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在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2020-12-28涂玉宏
涂玉宏
(湖北航天医院,湖北 孝感 432000)
0 引言
脑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多见,是一种危重病症,其病灶位置一般均为丘脑与基底核等脑部的深层结构,患者一旦发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此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非常高。以前在临床上治疗脑出血多应用手术的方法,但在实际的治疗中往往因患者的具体个体原因与CT在手术进行不中实施定位时会有误差等,最终导致使引流失败,影响了最终的治疗效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现代医学的微创手术被逐渐的应用于实际的临床治疗中,为危重症患者带来了福音。3D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学最新的治疗方法,在手术前对病人的病变部位利用3D打印与电子信息技术重新进行精准定位,辅助大夫构建个性化与针对性的手术过程,进而可以进行术前的精准定位,术中能够进行精准穿刺,进而提高临床的最终治疗目的。本研究对8例脑出血患者在治疗中应用了3D打印技术联合微创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实验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实验对象数量定为8例,样本是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选取的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其中女性3例,患者年龄最小为36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61.35±2.3)岁,男性5例,患者年龄最小34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63.35±2.6)岁。患者的发病时间为3 h至2 d,平均(12.35±2.3)h,8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区脑出血为7例,小脑出血1例,经CT检查血肿量为16-77 mL,平均为36 mL,对于脑疝与凝血功能有障碍、动脉瘤与血管畸形的患者不列为实验对象。此次实验研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手术方法。应用高速多排螺旋CT对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的扫描,患者均选取仰卧位,扫描层厚度在0.625 mm,根据患者额部头皮与血肿腔的相关数据,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设计最优的进针点进行穿刺,精准计算穿刺方向,激光打印技术打印导板,(应用国产的激光快速成型打印机把导板打印出来,材料为ABS树脂,此种材料的强度与硬度较好,加工完成之后,去除支撑材料,对其光滑程度进行认真检验,仔细判断针道引导孔,检查设计方案与导槽的内径的符合性,确认经过引导孔穿刺不会损害颅内大血管后),护理人员在清洗与消毒后置入无菌箱内,以备用,使用专门的医用消毒液进行清洗铺板,放置3D导板,对各个穿刺点进行精准标记后取下。局部麻醉,做好钻骨孔准备,建立患者的血肿腔,把3D导板与病人的面部吻合,手术助手帮助医师将3D导板固定,在导板固定好后再选择穿刺管,在模板的指导下医师对患者实施穿刺,而后抽取颅内的淤血,置入引流,手术完成。
1.3 观察指标。对实验样本的扫描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与血肿清除率进行观察。
1.4 实验采用的统计学分析。本实验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l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患者的CT扫描时间约为3-7分钟,平均时间为(3.59 ±1.04)分钟,依据CT的扫描结果,患者的额前手术入路6例,顶间沟入路为2例。在3D技术的引导之下8例脑出血患者均成功穿刺至血肿部位,并且在神经内镜的辅助下完成手术的操作。8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38分钟,平均时间为(31.5±1.05)分钟,患者的失血量为41-89 mL,平均失血量为(65.12±1.59)mL。脑出血患者在手术后进行复查显示,血肿清除率达到87.5%(7/8)。全部实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创口红肿与感染、发热与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3 讨论
临床上神经内外科常见的疾病即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病死率与致残率较高,此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1]。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与嗜睡或者昏迷,有偏瘫现象,患者在早期现侧的瞳孔缩小,脉搏减慢,有呼吸障碍,血压升高,之后中枢性衰竭。临床在治疗脑出血疾病应用CT定位,加以计算机辅助引导,手术机器人辅助等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手术定位系统,但在实际的应用有很多的局限性,多数医院已经普及CT定位,此种设备价格也比较便宜,但在实际术中操作灵敏度不好,操作者需要进行反复调整穿刺,并且机器对患者有身线辐射的危害,计算机虽然辅助引导可以进行精准的定位,要手术进行中能够清晰提供实时的图像,但价格比较高,很多医院很难接受此种价格的设备,并且还要安装定位装置,手术机器人是最新的术中定位手段,克服了人工手抖动的缺点,定位也精准,但价格更加昂贵,目前有些医院还没购入此设备[2]。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与3D技术也逐渐发展成型,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治疗应用中,提高了脑部疾病的最终治疗效果[3]。微创手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其优点为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与创口的面积,此种手术方法有利于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恢复。利用3D技术对病人的病变部位能够进行精准定位,减少了手术操作过程中的误差,在我国已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将CT收集的数据图像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与3D打印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可以清晰了解脑出血患者的具体病变情况,有助于医师在选择穿刺方向与通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进而可以进行自由切割患者的血肿,将血肿彻底的清除,进而达到彻底根治病变的目的。
本实验研究中对8例脑出血患者在治疗中应用3D技术在微创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结果表明,患者的CT扫描时间约为3-7分钟,平均时间为(3.59 ±1.04)分钟,依据CT的扫描结果,患者的额前手术入路6例,顶间沟入路为2例。在3D模板的指导下,8例脑出血患者均成功穿刺至血肿部位,并且在神经内镜的辅助下完成手术的操作。8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38分钟,平均时间为(31.5±1.05)分钟,患者的失血量为41-89 mL,平均失血量为(65.12±1.59)mL。脑出血患者在手术后进行复查显示,血肿清除率达到87.5%(7/8)。患者在治疗过程无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患者在治疗中应用3D技术在微创手术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3D打印技术手术难度低,个体化,一人一板,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性高,穿刺方向准确,一次性成功穿刺血肿,穿刺位置较为理想。在手术时可以成功的避开患者的重要功能区及血管,减少了术中与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的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