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菌分析及院感防控
2020-12-25杨莹叶继彬通讯作者
杨莹,叶继彬通讯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四川 成都)
0 引言
多重耐药菌株(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指的是对于3类以上的常用抗菌药物具备耐药性的菌株类型。临床上,由于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够合理以及临床整体防控存在不够到位的状况,导致MDRO日趋泛滥而且整体耐药性也在不断提升,最终导致整个临床防控工作造成较大的挑战以及压力。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某三甲医院开展微生物病原菌培养的标本2873份,展开细菌培养,力求能够更好的针对本院的MDRO具体的分布情况以及耐药情况展开必要的探讨,力求能够让医务人员能够针对MDRO防控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尽可能的为降低MDRO的医院感染率提供相关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的来源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某三甲医院开展微生物病原菌培养的标本2873份,标本类型尿液、分泌物、支气管灌洗液、血液、痰、大便、穿刺液等类型的标本送往医院细菌室进行检测以及细菌培养。
1.2 检验方法
从所有的2873份菌类标本当中检测出阳性细菌317株,整体检出率为11.03%,所有的317例阳性菌株之中最终检出的MDRO共有40株,MDRO的整体检测率为12.62%。MDRO的质控菌株选择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细胞菌,所有的细菌均购与省级临床检验中心。通过针对所有的40株MDRO进行数量、科室的分布情况、常用抗均药物的整体耐药性以及敏感药物等相关情况展开分析,以求能够为更好地进行MDRO防控提供必要的参考建议。
2 结果
分析40株MDRO依照数量以及分布进行分析,位于前三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铜绿假单细胞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2.5%,12.5%以及7.5%。大肠埃希菌对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到了95.2%,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72%,对于庆大霉素、头孢哌酮以及头孢呋辛的耐药性>40%,而对于阿米卡星、头孢呋辛酯、亚胺培南等均具备良好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对于呋喃妥以及头孢唑林的耐药性≥60%,对于氨苄西林、头孢呋辛以及头孢呋辛酯的耐性率达到了50%,对于头孢哌酮、氨曲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美罗培南均敏感。铜绿单胞菌对于美罗培南、头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50%,但是对于妥布霉素、头孢他啶、拍啦西林以及庆大霉素均敏感。
3 讨论
3.1 所有的MDRO之中以大肠埃希菌所占据的比例最高,其对于β内酰胺类药物的整体年药性处于最高的位置,例如,大肠埃希菌对于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达到了96.7%,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72%,对于庆大霉素、头孢哌酮以及头孢呋辛的耐药性>40%,而对于阿米卡星、头孢呋辛酯、亚胺培南等均具备良好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对于呋喃妥以及头孢唑林的耐药性≥60%,对于氨苄西林、头孢呋辛以及头孢呋辛酯的耐性率达到了50%,对于头孢哌酮、氨曲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美罗培南均敏感。铜绿单胞菌对于美罗培南、头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50%,但是对于妥布霉素、头孢他啶、拍啦西林以及庆大霉素均敏感。
3.2 研究发现,普通定植菌和条件致病菌均有可能成为常见MDRO,由于MDRO 泛滥及耐药性不断提高,给临床防控带来极大压力及挑战,所以临床应重视MDRO的防控工作。
3.2.1 普及MDRO知识,列入每季度的全院院感培训内容及考核内容,新上岗人员、实习生、清洁员也列入培训对象,请医院相关专家来授课了解更多MDRO 知识,更能让大家重视。
3.2.2 制定MDRO判断标准及危急值上报流程,每个医务人员都要掌握。
3.2.3 院感总体防控措施
院感科及时到临床进行督导:工作人员知晓病人耐药情况;长期医嘱中开隔离医嘱;耐药情况病程记录质量,挂蓝色接触隔离标识;病人床边备手套、速干手消毒剂、隔离衣(必要时),并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可复用的医疗器械专用;病人周围物品、环境每日清洁消毒,有记录,转诊或外出检查之前通知相关科室;是否为院感病例漏报等均纳入绩效考核管理。
3.2.4 严格无菌操作
在医疗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CVC(PICC)、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
3.2.5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须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3.2.6 严格遵循手卫生
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3.2.7 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必须实施隔离措施,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
(2)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3)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如 VRE 应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 理,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4)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时,应戴标准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5)完成诊疗护理操作,离开房间前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3.2.8 医疗废物管理
锐器置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在黄色垃圾袋中,置入转运箱中,集中收集后送大地固废处置中心无害化处理。
3.2.9 培训宣教
(1)医务人员:专题讲座如手卫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知识等。
(2)工人:进行面对面的现场指导与演示,主要是手卫生、消毒隔离知识。
(3)病人与家属:进行耐心的说明,并告知洗手等消毒隔离措施的重要性,提供洗手设施或手消毒剂。
3.2.10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1)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2)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依据病原学药敏结果,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
3.3 综上所述,当前,耐药菌株的数量正在不断提升而且整体耐药性也在不断提升,院感防控的重点是依照药物本身的敏感度进行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并且针对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保证防控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病患、进一步生手卫生的执行率,提高标本送检的从而更好的达到防控多重耐药菌株的目的。