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类试题的失分类型分析及思考
——以2019 年全国卷Ⅰ理综生物试题为例
2020-12-25湖北
湖北
近年来,高考试题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特点日趋明晰,试题载体常围绕主干知识以信息呈现的方式,考查学生对信息链接下的思维节点的串联构建能力,甄别学生日常学习认知习惯的差异。为此,笔者结合2019 年全国卷Ⅰ高考试题中的原因分析类试题,依据学生常见失分类型,谈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规避典型的失分。
一、教材信息回归不足导致的失分
【例1】(2019 年,全国卷Ⅰ,第30 题节选)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 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1.常见失分情况一:画蛇添足
【典型表述】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因为只有突触后膜才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所以神经递质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
【原因分析】学生对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19 页文本表述中“然后作用于……”理解欠缺,简单依据教材文本前一段落中的“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建立错误链接。其实有些神经递质是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的,如教材该页“相关信息”中列举的神经递质中的一氧化氮,既可作用于突触前膜,也可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且并不需要特定的载体。
2.常见失分情况二:关键信息欠缺
【典型表述】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原因分析】学生未认真体会人教版教材必修3第19 页图2-4“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图解”中隐含的关键信息——“突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结合教材中各种信息,构建核心概念关键节点来培养学生。
【试题启示】教材中涉及生理过程转换的知识点,常通过典型事例,协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抽象概念和学科术语,这往往成为命题者围绕“教材信息在呈现新知识之前,文本表述往往具有特定的情境性”这一特点,考查学生对事例的特定情境性的理解及主动构建抽象概念背后的完整知识框架的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及时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则学生知识体系中便会存在碎片化、静态化的知识,这往往导致学生失分。要规避这一情况,就需要师生在日常学习交流中,注重教材中“粗体字”“图示”“相关信息”“资料分析”“思考讨论”“段落间文字联系”中的关联,构建合理的知识细节网络。
教材中类似考查极易失分的知识点: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的区别与教材中“资料分析”“思考讨论”的关联;膝跳反射与缩手反射涉及的神经元数目与教材中“图示”的关联;反馈调节方式和反馈调节机制对应的侧重点与教材中特定图形标注的关联;遗传信息传递的生理过程和特定生物类型与教材中“相关信息”“资料分析”“思考讨论”“图示”的关联;基因重组的生理过程和相应技术手段与教材“相关信息”“资料分析”“思考讨论”的关联;基因概念中“遗传效应”与教材“资料分析”的信息关联。
【例2】(2019 年,全国卷Ⅰ,第31 题节选) 某果园中存在 A、B 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 诱杀B 可减轻B 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2)A 和B 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
3.常见失分情况三:关键信息错位
【典型表述】用“不同生物”替代“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
(3)安全性高,黑客止步。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点,每个节点的地位都是对等的,即使某个或者部分节点被摧毁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也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黑客如果想篡改数据,需要攻击、修改一半以上的节点数据,这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原因分析】学生未能以人教版教材必修3“群落的结构”这一节中的情境为种间关系的前置背景,故未能体会生物学中的竞争通常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导致审题时对“种间竞争”中“种间”这一关键词缺乏足够的敏感度。
4.常见失分情况四:关键事实迷失
【典型表述】未呈现“相互抑制”这一关键信息。
【原因分析】学生未能理解种间竞争这一概念性知识涉及的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两个学科核心素养,对教材中的表述也缺乏足够的逻辑层次分析。
【试题启示】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凝练着编者的集体智慧,教材中概念的呈现方式承载着生物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的传承、承载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导向、渗透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顺应教材核心概念信息呈现的“初心”,引导学生在回归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基本生物学观念,并能灵活应用于日常生活现象的实证与思考。
教材中类似考查极易失分的知识点: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不同的原因;胰岛素分泌增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却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的原因;单侧光引起胚芽鞘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未必是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的原因;tRNA 和糖蛋白都具有特定的识别功能,各自的机理不同的原因;动物雌雄个体随机交配是否存在自交情况,原因是什么;种皮的遗传不一定取决于母本的基因型的原因。
二、情境信息思维延展欠缺导致的失分
【例3】(2019 年,全国卷Ⅰ,第37 题节选) 已知一种有机物 X(仅含有 C、H 两种元素) 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小组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 X 的细菌(目标菌)。
Ⅰ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 X(5 g/ L)。
Ⅱ号培养基:氯化钠(5 g/ L),硝酸铵(3 g/ L),其他无机盐(适量),X(15 g/ L)。
回答下列问题。
(2) 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Ⅱ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 X 的细菌比例会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下降 不能降解 X 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增殖,而能降解 X 的细菌能够增殖
1.常见失分情况一:未再现题干情境事实性信息
【典型表述】不能分解 X 的细菌(微生物)不能存活。
【原因分析】学生习惯性地依据自身已有经验呈现对信息的理解,忽视不规范用词与题干关键词之间的区别。题干中“降解”的概念是“一般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减少,分子量降低”。而“分解”的概念涉及“分析、剖析”“ 分辨、解释” “说明、交代”“ 排解、排遣”“瓦解、分化”“一种化合物由于化学反应而分成两种或多种较简单的化合物或单质”,明显不适合题目情境。
2.常见失分情况二:未体现题干情境关键信息
【典型表述】学生如果未能结合题目从“一种有机物X(仅含有 C、H 两种元素) ”“三种培养基” “筛选”“比例”等信息中提炼出微生物培养基的概念、成分、用途等,在回答时就很容易缺失“碳源”“增殖 ”等关键词。
【试题启示】高考情境性试题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往往会围绕限制性的关键词体现特定的情境条件,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教材核心概念中各个关键要素的理解;另一方面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理性思维的应变能力。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概念的表述能力,依据试题载体丰富学生从条件到结论的中间环节信息的体验,延伸提升学生充分利用和挖掘条件间内在联系的感悟。
教材中类似考查极易失分的知识点: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主干知识考查中,学生应注意“缺氧条件”“天气晴朗”“炎热夏季”“至少”等限制性条件的设置,“氧气”“水”“二氧化碳”“ATP、ADP、Pi”等物质作为反应物和生成物时的特定前提,如“特定时间段内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量”“特定时间段内植物释放的气体量”“特定时间段内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有机物产生量”“特定时间段内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积累量”“特定时间段内植物有机物积累量”等问题,学生失分非常普遍。在遗传和变异主干知识考查中,学生极易在自交情境的考查中失分,如正向对应情境为自然条件下的豌豆,反向对应的情境为是随机交配的动物。在第N 代的情境中考查子代男(女)性中出现某种表现型的概率、子代特定表现型中出现杂合子的概率等,学生失分亦非常普遍。在生态主干知识部分的考查中,未设定情境时,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不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在种间关系描述的时候,不同动物取食同一植物不同部位时,严格来说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考查学生失分同样非常普遍。
总之,近年来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中原因分析类试题往往从知识生成细节入手,以题干情境及题干关键词细节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失分情况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作为教师,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依托教材信息呈现方式,多维度开阔视野,引领学生使备考成为日常的体验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