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在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2020-12-26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476000刘畅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476000)刘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特点,在合并呼吸衰竭时,增加治疗难度,需要通过呼吸康复与无创机械通气相结合来缓解COPD合并呼吸衰竭症状[1]。针对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基础疾病,病情更加复杂,临床上逐渐通过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以提高疗效。现就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在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7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并随机分成两组(n=35),其中甲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8.39±7.15)岁;乙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8.39±7.15)岁,对比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确定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所有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排除标准:认知障碍,无法配合研究患者;严重癌症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实施止咳、平喘、化痰、抗感染等治疗,在呼吸机治疗前3天开始,每天带机时间8h,睡眠时带机也应超过4h。乙组患者利用呼吸机实施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以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设置呼吸频率在12~16次/min,通气压力在5~8cmH2O,吸气压力在10cmH2O。甲组患者利用呼吸机实施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设置呼吸频率在12~16次/min,通气压力在5~8cmH2O范围,后渐渐升高(最大不超过25cmH2O),呼气压力在4~8cmH2O,吸气压力在10cmH2O,并根据动脉血氧饱和度、潮气量将吸气压力升高在16~20cmH2O范围,将容积通气控制在6~8mL/kg,所有患者进行7天机械通气后观察效果,并对无法耐受患者转为气管插管。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通过血气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aO2、PaCO2进行检测,评价患者的通气效果,并对通气过程中发生的通气不足、通气过度、气压伤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和Excel表格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 甲组PaO2(81.70±8.06)mmHg较乙组(65.59±6.29)mmHg高,PaCO2(55.42±5.16)mmHg较乙组(72.73±7.34)mmHg低(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较乙组31.43%低(P<0.05)。
3 讨论
COPD作为多发生于老年患者的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使得患者受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出现不可逆性气流受限,表现为缺氧、高碳血酸症,病情严重发展为呼吸衰竭,对肺及肺外其他组织功能退化严重影响[2]。
机械通气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方式,维持患者必要潮气量,改善患者氧合,促进二氧化碳排出,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相较于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在帮助患者改善通气功能的同时容易对患者产生肺部气压伤,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结合自主呼吸和间歇正压通气模式,为患者提供充足通气量,同时纠正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将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应用在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氧分压更高,二氧化碳分压更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下通过呼吸机对肺组织容积与压力间关系做换算,并根据结果对吸气压力指令通气调节,通过主机调控使潮气量随着肺顺应性、气道阻力的变化发生改变,促使潮气量稳定,较好控制通气者气压峰值,发挥较好通气效果的同时减少气道压力,减少气压伤等并发症。
综上,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较好的应用在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气压伤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