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性护理干预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依从性及SF-36评分的影响
2020-12-27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马春华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马春华
河南省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473000)伽旭亮
虽然随着近些年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已有明显降低,但仍有较多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卒中后遗症。偏瘫是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后遗症,患者临床表现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1]。由于卒中后偏瘫患者需要接受长期康复治疗,而随着治疗周期延长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会随之下降,因此加强对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2]。此次研究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目标性护理干预对其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卒中后偏瘫患者纳入研究,患者符合卒中后偏瘫的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随机数表法将82例患者分为A、B两组,各41例。A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54~71岁,平均年龄(62.41±3.52)岁。B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51~69岁,平均年龄(62.25±3.59)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护理方法 A组接受常规护理:①健康知识教育,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教育手册,并逐条向患者讲解相关内容,及时解答患者疑惑,督促患者多参与科室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②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沟通,密切关注患者心理情绪变化,为患者建立合适的情绪宣泄空间,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③并发症预防: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排痰,定期为患者按摩下肢、翻身,预防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④饮食干预:结合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充足、均衡,少食辛辣刺激,可提高优质蛋白、维生素、纤维素摄入量。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①确立近期目标:患者急性发作期尽量保持卧床休息,可在床上做适量被动运动,帮助患者做好从卧到坐、从坐到走的准备;②确定中期目标:待患者稳定病情后进行主动、被动康复训练,完成从坐到走的转化;③确定远期目标:完成独立行走、基本自理生活的目标。
1.3 观察指标 使用自拟治疗依从性问卷从遵医用药、饮食健康、功能锻炼、情绪控制、按时作息等5个维度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每个维度均为20分,共计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治疗依从性越高;使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Excel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B组治疗依从性评分(85.93±4.56)分高于A组(76.87±5.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4,P=0.000)。
2.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B组护理干预后SF-36评分(76.18±7.24)高于A组(68.71±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且近些年该病发病率亦有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导致中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75%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神经功能受损,而超过40%的患者累及运动功能。卒中后偏瘫不仅会给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带来极大影响,亦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许多患者会在康复治疗期间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患者远期康复治疗效果。因此加强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到。目标性护理干预是一种通过制定阶段性康复目标,来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激发患者潜能,最终以循环渐进的方式逐渐达到既定目标的新型护理模式。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目标性护理干预的B组在治疗期间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A组,且B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这表明目标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依从性,而积极配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目标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