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27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452470田晓宁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风池穴血府逐瘀汤偏头痛

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452470)田晓宁

随着现代社会压力增大,偏头痛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流行学调查表明,亚太地区发病率高达9.1%,偏头痛是一种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的特发性头痛,易反复发作,中医称为“头风病”“风头痛”[1]。我国以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经验丰富、历史悠久,为进一步增加药效,拟将针灸联合中药运用到偏头痛治疗中,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在2 0 1 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中药治疗,试验组联合针灸与中药治疗,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22~60岁,平均(39.05±4.30)岁,试验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21~59岁,平均(39.11±4.26)岁,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排除严重肿瘤疾病和血液疾病的患者,患者知晓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服用中药方剂血府逐瘀汤,方剂组成:川芎12克,红花14克,桃仁12克,生地黄15克,当归14克,甘草8克,白芍14克,细辛5克,制成水煎液400mL分早晚一次分服。试验组进行同对照组相同血府逐瘀汤治疗后再予以针灸,以列缺穴、风池穴及头维穴为主,采用毫针进列缺穴、头维穴、率谷穴约10mm,进风池穴约15mm,以平补泻针挑疗法针灸,得气后留针约20min,每5分钟进一针,每天一次针灸,进行两周治疗后停止2天后再进行下一轮治疗。两组均进行4周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的头痛程度,采用头痛影响测试问卷(HIT-6)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以率(%)和(±s)表示,采用X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头痛症状改善情况 试验组头痛发作次数(2.03±0.52)次/月和持续时间(7.78±2.43)h/次均低于对照组(2.97±0.64)次/月、(10.09±2.68)h/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头痛程度 治疗后,试验组HIT-6评分(4.73±0.86)分,对照组HIT-6评分(2.69±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偏头痛发病机制不明确,家族遗传、内分泌紊乱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偏头痛,患者脑血管、静脉窦及三叉神经血管周围神经传导痛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睡眠,影响正常生活,不及时诊治会引起痴呆甚至瘫痪[2]。临床上通过各种中药方剂血府逐瘀汤、养血平肝汤及通窍活血汤等治疗偏头痛,发挥中药标本兼顾作用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研究以血府逐瘀汤为例探究联合针灸的作用,结果表明,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头痛程度明显缓解。血府逐瘀汤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止痛,与当归合用散瘀止痛,和血通经,川芎祛风镇痛上行头目,细辛通络止痛,白芍有滋阴防燥镇痛之效,甘草调节各药,诸药共奏清热解痉、平肝熄风和通络益气的效果,在现代药理表明,川芎等药物有效改善中枢神经血管收缩能力,调节脑血流速度,改善偏头痛[3][4]。在中药方剂的基础上给予针灸,针对偏头痛患者的“风”“淤”诱发经络失调,通过风池穴等穴位疏风解表平肝,改善颅内外血管收缩能力,调节机体内源性阿片肽合成,发挥镇痛效果,稳定细胞膜内外信号传导,调节体液平衡,调节脑血管痉挛[5]。徐欣等学者就针灸从脏腑辨证、三因辨证及气血津液辨证等方面对偏头痛的效果表明,将针灸与中药联合应用在偏头痛中效果可以最大化[6]。综上所述,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减少复发,值得研究推广。

猜你喜欢

风池穴血府逐瘀汤偏头痛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风池穴
偏头痛吃紫菜干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驱睡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