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和恩替卡韦初治慢性乙肝临床疗效对比
2020-12-27河南省息县人民医院464300孙志周
河南省息县人民医院(464300)孙志周
慢性乙肝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亦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1]。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乙肝的重要手段,而随着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也在不断增多[2],此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0例初治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与恩替卡韦(ETV)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A、B两组(A=45,B=45),A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5.21±5.94)岁。B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5.09±5.78)岁,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年龄≥18岁;经生化检查确诊为慢性乙肝;H B V-D N A定量≥100copies/mL;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其他类型肝脏疾病;其他恶性肿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精神障碍;过敏性体质。
1.4 治疗方法 两组入组后均接受常规护肝治疗,A组使用ETV(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018)进行抗病毒治疗:0.5mg/次,1次/d。B组使用TDF(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73185)进行抗病毒治疗:300mg/次,1次/d。两组均持续用药48周。
1.5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24周、48周时均复查HBV-DNA定量、乙肝五项和肝功能,统计其生化学应答(血清谷丙转氨酶(ALT)<40 U/L,谷草转氨酶(AST)<40 U/L)、血清学应答(HBeAg转阴)、病毒学应答(血清HBV-DNA定量低于检测下限)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和Excel处理数据,定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化学应答率对比 两组治疗2 4周、4 8周时的生化学应答率比较(62.50%vs65.00%)、(87.50%vs 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清学应答率比较 两组治疗2 4周、4 8周时的血清学应答率比较(20.00%vs22.50%)、(32.50%vs 37.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病毒学应答率比较 B组治疗24周、治疗4 8周时的病毒学应答率4 2.5 0%(17/40)、70.00%(28/40)均高于A组22.50%(9/40)、47.50%(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ETV是目前多个国家和地区慢性乙肝治疗指南中的一线推荐用药,其抗病毒活性较好,可通过抑制底物合成、RNA逆转录和双链DNA合成阻碍乙肝病毒的复制,对于初始抗病毒的乙肝患者而言,ETV还具有耐药屏障较高等优点,但其用于拉米夫定(LAM)耐药患者临床疗效并不是十分理想[3]。而TDF则是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其作用机制与其他核苷酸类药物基本一致,均可通过与天然脱氧核糖底物竞争相应结合位点从而影响遗传物质复制、转录和翻译[4]。此次研究对比了上述两种药物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显示两组患者在用药24周和48周时的生化学应答率和血清学应答率均无显著差异,但接受TDF治疗的B组用药24周和48周时的病毒学应答率较高,这表明TDF抗乙肝病毒疗效更佳,可作为临床抗病毒治疗首选,但此次研究仍有较大局限性,首先未严格限制两组患者护肝治疗方案,其次随访时间较短,两种药物抗病毒疗效的差异性仍需大规模样本、长期随访调查研究。
综上所述,在初治慢性乙肝患者中,TDF的抗病毒效果优于ETV,可作为临床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