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R 和CT 在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2020-12-26黄建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7期
关键词:骨膜原发性恶性

黄建华

(厦门市思明区中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1)

0 引言

骨肿瘤疾病在临床并不多见,其在全身肿瘤疾病中的发生比较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导致治疗方法还不确切[1],需要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尽早诊断。临床对此病的诊断方式有很多种方式,包括X 线摄影技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磁共振成像等,每种技术在骨肿瘤检查上有不同的优点[2-3],但同样也具有不同的缺点,临床要选择适合患者的诊断方式,早日诊断出疾病,方便患者治疗。本篇文章抽取了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DR 和CT两种诊断方式在其中的运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借鉴意义,详细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研究于2016 年9 月至2019 年5 月在我院进行,抽取此阶段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患者144 例,依据奇偶平分法成立为实验组(72 例)与参照组(72 例);一般资料显示,实验组中,男40 例,女32 例,年龄为25-69 岁,平均(46.85±0.54)岁;按照骨肿瘤发病位置分类:股骨者为16 例,胫骨者为14 例,桡骨这为17 例,肱骨者为10 例,盆骨者为8 例,尺骨者为7 例;按照骨肿瘤类型分类:骨转移者为14 例,骨肿瘤者为16 例,滑膜骨肉瘤者为24 例,血管瘤者为5 例,骨巨细胞瘤者为13 例;参照组中,男38 例,女34 例;年龄为24-70 岁,平均(46.89±0.51)岁;按照骨肿瘤发病位置分类:股骨者为13 例,胫骨者为11 例,桡骨这为18 例,肱骨者为15 例,盆骨者为6 例,尺骨者为9 例;按照骨肿瘤类型分类:骨转移者为19 例,骨肿瘤者为10 例,滑膜骨肉瘤者为20 例,血管瘤者为8 例,骨巨细胞瘤者为15 例。数据检验得知,差异不明显,统计学不存在意义(P>0.05)。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次研究进行了审核批准,患者均在自愿的原则下,签署了同意书。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者、临床资料完整者、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重大心肺肾功能疾病者、妊娠哺乳期妇女。

1.2 研究方法。参照组运用DR 法进行检查,仪器使用飞利浦单板DR、630mAX 线金检测仪,球管电压设置为120-140kv,球管电流设置为120-300 mA。实验组运用CT 法进行检查,使用16 排螺旋CT 检测仪(生产单位:GR 公司),球管电压与参照组一样,电流为120-200 mA,层厚为0.625 mm,重建层厚为2-5 毫米;螺距为0.938:1,重建层距为5 mm[4],采取多平面重建的方式,矩阵为256×256-512×512,FOV 为20-40 cm;显示骨窗用骨函数为窗位为300-800 HU,窗宽1500-3000 HU,对患者检查后,获得骨肿瘤影像学信息。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诊断准确率,主要由2 名医生进行诊断评估,评价防线为病变定位、病变范围、病灶内部坏死、骨质改变、骨膜反应等组织变化。

1.4 统计学意义。数据经SPSS 17.0 软件计算,(n,%)表示计数,进行χ 2 检验;P<0.05 时,代表统计学存在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检测特征。影像学结果显示,CT 与DR 在病灶邻近边界、骨质破坏等方面表现的基本一致,但DR 在软组织阴影、骨盆病灶以及对微小病灶方面的诊断不如CT 法,而其在骨膜反应方面的诊断较好。

2.2 两组诊断结果对比。结果见表1 所示,实验组诊断效果更好,比参照组存在显著优势,组间计算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肿瘤疾病发生在骨骼及其附属结构中,虽然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会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5-6]。临床数据显示,良性骨肿瘤的发生概率在49%左右,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骨软骨瘤,良性骨肿瘤疾病比较容易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恶性肿瘤发生率在41%左右,最常见的为骨肉瘤,此类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治疗效果不佳,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提高了致死率。骨肿瘤疾病的诊断方式比较复杂,且存在一定困难,其同时期疾病和具有不同表现,容易转变为恶性,在诊断中无法体现,因此,早日诊断对及时确定治疗方案有一定意义。

目前,临床骨肿瘤疾病的诊断方式以影像学检查为主,但其类型不同,影像学的表现也不同[7],在早期,临床多以普通X 线进行检查,包括DR 技术,但随着CT 及MRI 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X 线的弊端逐渐暴露,其虽然可以查看患者细薄的骨膜反应,有效诊断骨肿瘤疾病,但无法对颅底、骨盆以及脊柱等结构进行诊断,导致其失去优势。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超声波、精确准直的X 线束,与探测器一同围绕某一部位作断面扫描,可用于多种疾病检查;其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图像重建和数据处理技术比较好,相较于DR,图像更加清晰,扫描时间短,可以反应微小病灶,显示骨质破坏、增生及硬化等情况[8-9],明确病灶组织内的出血以及钙化等变化,但其在骨膜反应方面的效果不如DR 摄影。两种诊断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必要时可以结合使用,提高诊断率。

本次研究中,患者行CT 诊断后,诊断出良性肿瘤患者48 例,恶性肿瘤患者20 例,准确率为94.44%,误诊漏诊率为5.56%,参照组诊断出良性肿瘤患者24 例,恶性肿瘤患者36 例,准确临床为83.33%,误诊漏诊率为16.67%显示了实验组方法的优势,其更能体现疾病特征,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综上所述,结合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特点,对其运用CT 与DR 诊断法,均可以体现诊断价值,但CT 效果更好,其诊断准确率高于DR 技术,可以在临床广泛使用。

猜你喜欢

骨膜原发性恶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仿生型人工骨膜及柔性电子器件制备及应用研究
骨旁脂肪瘤一例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骨膜在牵拉成骨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