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通针法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0-12-26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妇幼保健院462000李凤琴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妇幼保健院(462000)李凤琴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寒凝血瘀型PD患者68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0~28岁,平均(24.03±1.96)岁,病程1~5年,平均(3.02±0.97)年;研究组年龄20~29岁,平均(24.47±2.20)岁,病程1~6年,平均(3.48±1.21)年。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观察组予以温通针法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①温通针法:取关元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地机穴、合谷穴、次髎穴、十七椎穴;取仰卧位,对关元穴、地机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合谷穴行针刺;取俯卧位,对次髎穴、十七椎穴行针刺;常规局部皮肤消毒,选0.25mm×0.25mm一次性毫针刺进皮肤,得气后,对关元穴、地机穴、十七椎穴、三阴交穴行温通针法(加重左手力量,右手的拇指向前连续9次捻转,针下沉紧之后,针尖拉着感应部位连续9次小幅度的重插轻提,拇指再次的向前连续9次的捻转,针尖顶着感应部位行推弩守气,促使针下持续性沉紧,此时医师押手可显著感受经气冲动)每个穴位操作60s,留针30min,缓慢出针,并按压针孔;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太冲穴、合谷穴、次髎穴,留针30min;1次/d,于月经前5~7d针刺,连续7d。②温经散寒汤:当归10g,艾叶6g,川芎10g,制香附12g,赤芍12g,金铃子10g,牡丹皮10g,紫石英20g,白术12g,葫芦巴6g,五灵脂12g,延胡索10g,小茴香6g。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服用,1剂/d,2次/d,月经前5d用药,连用7d。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避孕者可口服诀诺酮(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769)2.5mg/次,1次/d,经期前5d用药,持续22d;无避孕药要求者可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985)整粒吞服,切勿嚼碎,100mg/次,1次/d,经期前3d服用,连服5d。两组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
1.3 疗效评估标准 痊愈:经期疼痛等症状消失,且连续3个月无复发;有效:经期疼痛等症状减轻,连续3个月未加重或无法维持3个月;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有效率为痊愈、有效总和。
1.4 观察指标 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主症为经期小腹疼痛,次症为手足厥冷、面色青白、经少紫黯有块、腰背酸疼、冷汗淋漓,症状依据严重程度计分为0分、1分、2分、3分,主症翻倍。
1.5 统计学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研究组痊愈19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6%(33/34);对照组痊愈14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6.47%(26/34)。两组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
2.2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3.02±0.44)分,对照组(6.21±0.45)分。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小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温经散寒汤组方成分为当归、赤芍、川芎等,其中川芎、当归可活血化瘀,金铃子、五灵脂、制香附可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白术可健胃补脾、和中燥湿,紫石英可暖子宫,葫芦巴可散寒祛湿、温肾壮阳,艾叶、小茴香可温经散寒,赤芍可活血通脉,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经、温经散寒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温经散寒汤中当归、牡丹皮具有镇痛效果;制香附可松弛子宫平滑肌,减弱平滑肌收缩力、肌张力[1]。温通针法取关元穴、太冲穴、三阴交穴等穴位,其中关元穴可行气活血、温暖下焦、调补冲任,三阴交穴可调理气血、温经止痛,地机穴可调血、止痛、通经,诸穴共奏活血通经、温经散寒效果。现代研究显示,针刺十七椎穴可解除子宫痉挛,改善子宫肌收缩[2]。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温通针法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寒凝血瘀型PD效果显著,可减轻症状。
综上,寒凝血瘀型PD患者采用温通针法联合温经散寒汤治疗效果确切,可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