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除此之外,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翻译的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文版已经发行。此次的日文版和以前英文版、法文版发行,对国外人士深入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理解当下疫情需要各国团结协作的中国倡议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支援世界各国的医疗救援物资中,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在疫情中的使用效果获得国际社会的赞誉和好评。匈牙利前总理麦杰西·彼得指出:“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0]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为全球抗疫作出重要贡献,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的重要贡献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舞台,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也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吸引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民族文化加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进程中来,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三)有助于促进民心相通相融,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在中国抗击疫情最吃劲的时刻,国际社会给予中国多方面的支持,并积极评价和肯定中国的防疫措施;在世界疫情紧张时刻,中国“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北领地分会主席戴若·顾比表示:“中国持续向遭遇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诠释了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奉献精神,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11]但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中国抗疫方案提出质疑,更有个别人恶意把新冠病毒与中国相联系,企图借疫情对中国污名化,以此达到以“疫”孤立、分化中国的阴谋。这不仅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也干扰了全球抗疫合作的大局,不利于形成全人类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共识。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这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斗中,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疫情不分种族和国界原则,竭尽所能向国际社会伸出援手,为全世界抗疫所作的贡献全球民众有目共睹,世界各国看到了中国推进抗疫国际合作的负责任大国道义与担当。其中,写在一批批运往世界各地的援助物资上的寄语,不仅向世界成千上万的民众传递温暖、信心和力量,传递同心同力战“疫”的共同体理念,也展现了同舟共济、团结抗疫的浓浓中国情,为促进人类团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行动有助于在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中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与友谊,促进民心相通相融,获得更多理解和信任。如中国飞往意大利的两批援助物资包装上分别写着“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和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一段咏叹调的歌词和曲谱——“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有助于唤起两国民众的友谊记忆,增进两国民众的好感。对此,意大利总理孔特表示:“感谢中方在意方处于艰难时刻提供的支持和援助,这再次印证了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12]中国也在援助韩国物资中把韩国古代诗人许筠诗句“肝胆相照,冰壶映寒月”印在包装上,展现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近邻情谊。在援助塞尔维亚、柬埔寨和非洲一些国家时,中国也用格外醒目的谚语或经典语句等标语,诠释患难与共、同舟共济、携手抗疫的内涵,体现了扶危济困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些标语随抗疫物资一道漂洋过海,有助于加深国民间相互了解,拉近同当地人民的感情。

除此之外,共同的抗疫经历能够引起内心深处的共鸣,有助于中国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讲好中国医护人员舍生忘死、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讲好万千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讲好中国治理、中国速度故事,向国际社会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看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进而理解中国的发展终归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的目标,也是为了让世界更公正和谐、更美好友爱,从而塑造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多维建构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留下的反思是深刻的,人类除了应对短期挑战外,应着眼长远,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各国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13]因而,为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普遍安全、清洁美丽的世界,必须调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只有把这些层面的力量转化成一股合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才会实现由应然向实然、抽象到具体的转变,人类将离“自由人联合体”越来越接近。

(一)政治维度:促进政治互信、互商互谅,维护世界和平

当今世界,国际和地区形势正在发生复杂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多,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带来新的考验。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的阴影依旧笼罩在全球上空,地区性冲突风险异军突起,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分歧很大。另外,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疾病传播等非传统威胁多点频发,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必须“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14]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也再次表明,唯有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团结协作、政治互信,才能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1)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者,针对国际上少数人对中国的误解与质疑甚至污蔑,如“中国威胁论、霸权论、民粹主义”,以及将中国抗击疫情污名化、妖魔化等不实言论,中国首先应该坚决反对将公共卫生问题政治化和病毒标签化,坚决反对谣言、歧视和污名化,坚决抵制任何污蔑论。

(2)在国际舆论场上及时发声回应,讲好中国故事,讲清楚我国积极参与并推动抗疫国际合作的作为,并用实际行动展示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身智慧和力量的诚心和愿望,让世界人民正确认识中国,消解疑虑和偏见,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稳健地落地生根。

(3)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突出特点就是联合性,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全球人民共荣共生的特点延续了这一特性,这就要求警惕疫情中暴露出的贸易保护主义苗头,摒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丛林法则”等国际关系旧思维,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以相互依存的共赢式发展取代零和式发展。与此同时,坚持开放和包容的多边主义,致力于构建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全球伙伴关系,走对话而非对抗、结伴而不结盟道路,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和大国外交关系。除此之外,通过“一带一路”、亚投行以及亚太自贸区等平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联合其他国家致力于解决亚洲乃至全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15]

(二)经济维度:推动经济深度融合,谋求互惠互利发展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实现需要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同样需要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支撑。疫情虽然给经济发展带来波折,但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生产力的发展依旧是重中之重。

(1)要求我们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倡导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精神,全面加强国际合作,以谋求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构建“一带一路”经济伙伴关系网络,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借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谋求互惠互利的经济融合体,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大经贸投资、金融、科技商业合作,加快基础设施相关项目的落地生根,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除此之外,增强忧患意识,重点解决亚洲乃至世界共同关注的生态和医疗卫生事业问题,坚定支持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协调国际社会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与有关各方一道打造“健康丝绸之路”,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开辟新的合作空间。

(2)积极寻求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在深化合作中凝聚共识,在互惠互利中取得合作共赢。树立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认识到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只有世界经济整体良好发展,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才有可靠的保证。致力于把自身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本国人民的利益同谋求全世界人民的福祉联系起来,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

(3)面对经济危机的频发和经济复苏的乏力,须对现有经济治理体系进行合理调适,加强政策沟通,打破贸易摩擦带来的壁垒和障碍,大力扶持新型经济,开拓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新领域,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

(三)文化维度:倡导兼收并蓄、互学互鉴的文明交流方式

在“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的问题时,我们不能仅停留于经济层面寻找答案,“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16]。

(1)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蕴,讲好中国故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打造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新型文化品牌和产品。坚定四个自信,利用新兴媒体将独具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国际社会中去,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国际传播交流体系,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梦的故事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不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从而在中外文化比较中增强文化自信。

(2)加强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扩大文化交流的“朋友圈”。纵观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正是因为独具特色才能绘就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画卷,而每个民族或国家因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源流不同而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17]当今世界各国正在构建休戚与共的文化命运共同体,不同文明之间加强交流互鉴,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和谐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这就要求做到既尊重本国和他国的文明,又广泛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在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实现自身发展;既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欢迎世界各国之间开展文明交往,扩大本国文化交流的朋友圈,又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借鉴学习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真正做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治愈病例不断增加,就是中西文化交流互鉴共同发挥作用的鲜活实践。

(3)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跨界人文交流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迫切需要更多人参与到人文交流进程中来。因而,应调动民间团体、个人力量加强人文交流,抓好人文交流中最基础的环节,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留学交流教育体系,通过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完善留学生制度体系,加大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影响力,激发各方在文化共识中共建、共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安全维度:营造整体安全、公道正义的安全格局

在全球化时代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18]。只有世界的总体稳定才能保证各国的共同安全,也只有各国的安全稳定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具有全球性。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角度来看,促进世界范围内每个国家的共同发展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而实现各国的共同安全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要前提条件。因此,为了营造整体安全、公道正义的安全格局,须坚持整体安全观。

(1)以深化合作谋安全。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休戚与共,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世界的总体安全而独善其身,而实现各国普遍安全的途径只能是合作而不是斗争。正如南非总统、非盟轮值主席拉马福萨所说:“我们应该合作应对新冠病毒这一共同敌人。只有通过相互合作,特别是依靠全球团结一致,才能战胜疫情。”[19]为此,应通过安全对话交流,扩大各国合作的领域,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和机制,反对以邻为壑,反对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任何领域内的危机,反对把弱小国家的安全作为大国利益分歧的牺牲品。除此之外,也要不断提升各国合作安全意识,我们追求的安全是普遍、共同、综合的安全,而不是局部、区域性安全。

(2)以发展促安全。纵观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安全性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发展的不充分。可以说,发展作为世界上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全球范围内保证普遍安全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盛,那么它就可以在国际安全问题上拥有主导权;反之,则处处被动。因此,打牢世界普遍安全的基础,各国应聚焦发展问题,对内根据本国国情的具体实际选择适合发展的经济模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参与改善民生,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对外扩大国际经济交流合作,在经贸合作中加强普遍安全意识,打牢全球安全大厦建构的地基。

(3)以行动求安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思想一经统一,应落实到现实行动中接受时代和人民的考验。坚持普遍安全,绝不是某个国家的私事,国家不分大小都应积极参与到这一行动中。就发达国家而言,应摒弃过去的大国安全思维,转变过去将危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对其他国家的安全权益持尊重态度,做到在追求本国安全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就发展中国家而言,要积极参与到全球化进程,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行者和践行者而不是观望者,通过切切实实的行动为本国安全保驾护航。

(五)生态维度:构筑和谐共生、清洁美丽的生态体系

当前,随着全球人口基数增大和气候变暖,生态恶化、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人们的生产生活。频发的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似乎也时常在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发出“警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仅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保证全人类生存与生活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是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清洁美丽的生态体系。

(1)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旦在发展经济中置大自然的环境承载力和修复力不顾,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沉重报复。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想法,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原则,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关系中促进生产力发展。另外,任何时刻都不能触碰生态红线,不能打破人与自然界生物的平衡性,爱护野生动植物,用实际行动维护人类世代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

(2)保障生态文明的持续性建设,离不开健全完备的法治制度和体系。即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制定与生态国际法相配套的全球生态文明评估体系,完善现有的生态文明监督体制,为全球生态文明的法制建设提供切实保障。我们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要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化、制度化道路。

(3)在国内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构建合理的能源使用结构,推动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普及化。如举办生态文明活动进社区、进校园、下农村,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和良好饮食方式,宣传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实现生态文明理念的大众化、普及化,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在国际上,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坚定支持和落实《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巴黎协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法和公约,并持续发挥严格遵守的榜样作用。除此之外,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各国齐心协力,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呼吁各国在促进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共同目标下,共同抵御生态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积极服务全球能源转型及绿色可持续发展,利用自身力量支持其他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为全球生态治理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相当严峻。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境外疫情大流行时独善其身,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做到与世隔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各国应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比以往更加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是联合国成立以来面临的最大考验,国际社会需要作出更强有力、更有效的应对,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战胜这场危机。”[2]

猜你喜欢

共同体抗疫命运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画”说抗疫
爱的共同体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