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贺氏东园考

2020-12-28马瑜理刘巧玲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法海雅集乾隆

马瑜理, 刘巧玲

(1.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 湛江 524088; 2.信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河南 信阳 464000)

清代,扬州园林以“东园”命名的,考有三处,均为盐商所建:一是康熙间晋商乔逸斋在城东甪里村所建东园,称为乔氏东园。王士禛曾应门人殷彦来之请为乔氏作《东园记》。二是雍正间晋商贺君召在法海寺东侧所构园林,因选址故,称贺氏东园。三是乾隆间徽商江春在万寿重宁寺之东所建之园,又称江氏东园。笔者据清乾隆十一年所刻《扬州东园题咏》,略考贺氏东园的修建、布局、建筑景观与雅集活动。

1 东园之修建及改造

1.1 修建缘起

贺君召,字吴村,山西临汾人,以盐商起家。雍正年间,在扬州法海寺东侧建了一座东园。距离扬州北郊平山胜景不足一里,在莲花桥未修建之前,前往平山堂的游船,必从法海寺经过。

法海寺始创于元代至元年间,明初重建,明正统年间增修。据魏禧《重建法海寺记》载:“寺址水周四面形如莲花,后有土埂,脉自三山逶迤而来,穿水以接于址,若茎然。”[1]因寺建于土埂之上状似莲花,故康熙时改称莲性寺。寺桥称法海桥,法海桥在关帝庙前,东西跨炮山河。炮山河由二十四桥出,因与保障湖相通,故亦名保障河。法海寺后建台五十三级,台上造白塔,塔身中空,供奉白衣大士像。因遭兵燹,法海寺久已荒芜,殿庑倾圮,蔓草丛生,僧人也逐渐散去,情状甚为凄凉。贺君召力图修复法海寺,修建了文昌殿、吕仙楼,并在其东侧叠石成山,疏泉为沼,名曰东园。

东园的具体选址在法海寺之东、白塔之西。临保障河开北门,与莲花桥南北相对。园有门面北,曲水环绕,水上架一石梁,度石梁而得入内,类似于苏州沧浪亭入口处之设计。园内莳绿竹,植簷蔔,设回廊,曲折百步,架高阁,可眺旷野。高处可一览众山,低处可与鱼鸟鸥鹭相亲。会心之处,何须在远,东园之内,堪比谢安之东山。

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三记载,贺氏东园的建造以乾隆九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乾隆九年之前,先建成了春雨堂、翛然亭、云山阁、吕仙阁、品外第一泉、青川精舍六处建筑;乾隆九年至乾隆十一年,陆续增建了杏轩、芙蓉沜、对薇亭、梓潼殿、偶记山房、踏叶廊、子云亭、春山草外亭、嘉莲亭、驾鹤楼、目矊台、醉烟亭、凝翠轩等十三处景观。

1.2 改造情况

李斗又增记了贺君召北上归里后东园的改建情况:“今截贺园之半,改筑得树厅、春雨堂、夕阳双寺楼、云山阁、菱花亭诸胜。其园之东面子云亭改为歌台,西南角之嘉莲亭改为新河,春江草外山亭改为银杏山房,均在园外。另建东园大门于莲花桥南岸,其云山阁便门,通百子堂。”[2]此歌台,围短墙数十丈,缘旧隋堤曲折委婉,专供歌宴娱乐而用。东园之北已有驾鹤楼,又增建了夕阳双寺楼,略显拥挤。根据莲花桥北岸白塔修建以及保障湖上茶肆改建时期,可推知,东园改建应在乾隆丁丑二十二年南巡期间,为迎接乾隆帝南巡而改造。东园的变化,不仅是建筑景观与布局的变化,亦是园林风格及意趣的变化,改变了东园原本深幽出尘的山林田园之风。这些应是东园主人贺君召始料未及的。

2 东园之建筑景观

2.1 春雨堂

春雨堂在园之东侧,翛然亭在园之西侧,东西相对。春雨堂为一独立院落,是园中之园的设计。园墙较高,上为薜荔所覆盖。堂前栽柏树十余株,树上苔藓有寸许之深。柏树中点缀黄石三百多座,可谓城市山林之典范。黄石上又垒土,皆植牡丹百余棵。暮春时节,牡丹之娇艳与柏树之苍翠、黄石之嶙峋相映成趣。又植杏树二株,最宜听雨。春雨堂有杏花春雨之江南典型景致。

2.2 品外第一泉

春雨堂后依地势高低而建虚廊,廊架太湖石之上,下临深潭,潭中有泉,即品外第一泉。金农为其题楹联曰:“寒玉俯响,飞泉仰流。”[3]屈复在后记中曰:“味甘冽不减蜀冈。”[3]人行廊中,俯视泉池,有高崖深渊之感。此处虚廊与深潭的设计,类乎苏州沧浪亭之“流玉”深池。

2.3 云山阁

春雨堂之西北,有阁曰“云山阁”。贾似道曾在小金山建云山观,贺君召在此建阁,名因之。云山阁与东北之夕阳双寺楼东西对峙。楹联曰:“水曲山如画,溪虚云傍花。”[3]云山阁开窗八扇,洞敞虚寂。登阁遥望,扬州西郊平野,一碧无际,尽收眼底。

2.4 驾鹤楼

驾鹤楼在东园之北侧,高入云霄,有凌云之姿。似乎建于园中高地之上,与远处的平山齐平,大有一种吞山寺、掠云烟、枕平山、倚蜀冈之气势。所谓“松篁深处起危楼”,驾鹤楼周围植松树与竹篁,当有风来时,风穿林中的声音宛如众仙步行虚空。驾鹤楼因高耸之故,最宜借听法海寺疏钟之声,令人不知是身处禅寺还是园林,流连忘返。

2.5 小鉴湖

东园中有小湖,湖水澄清,光可鉴人,名曰“小鉴湖”。小鉴湖中种植荷花,湖虽小,但亦有烟波浩渺之姿,像极了唐代的盆池,虽形小如盆,亦可倒映天光云影。陈章咏《小鉴湖》诗云:“道士庄前忆昔游,菰蒲秋色满汀洲。酒船欲棹归难得,却倚平轩俯碧流。”[3]前两句化用了陆游《舟过道士庄》中“江蓠芳杜满沙汀,道士庄前酒半醒”的诗句。画船载酒湖上行,因湖较小,欲归时无法掉转船头,只得倚靠船舷俯看碧波漾起的层层涟漪。

2.6 凝翠轩

东园有凝翠轩。轩外种植松树,故曰“凝翠”。远处微微可见青山一角,青松、翠嶂,满目碧绿,欲湿人衣,在晨光月夕之际,好似笼罩在烟光雾霭之中,缥缈如幻。最惬意莫过于新雨过后,轩窗开六扇,凉风徐来,人卧窗下。正如汪玉枢所咏:“十分松树一分山,都在烟光杳霭间。好是竹西新雨后,小窗六扇不曾关。”[3]

2.7 目矊台

东园西侧有高台曰“目矊台”,登上目矊高台,可以远眺,远处的春草未萋,连绵成一片淡淡嫩黄的玉色。矊,言矊邈也。草色含情,正与矊字兼景与情相契合。唐建中为目矊台题“冶春销夏延秋欸冬”八字,匾额为金农所书。在水曲深隈之处又建陆上画舫,“扁舟重溯水之隈,窗户玲珑面面开”[3],陆舫形制较小,如一叶扁舟,停泊在目矊台水之湄。窗户小巧玲珑,为了方便远眺,设计成了四面开敞的形式。人酣卧陆舫之中,半对湖山半对野田,心中自然忘机。

2.8 风槛

东园有风槛。建筑特点是回廊曲折幽深,风满回廊,吹皱槛外池塘,漾起层层涟漪。此槛之位置似乎在小鉴湖之畔。江恂有诗云:“红栏带清波,蘋花乱秋雨。日暮水烟昏,吹香上诗句。”[3]夜渐渐深了,莲花露下,青天月上,诗人还在倚栏,或眺望,或深思,沉浸在淡淡清香中。

2.9 杏轩

东园设茅屋三间,曰“杏轩”,为海法寺之僧寮。屋前种古鸭脚树一株,枝叶纷披,浓阴蔽日,树影婆娑。诗曰:“门外十寻老树,庭前一带斜阳。弱柳自摇清影,幽兰忽散妙香。”[3]

2.10 青川精舍

东园有专门赏石之建筑,曰“青川精舍”。精舍墙垣低垭,粉屋三间。墙外绕流水,墙内树影与水上帆影参差互见。贺君召像米芾一样爱石成癖,有诗曰:“瑶奁常贮玉玲珑,万笏千拳迥不同。既爱莲花还爱石,此身兼似米南宫。”[3]精舍有太湖石,玲珑剔透,小巧可人,瘦漏皱透,极具匠心。

2.11 踏叶廊

东园有廊,名曰“踏叶廊”。粉墙起伏,长廊曲折,廊内有槛可倚,槛外植修竹。这是一个专为秋叶而设计的建筑。长廊、疏树、寒天,好似宋人笔下的枯木寒林图,有一种萧瑟、凄清的意境。

3 东园构园之意趣

3.1 自然之趣

东园是一座半开放式的园林,以桥为门,以溪流为墙,确为自然之佳构。与园外莲埂、保障湖等景致似隔非隔,似连非连,“槛前莲埂堤偏曲,林外荷花香更多”[3]。与旧隋堤仅以回廊曲槛相隔,凭栏可眺望堤畔杨柳,可闻野渚藕花香,扩大了东园的审美感受空间,增加了景致的层次感。

清代的扬州成为盐商荟萃之地,盐商之间多修建名园以竞豪侈。东园与扬州其他盐商所建园林最大的区别在于:东园有着浓厚的山野田园之趣。从张绎诗中的“槛可观鱼连野渚”,张廷珪诗中的“野塘古寺足欢娱”,古斌诗中的“此中幽寂倍留人”,施淇诗中的“石桥精舍咏清幽”,吴振玉诗中的“野水平铺绿泼油”,萧文蔚诗中的“沙岸人譁放纸鸢”,何龙池诗中的“半对湖山半野田”“径曲犬惊黄叶吠”等句[3],以及时人题诗中的“野渚”“野桥”“野水”“野风”“野塘”等词句,足可窥探东园的风格,便是清幽、野趣、远离尘嚣。

3.2 人间仙境

东园既有山林田园之自然野趣,亦有绝尘缥缈之诗画意境。东园之驾鹤楼建在地势较高之处,人登楼而望,自然产生一种羽化登仙之感。目之所至,尽为烟景。

题咏者多以道家的“蓬莱”“三岛”“壶中天地”来指称东园。如:京口何龙池曰“笛弄梅花洞里天”,桐城石文成曰“却疑三岛在人间”,上元米玉麟曰“石屋濠梁醉里乡”,溪南吴楷诗中“佛地中分仙境幽”,江都汪膚敏诗中“丹邱原在人间世”及“应锡蓬莱陆地名”,钱塘沈鏊诗中“琼树空传未见花,此间即是泛仙槎”之句,楚阳许果诗中“一经点缀即蓬莱”句,王新铭诗中“知章胸有一壶天”,谷阳许滨诗中“分明有客游仙境,一夜吹香太乙舟”之句[3]。在东园小鉴湖中泛舟,在品外第一泉汲水烹茗,在驾鹤楼头观月,在曲廊竹径听风,在目矊台石舫中醉卧,仿佛脱离了尘俗琐事,获得了超然物外、宁静淡泊的心灵体验。

3.3 众乐之园

与封闭的私家园林不同,东园是一座类似公共性质的园林。不论高低贵贱,任人游观和题咏。篱门不关,以供游者往来,舟舸如织,题咏满壁。检乾隆十一年所刻《扬州东园题咏》四卷,东园题咏者多达一百多人,其中有男性,亦有女性(钱塘闺秀徐德音);有显宦(如胡期恒),亦有布衣;有名士,亦有农夫(如西城种菊野农、牛鸣老农);有文人,亦有方外人士(如释行吉)。真正做到与人同乐,独乐不如众乐,“爱他与共心超俗”。

游人置身东园中,自由适志,无拘无束,怡然自得。从时人所题诗句均可窥见游园带给他们的感受:“不向君王乞鉴湖(江都闵崋)”“清尊银烛自潇洒,雅谑快谈非寂寥(甘泉古斌)”“自今幽意惬,不羡辋川图(释行吉)”“坐看山色忘归去,更爱萍香逐水流(铁岭耿弘道)”[3],东园让人沉醉,亦让人忘归。

东园是园主人贺君召“获我入山情”的城市山林的造园实践以及“萧澹闲远”性情的寄托,同时也是无数游人的心灵家园。在东园中,隐士找到了隐逸之乐,“阮公啸音嵇生锻,把臂从今共入林”[3], 期待像阮籍与嵇康一样,从此归隐山林。“托迹繁华幽事关,终年泛月复看山”[3],今后不再关心世事的繁华与衰败,只求在园中泛舟、玩月、观山。失志之人同样寄寓了孤独失意的心情。布衣诗人蒲城屈复,举博学鸿词科不受,曾长期寓居东园中。“老病新从碧落还”“精庐幽静寄闲身”“天涯寂寞久孤眠”[3],屈复抒发的是晚年多病、天涯沦落、寂寥孤寂之感。

3.4 巧于因借

明代计成《园冶》有云,园林贵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4]41。特别强调园林选址与借景之重要性。凡园林建造之前,必先相地立基,依照地势的高低、广狭,决定园林的布局及建筑的形制,顺乎自然之理。

园林选址,以地偏静为胜。东园卜邻法海寺之东,钟磬到耳,洗净喧嚣。景物可因借随机,如“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4]44。倚山楼而望远,步竹坞而寻幽。地势之高处建驾鹤楼,有凌云之姿;地势之低处引泉开池,可烹茶啜茗。宜亭则建亭,宜榭则建榭,架桥通隔水,叠石作围墙。野渚中白蘋红蓼,可与白鸥相盟。凭栏可赏游鱼,倚廊可观鹤舞。朝鲜布乐亨在公咏东园诗云:“楼台高下间,位置得所宜。一泓涵明镜,疏淪成清池。池中妙莲花,亭亭挺殊资。”[3]道出了园林因地制宜构园之妙谛。

“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4]49,雕梁画栋易构,而古木槐荫难成,而东园恰有海法寺所遗留之古杏树、古鸭脚木,“数竿修竹杏双株”[3],解决了园林建造缺少古木的难题。

《园冶》指出:“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4]237借景,可分远借、邻借、仰借、俯借等。东园因地借景最突出的便是近借与远借。东园近借法海寺与蜀冈、平山、隋堤之景,借法海寺古寺之幽,野渚之幽,蜀冈、平山之青碧。登春雨堂后,可望栖贤寺、观音阁、司徒庙。题咏诗云“隔江山色楼头见”“分得平山翠色来”[3],又“一带青松列翠屏,平山好景入疏棂”[3],皆可印证东园借景之妙。东园北墙外为旧隋堤,有“北望隋堤千树柳”“莎草绿堤连埜绿”“远对平山万松岭,近寻隋地玉钩斜”之景[3]。正所谓“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4]41,无论是园内还是园外的景色,皆可为园所借。

东园又远借对岸京口三山之景。“金焦天际压江流”,京口的金山与焦山远远地横亘在长江上。云山阁窗开八扇,纳三山之翠色,收四时之好景。近处平山如翠障列屏,远处隔江三山如眉黛一痕,青松一抹与山齐。东园可谓城市山林,登临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题咏诗有云:“三山入望松筠在”“清风远近引三山”“三山屏障画图幽”“开窗青送隔江山”“回首三山一望连”[3]。有限的东园空间扩大了到无限,通过借景使园外的山川巧妙地融入东园内,增添了园林的自然风趣,也使游人的视角通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4 东园雅集

乾隆十一年,贺君召以园中十二景,征画师袁耀绘图,又将东园中的匾额楹联、唱和诗词汇集成册,厘为四卷,名为《扬州东园题咏》,刊行于世。题咏唱和者多达一百多人,籍贯遍及江南、西蜀、临汾、蒲城、莱阳、武陵、襄阳、江都、铁岭等地,蔚为壮观。今将东园雅集概况简要梳理如下:

乾隆八年癸亥秋日,武陵胡期恒偕诸君子修禊于此,各赋长句。乾隆九年甲子五月,东园始落成,池中红白莲花盛开,时以为瑞。御史凖泰首唱,蒲城屈复赋诗纪其事,和者甚众,如:江昱、江恂、江德征、周来谦、古斌、史璋、张秉彝、张文炳、易羲文河、周漪、朝鲜布乐亨在公、王桓、陈钟应亭、魏嘉瑛、李鱓、孔毓璞、程元英、柯一腾等人。乾隆九年甲子立秋日,贺君召招江昱、屈复等人饮于东园。乾隆九年中秋,东园嘉会,云山阁赏月。听曲彻夜,东方未白,又泛舟虹桥。乾隆十年乙丑春日,桐城石文成、京江何龙池访东园。乾隆十年某午日,销夏东园。看鹤舞,写来禽,赏奇石。乾隆十年腊月,雪后东园招集同人讌会。乾隆十一年丙寅二月二日,宴集法海园亭。参与者有:高姜田、高文清、陈鹤亭、朱梅村、宁文山、翟裕堂、大喦上人、程午等。乾隆十一年谷雨日,东园放船。载酒传杯,赋诗绘画,徵歌唱曲,品茗吃笋。诸名士如李葂、李元戎、缪孟烈、江昱、江恂、柯一腾、汪膚敏、古斌、张裕荦、释行吉等人或对弈,或作画,或调鹤,或玩鸥,或啜茗,或清谈,分韵赋诗。李葂作《谷雨放船吟序》纪盛事。乾隆十一年六月二十日,东园又开红白莲一枝,贺君召邀请众人赏红白莲。江昱首唱,余者分赋。乾隆十一年腊月四日,消寒东园。冬日梅花绽放,酒绿灯红,拥炉夜话,分韵赋诗。参与者有:杨法、古斌、李葂、江昱、江恂、缪孟烈、张秉彝。乾隆十二年丁卯正月十五日,东园游宴。参与者有:陈齐绅、江昱、江恂。

东园可考雅集盛会至少有十二次:乾隆八年一次,乾隆九年三次,乾隆十年三次,乾隆十一年四次,乾隆十二年一次。乾隆十二年三月,贺君召北上归里,扬州文人朱震、李葂、江之汜、吴楷为其送行,并有《广陵送别图》诗画集相赠。随着东园主人的离开,东园雅集悄然落幕。

雅集参与者在诗歌题咏赠答过程中把东园与历史名园联系起来,将其比作王维之辋川(“自今幽意惬,不羡辋川图”[3])、陶弘景之丹邱、西子之越溪、石崇之金谷园(“平泉金谷石淙庄,都让芙蓉水一方”[3])、杜牧之杏花村、欧阳修之平山堂(“胜比平山六一堂”[3])、苏轼之西湖、贺铸之庆湖(“词人应忆贺横塘”[3])。又把东园主人贺君召比作四明狂客贺知章(“为访四明狂客去”[3])、风流才俊杜牧(“江左风流名士杜”[3])、庆湖遗老贺铸(“风雅当推贺庆湖”[3])、六一主人欧阳修、石湖主人范成大,由此可窥探贺君召其人之性格,应是雅好风雅、性情洒脱不羁之类。

此外,题咏者亦把东园雅集比作东晋兰亭修禊、宋代苏门西园雅集(“共说西园良宴”[3])、元代玉山雅集(“玉山唱和尽清才”[3])。江都方士庭有诗云:“冶春游罢渔洋老,风雅从兹继后尘。”[3]东园雅集追慕前代雅集的风华,续写王渔洋虹桥修禊之风雅,其雅集的影响力在当时是可以想见的。

5 结语

东园由从一座盛极一时的园林,变成了笔端纸上园林。“然一废一兴,循天地无尽藏”[5],园林之兴废与朝代之盛衰,大抵如是。

猜你喜欢

法海雅集乾隆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清溪雅集》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雅集京华·诗会百家”全国第二届百家诗会征稿启事
戊戌海棠雅集
丁酉海棠雅集
乾隆为何对香妃一往情深
白娘子VS法海
法海不懂爱等2则
法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