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2020-12-25张万正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计算机高职院校

张万正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以及公众生活中的渗透,计算机的应用正成为一项基本的职业技能。所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娴熟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对于拓宽自身的素养口径、提高就业竞争力显得异常重要。由于受到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影响制约,目前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应用性尚不够明确,严重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鉴于此,将从创新编撰教材体例、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微课支持的“翻转课堂”模式等几个方面切入,提出按照任务项目驱动理念、构建实务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强化突出高职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 应用型人才 培养

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职业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素养。而作为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也应更进一步突出应用导向的教学特点,以便更为有效地强化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和实操技能,拓宽人才培养口径,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对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提出相关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一、以任务项目驱动理念创新计算机应用教材的创编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承载体,也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所以,要优化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关键在于革新教材的编撰内容和体例。具体来说,就是将此前以理论讲解为主的就体例教材创新改编成为以实践应用为导向的新体例教材。对于高职各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的应用教学内容主要是常用系统和办公软件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对于这些常用办公软件,如果教材仅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解析其具体的应用方法和要领,难免会造成界面欠友好的弊端。一旦到了实际的应用场合,学生难以将课本上所学到的操作技能迅速地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来进行适应业务环境的再学习与磨合,从而弱化了高职人才的“应用性”竞争优势。

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我们必须采用“项目驱动思维”为指导,在教材中引入工作实务情境,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业务开展流程为导向去编撰新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比如,对于Excel电子表格的应用讲解,就可以首先在这一章节的开始处设置任务情境:小A是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人员,负责录入全公司各个部门员工的绩效成绩,并对其进行排序、筛选、分类、计算、汇总、制图(制表)等多项工作。上述工作繁琐复杂,为了帮助小A提高工作效率,上级领导推荐了微软公司的Excel2010电子表格软件。接下来,再介绍Excel2010的用途和特性,就变得更具针对性了。

在情境导入之后,我们还需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业务开展流程,将Excel2010的应用改编为各项任务。比如,第一项任务可设置为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同样引入小A在学习使用Excel2010电子表格时所遇到的各种困惑作为任务情境的要素及任务开展依据,设置相关的知识讲解教学内容。而后,设置探究问题:假如你是小A,如何才能尽快做到娴熟地打开Excel工作表并快速录入绩效成绩呢?再其后设置“任务实现(实操技能展示)”模块的教学内容。凭借此类问题引导学生审视“知识提示和讲解”模块中刚刚学到的教学内容,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来掌握“任务实现”模块所展示的各种实操技能,并从中总结出熟练运用Excel软件录入成绩的要领和技巧。

借助上述教学内容设计编排,不仅能赋予高职计算机应用类教材鲜明的实务导向性,还能引导其更为主动地探究相关知识和技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处理计算机应用问题的实务技能和创新意识。

二、依托丰富的教材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当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按照情境化、任务项目驱动的理念进行改革体例的重新编撰之后,教师也应按照教材的体例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具体来说,就是引入情境法、谈话诱导法、任务驱动法、协作讨论法等新型教学方法“武装”课堂,达成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有机匹配。比如,在教材的实务情境导入环节,教师可采取播放视频或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的方式,更为具象地呈现教材所提供的导入情境。而进入到教材所设置的探究问题以及“任务实现”等内容环节时,教师又应积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互动交谈来诱导学生去主动探究“任务实现”的方法和要领。此外,当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际的技能操作过程中面临共性的困惑时,则可将这部分学生分成小组,采取小组课的形式,利用协作讨论的方法并辅之以谈话诱导,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通过协作讨论探寻操作技能的方法和要领,从而达到加深知识理解,提高操作熟练程度之目的。

从上面所列举的各种教学方法来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教学应突破此前“理论讲解、技能演示+上机训练”的固化模式,转而引入更多的情境化、互动化、协作型教学方法,促使师生之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在逼真的任务环境中实现充分的互动交流与协作讨论,从而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从而更加有效地凸显本课程教学的应用导向性特点。

三、构建基于微课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微课与“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教研改革的热门话题与重点方向,而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改也应将其作为一类突破方向而加以探究。这是因为,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基于自学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还能实现对于学生的分类指导,达成隐性的分层教学。如前文所述,对于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突出引导其自主探究意识,需要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达成。

微课则能够为学生提供比较完善的自主预习和复习环境。凭借教师在微课中录入的计算机应用操作演示视频以及语音提示,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前展开行之有效的自主预习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自主探究微课中所展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关键要领,做到心中有数。到了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则可抽验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效果,掌握学生存在的疑难困惑。对于大多數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或技能掌握误区,教师可采取集体课的组织模式加以引导和启发,促使学生在协作讨论的环境下自主探究出解决疑难困惑问题的方法。对于部分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或误区,教师则可采取小组课的模式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引导,促使小组内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探寻破解自身疑难困惑的解决方案。而对于个别学生面临的个性化问题,教师则可视情况采用“一对一”的模式进行指导和纠正。这样,也就能够对不同层级、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实现分类点拨指导和隐性的分层教学,从而更加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推进高职计算机课程向着应用型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进程。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见,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应充分引入情境引导和项目任务驱动理念,立足于编撰新型教材,引入新型教法,构建“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加有效地彰显本课程的应用导向特点,培养扎实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高职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田丽娜.“双高计划”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对策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0).

[2]赵文杰,张晓.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

[3]吴锐.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实践[J].集成电路应用,2020,(06):48.

[4]陶翠霞,张静,张峰.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10):170.

[5]黄刚.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互助式教学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6):248.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计算机高职院校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